铓鼓舞,哈尼语称“虎堵补鲁搓”,以铓鼓为道具,由哈尼族男性表演的民间传统舞蹈。铓鼓舞流行于建水县境南部坡头、普雄两个乡,8个哈尼族村寨,是哈尼族祭祀寨神“昂玛”的重要组成之一。铓鼓舞古朴深沉,粗犷豪放,韵律新颖,表现出哈尼人民团结、统一的民族凝聚力,勤劳勇敢、淳朴豪迈的性格。铓鼓舞于2014年进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详细] |
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瓷,清有紫陶。建水紫陶,是云南省建水县的传统工艺品。建水紫陶烧制技艺源远流长,始自元末,至今已有九百余年的历史,在2008年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建水紫陶烧制技艺考究,原料中含有特殊矿物质,制作后能呈现紫红色或酱红色。主要工序有泥料处理、塑形、烧制、出窑、磨光等。塑形完全采用手工拉坯的方法,在制好基本形状后,一般要在表面黏贴各种立体装饰,并刻划出各式……[详细] |
据考古资料显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泥条盘筑法烧制的陶器制品。至清道光年间,经过建水艺人的改进,紫陶逐步发展为工艺美术陶,产品增加了文化内涵,品种也更丰富,有茶具、文具、酒具等。建水碗窑村古窑址星罗棋布,充分印证了该地悠久的制陶传统。建水紫陶最显著的工艺特点在于打磨和磨光。建水无釉磨光陶按产品质地成色分为红陶和白陶,红陶普遍被称为“建水紫陶”。其工艺独特,主要特点有:声如……[详细] |
云南花灯是由明清小曲和云南民间音乐、歌舞、方言音调结合而形成、发展起来的一个汉族地方戏曲剧种。在云南由于各民族共居,形成了云南花灯的多支派特色。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岔科乡白云村、普雄乡塔瓦、南庄羊街为代表的彝族花灯,是云南花灯中一个有特色的支派。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白云成立第一个灯会算起,已经历了五代传承。当地花灯的演唱已有百余年历史。建水县彝族花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融进了许多彝族……[详细] |
建水是中原文化与边民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之地,有500多年历史的建水文庙,是儒家文化得以在建水广泛传播的重要载体,建水历史上也因此具有了崇尚儒学的传统,为著名的诗书之郡,礼仪之邦。为隆重纪念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建水县从2005年起,将每年9月28日确定为“中国红河·建水孔子文化节”,其主题为“祭华夏万世宗师、展建水千载文明”。活动期间,举行规模宏大的开幕仪式及传统祭孔大典。2005年,建水孔子文化……[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