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贴画竹贴画所需材料为一年生优质慈竹和单竹。经过特殊处理使之成为适用的竹丝。再用不同的手法:染色、分丝、烙画、截丝、粘贴等20多道工序制作而成。竹贴画的特点是:立体感强,色彩鲜艳,形态逼真,呼之欲出,让人十分喜爱。而且弥补了平面竹编色彩单一的不足,在竹制艺术中自成一体。……[详细] |
用夸张、变形的手法,用画笔在簸箕上描绘出各种花鸟鱼虫、人物、风景,民间传说、神话故事、风土人情等画面,将生活、生产提升到艺术,又以艺术的形式还原于生活,让人们感受劳动之美,这是簸箕画最真实的本质。 摩挪簸箕画,最早产生于乌当区新堡乡的布依村寨——杜寨。古时候的布依族人,用簸箕来盛放糍粑,他们将打好的糍粑捏成各种形状,或捏成人物、动物、花卉等,放在簸箕里,然后再撒上颜色,最后取出糍粑,在簸箕……[详细] |
花鼓芦笙舞主要分布于贵阳市乌当区朱昌镇北面的赵官村杨武沟,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无霜区达280余天。该地座落在百花湖下游的猫跳河流域,地貌特征为高原山地,杨武沟气侯温和,昼夜温差较小,适宜居住。杨武沟的苗族同胞,勤劳好客,他们爱好歌舞,都有从小唱歌跳舞的习惯,花鼓芦笙舞就是众多舞蹈中的一种。花鼓芦笙舞的起源,据民间传说:在古代的的乌当,出现了一个苗族的分支四印苗王——养驴……[详细] |
“苗族花鼓舞”由新场乡尖坡村小尧组村民原创,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尖坡村位于乌当区新场乡人民政府西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0公里左右,属少数民族聚居区,整个组以苗族为主,主要居住着杨姓、马姓两大家族,共50余户人家。东与新场乡谷溪村相接,南与新场乡大坝村相接,西与修文县扎佐镇相接,北与六屯乡独山村相接。此地环境优美,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交通便利。有三千余亩金果梨林园和已开发的“牛鼻水”峡谷风景区。据……[详细] |
卡堡花棍舞主要流传在贵阳市乌当区下坝乡。下坝乡位于贵阳市乌当区东北部,是贵阳市近郊海拔最低的乡镇,东与龙里县交界,南与本区东风镇相邻,西接水田镇,北抵新堡、百宜两个乡,面积110平方公里,距区政府驻地19公里,辖8个行政村,63个村民组,总人口约1.5万人。下坝乡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乡镇,主要有汉、苗、布依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4050余人,本乡地处南明河河谷带,山高坡陡,地势起伏较大,南明河从西南向……[详细] |
布依族人民种庄稼自古以来都依靠牛耕作,把丰稔的希望寄托在牛身上,老人过逝后,同样希望在阴间也同人间一样有牛耕地。因此,在丧葬中有砍牛的风俗。贵阳市区布依族丧葬砍牛习俗主要流布于乌当区新堡布依族乡的杜寨村,地貌特征为地势隆起的山原台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有极为发达的沟谷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和溶洞广泛发育,地下水与地表水交替频繁,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河流属乌江水系,南明河上流支流。至今,新堡……[详细] |
偏坡布依族乡,位于乌当区东部。东界龙里县,南接永乐乡,西连东风镇,北邻下坝乡。乡境呈斜长形,东北宽,西南长,地势东北高,西南倾斜。全乡有13个自然村,居住着布依、汉、苗等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3.8%。偏坡布依族成年男女和幼童的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并随着社会的前进和生产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演变。布依妇女服饰在隋、唐时期,妇女“乃横布二幅,穿中贯其首”,衣裙连在一起,装饰品简朴。明代,妇女以青布……[详细] |
乌当区下坝乡卡堡村因其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较好地保留了该支系的苗族服饰。下坝乡位于贵阳市乌当区东北部,是贵阳市近郊海拔最低的乡镇。东与龙里县交界,南与东风镇相边,西接水田镇,北抵新堡、百宜两个乡,辖8个行政村,63个村民组,总人口1.5万人。下坝乡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乡镇,主要有汉、苗、布依等少数民族,其中少数民族4000余人。乡境内地处南明河宽谷带,山高坡陡,地势起伏较大,境内有大理石、铁硫矿……[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