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泉绿茶地理标志产品 柏泉茶园位于著名的武汉近郊柏泉古镇,山水环绕,更有古村、古寺、古井与之相伴,置身其中,仿佛回到了古代茶农的纯朴生活中。2021年4月被农业农村部公示为“2021年第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武汉市东西湖区柏泉街有一座拥有58年历史的国营茶场——【柏泉茶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柏泉茶场生产的茶曾被誉为东西湖人的“口粮茶”,红火一时。但在20年前,柏泉茶场走向没落,茶农进城打工,茶园几近荒废。4年……[详细] |
江夏碧舫地理标志产品 江夏碧舫,又称“碧舫茶”,产于湖北武汉市武昌的扁形炒青绿茶,因武昌古称江夏,又因碧舫茶形似竹叶,冲泡杯中犹如高雅画舫,故名江夏碧舫。江夏碧舫以一芽一二叶,经杀青、理条、摊凉、回锅整形、摊凉、辉锅和拣剔包装制成。2021年4月被农业农村部公示为“2021年第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江夏碧舫,属扁形炒青绿茶,其外形宽扁平直,两头尖削,色泽碧绿;内质香气清香持久,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爽回甘,叶底绿……[详细] |
天狮子由地头舞狮演变而来,按一年12个月垒起12张方桌加一方凳,表演前祭天,礼毕后,舞狮人在锣鼓声中顺桌而上。整个表演集狮舞、杂技、武术、祭祀于一体。流行于蔡甸索河镇境内及周边乡镇。……[详细] |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一首古代民歌《木兰辞》,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传唱至今,使人们对“花木兰”这位巾帼英雄充满了敬仰。《木兰辞》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流传在北方的一1篇叙事民歌,讲述了一位巾帼英雄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木兰出生在一个普通军人的家庭,从小就喜欢读兵书习武术。木兰的父亲是一位老军人。当时北方边境烽烟四起,皇帝下令征兵北伐。按照当时的征兵制度,木兰的……[详细] |
湖北木雕船的历史大约可追溯到汉代,经历代艺人不断发展,成了一种独特的工艺品。湖北木雕船种类繁多,古往今来,大江湖泊上来往穿梭的各种船只为木雕船艺术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被湖北木雕船艺人制作成各种供观赏的小型木船。如民间木帆船、古代漕船、画舫、龙凤舟以及民间灯会上的彩船等,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木船的特点。各种海船的造型美观别致,讲究装饰。画舫、龙凤舟的造型、纹饰则典雅华丽,显示出民间匠师的精……[详细] |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伯牙奉王命出使楚国,在乘船返途中行至龟山脚下,与樵夫钟子期通过高山流水之曲一见如故,结为知音,相约来年。次年伯牙如期而至,子期却辞世而去。伯牙悲痛欲绝,摔琴绝琴,从此不复鼓琴。伯牙子期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了两千多年。特征:产生在我市汉阳区、蔡甸区的伯牙子期传说,已进入中国文化典籍《列子》、《荀子》和《吕氏春秋》,明代作家冯梦龙以故事写成话本小说《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更使传说家喻户晓。相……[详细] |
创者为明朝初年新洲张旗牌湾的世袭官张炳公。数百年中,该舞张姓独传。至清末,才传艺于外姓。高跷狮子舞表演形式别具一格:舞狮人的双脚踩在一尺八寸高的高跷上,前滚后翻,腾转蹦跳,表情达意。在新洲举水以西的周铺、仓埠、阳逻、张店等地盛行,并流传到河南、湖南等省。特征:集武术、杂耍、戏曲等多种表演手段于一体。专家点评:“高人出世外,卧龙藏民间”,在湖北省和武汉市多次举办的“民间艺术”大赛中,新洲张旗牌湾的高……[详细] |
高跷故事亭子盛行于黄陂东乡、西乡一带。集杂技、戏曲、故事于一体,在高空中用高跷小调演绎戏曲故事。一花一团一赛场,武汉杂技名远扬。民间竞技更活跃,强身健民体质壮。杂技皇后夏菊花、屡获国际大赛殊荣的武汉杂技团、以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和武汉杂技厅为载体和场馆的国际杂技东方赛场,使武汉成为中国和世界杂技艺术的中心之一。作为衬托红花的绿叶,便是遍布各城区的民间竞技和群众性的武术、渡江等活动,这些民间竞技活动深……[详细] |
高跷亭子,又叫高跷锭子,因静如亭,而动如锭,故两名兼称。流行在新洲区中部平原,源于明正德年间,是武汉市新洲区孔埠街堤围村传统技艺,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被武汉市最早列入“非遗”项目。由成人脚踩高跷,肩上背“山”或“出”字形钢架,架上分别坐3至5个幼儿。踩高跷的人随锣鼓舞蹈,花样百出,令观众瞠目结舌。原先表演“高跷亭子”的道具有八座,分别叫白鹤亭子、蚌亭子、五星亭子、三星亭子、烟袋亭子、花伞亭子、……[详细] |
高台狮子民间杂技,表演时至少用五张八仙桌重叠。具体做法是:第一张桌足向下着地,桌面向上;第二张桌面与第一张桌面重合,桌足向上;第三、四、五张均桌面向下,桌足向上重叠,形成一个约5米的高台,也可架七张、九张,甚至十一张,一般是架五张。表演者三人,一个装拌胖和尚,一个装拌瘦猴,分别和尚面具和戴猴面具。由瘦猴与胖和尚在高台上表演挑逗、嬉戏等滑稽、惊险的动作。最后由一人披狮皮上去“封顶”。形成由瘦猴、胖和……[详细] |
汉阳归元庙会是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归元寺定期举办的传统民俗活动文化空间。归元寺属曹洞宗,又称“归元禅寺”,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85)。清代中叶汉阳庙会已颇具名气,每年春节前后众多香客进香祈福,游客如织,以正月初九为最盛,新春祈福仪式与民俗活动结合是该庙会的特色。汉阳归元庙会是当地民俗生活的缩影,它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具有宗教学、民俗学、历史学研究价值。……[详细] |
位于武汉市蛇山之巅的黄鹤楼,始建于公元223年,这座楼屡建屡毁,仅清代就7建7毁。各代的黄鹤楼风格不同,宋楼雄浑,元楼堂皇,明楼隽秀,清楼奇特。建楼的传说是美丽的。一千多年前,有位姓辛的老人在蛇山上开了酒店,常客中有一道士,回回喝酒不买酒菜,只用随身带着的水果下酒。店主人揣想他一定清贫,执意不收他的酒钱,同他交了朋友,道士也不推辞,就此领受。一天,他用橘子佐酒,饮罢,用橘皮在酒店的壁上画了一只黄鹤……[详细] |
惟楚有材,同义词有“惟楚有才”出处源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惟,系语首助词,古籍惟、唯、维通用,如《书·泰誓》“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岳麓书院的正门口骄傲地挂着一副对联:“惟楚有材,於斯为盛”,而岳麓书院就是湖湘文化的中心。书院最引人注目的是门口那副“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名联。这是一副典型的集句联,上联“惟楚有……[详细] |
贱三爷”是生活在明朝中期汉阳县的民间机智人物,他豁达豪爽、机智幽默、聪明能干,兼有舍己为人、扶危济困、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品德,并具有“越是狠的越不怕”的豪气。他没有固定职业,干过百行百业,他斗地主豪绅、0商0者、流氓地痞从不手软,帮助穷苦人从不吝啬,宁可自己挨饿受冻也要资助受苦难的人。他到处行侠仗义,为民除害,在民间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故事与传说。特征:“贱三爷”的故事具有极鲜明的汉味文学的特色,乡……[详细] |
武汉地区人民从古至今十分重视传统民族节日,在各种节日文娱和庆典活动中喊彩和唱彩歌较为流行,且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不论是过春节、元宵佳节,还是平时婚丧嫁娶、建房上梁、生日祝寿都有喊彩和唱彩歌的习俗。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武汉地区的民间彩歌以它节奏鲜明有力、韵律自由、好唱好记的和彩形式、音乐色彩和语言艺术的特色,和它的古老性、丰富性而引起了群众的喜爱和省内外从事民间文学理论研究的……[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