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特产

苏州市民俗文化

  支塘篮,是以地名命名的一种特定竹篮。它以坚固耐用、美观大方、经济环保而闻名于世。支塘篮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民国初期。花兴司、花荣叔侄在支塘南街陈家开设篾作场,持续30多年,闻名四乡。抗战前,里人杨友卿独资开设了竹行,为本地竹匠、农户提供毛竹、山竹、篾竹等原材料。1951年4月成立的支塘供销社,根据市场需要,设立了化肥农药竹木、五金交电、小农具等供应门市部。化肥农药竹木部设在东街张青莲故居后面木行场……[详细]
  苏州姜思序堂国画颜料、书画印泥,是具有我国民族风格的传统文化用品,在中国文房“四宝”中享有特殊盛誉。明清以来,苏州吴门画派名人辈出,传统中国画颜料的需求增大。明末清初,阊门都亭桥开出了一家制作传统颜料的姜氏“思序堂”店铺。由于其品种较全,选料讲究,研漂精细,制造精良,近代任伯年、吴昌硕、徐悲鸿、齐白石等著名画家不少传世名画上运用的颜料,多出于姜思序堂的乳钵之中。姜思序堂国画颜料的生产原料可分为矿物……[详细]
  碧螺春茶产于苏州太湖的洞庭东山、西山。据地方史记载,苏州种茶始于两晋南北朝,唐代陆羽《茶经》有茶叶出自“长洲县(今苏州市)洞庭山”的记述。北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记载:“洞庭出美茶,旧入为贡……”清初,洞庭茶俗称“吓煞人香”,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康熙南巡太湖,以该茶色碧形曲似螺,采于早春为由,钦定茶名“碧螺春”。碧螺春茶的采制流程全部由手工完成,至今仍完全采取传统的采制技艺。其制作技艺分……[详细]
  苏州明式家具是指自明代中叶以来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能工巧匠用紫檀木、酸枝木、杞梓木、花梨木等外来木材制作的硬木家具,所以也称为“苏州明式家具”,简称“苏式”。苏州明式家具,具有结构严谨、线条流畅、技艺精良、漆泽光亮的特点,以其鲜明的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独树一帜。结构严谨是指家具构成都是靠卯榫技艺,注重结构的整体性及力的平衡;线条流畅是指家具外观上以线条为主,很少雕饰;技艺精良是指选料、配料、木工、……[详细]
  苏派盆景技艺主要分布于江苏省苏州市及其周边地区,有着独特的造型结构和艺术风格,是中国盆景的主要流派之一。相传苏派盆景技艺起源于唐代,盛于明代,成熟于清代,通过艺术加工与精心培养,在盆钵之中创作出来源于自然的形象美而高于自然的意境美,并逐渐形成了清秀古雅的独特风格。苏派盆景造型技艺的主要素材是树木材料、盆钵、棕丝或铝丝等,主要工具为剪刀、木锯等。苏派盆景的树种多以乡土树种为主,“六台三托一顶”是其传……[详细]
  庙会(苏州轧神仙庙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轧神仙”原本是一种民间宗教活动,以后逐渐演变为集道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的一个盛大庙会。成为苏州人一道经久不衰的民俗文化事象集中体现的独特风景线。同时也是舞龙、舞狮、挑花担、抬阁、民间吹打等等民间传统艺术广泛展示的大舞台,起着既娱神又自娱自乐的作用。久而久之,便成为苏州的一大民俗节日,同时也形成了一个集民间工艺、农业生产工具、花鸟鱼虫、风味小吃的集市盛……[详细]
  划龙舟习俗,在荆楚是为祭祀灵均,在吴越是为祭祀子胥,而在常熟是为祭祀李王。李王即宋代的-,他在生前就为民驱瘟免灾、救民于倒悬,特别是“卫海漕”有功于世,俨然水神,死后为当地的老百姓所怀念,特别是湖甸地区更是顶礼膜拜。常熟湖甸位于虞山南麓、尚湖之东。湖甸人家傍水而居,日常出没风波里,在水中讨生活,他们祈福于传说中的水神李王,于每年农历的春秋两季进行湖甸龙舟会。常熟湖甸龙舟会的独特处:除了祭祀李王外,……[详细]
  麦秸(杆)画是美术园地里的一种新品种,被誉为美术苑地里的奇葩。                  麦秸工艺品历史上曾一度有过,但通常把麦秸染然后再拼贴成图案,以求得工艺品效果。麦秸画则更上一层楼了,它的主要特点是精选麦秸为原料,经……[详细]
  江苏省吴江市盛泽镇有先蚕祠,供奉嫘祖,作为祭祀蚕丝行业祖师的公祠。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是先蚕祠最热闹的时候,小满戏照例第一天是昆剧,第二于(正日)及第三天是京剧,均邀请江南名班名伶登台。剧目都是丝业公所头面人物点定,上演的都是祥瑞戏,讨个吉利。凡剧情中有私生子或死人情节的戏目绝对禁演,因“死”、“私”与“丝”谐音,避讳,这与今人不喜欢有“四”字一样,趋吉避凶的心理状态确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古代,……[详细]
  同里走三桥习俗中的“三桥”是指鼎足而立、相距不足50米、静卧同里古镇区的三座古石桥: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它们是古镇同里的桥中之宝,小巧玲珑,端庄雅致,而又古朴稚拙,凝重沧桑,如三尊精美的石雕,跨三圩,越两港,呈“品”字形,屹立于三河交汇处,凝眸对视,遥相呼应。周围水木清华,街市成环,既不乏树荫葳蕤的幽雅宁静,又尽显人来人往的市井繁华。同里走三桥习俗约略滥觞于清乾隆中期,形成的精确年代已难以查考……[详细]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自东汉时期佛教传入我国,至唐宋佛教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由此出现了名目繁多的宗教活动,各派宗教在每年的一定日期把-塑像装上车在城乡巡行,称为“行像”,后来又增加了舞蹈、戏剧表演、杂技等内容,促进了商业贸易交流,成为附近百姓的盛大节日。常熟的白雀寺庙会,在大义寺基原是祭祀小王老爷神位的,在明朝佛教非常盛行的一个时期,庙会也由此而开始。白雀寺庙会在每年农历三月的十三、十四这两……[详细]
  梅李灯会已有百余年历史了,是在民间流传的一种大众文化活动。其内容是充满生活气息,通俗易懂,其形式往往是直截了当,充满地方人文色彩,能直接感受到来自民间能工巧匠们的聪明才智。梅李灯会,俗称“调龙灯”,盛名久远。最初是在元宵节前后,孩童牵兔子灯、举彩灯嬉戏于街头。后为成人代替,愈调愈盛,三月达到0,故民间有“梅李调龙灯三月兴”的说法。梅李灯会在解放前和解放初期,每年调龙灯,东南西北街商铺富户备了烟茶、……[详细]
  太仓位于江苏省东南部,濒江(长江)临海(上海),历史上以种植水稻棉花为主,农业比较发达。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生活习俗都与农耕文化相关,太仓七夕节就是其中之一。在太仓,每年都举办七夕庙会,有许多群众自发参加,十分踊跃。太仓七夕节有三个特点:一是有历史传说。南宋龚明之在《中吴纪闻》中记载,太仓黄姑村,相传牛郎织女星曾降生于此,乡人为之立祠,祠中列牛郎织女二像。后来牛郎迁出,移往嘉定,庙中专奉织女。明张采……[详细]
  剪纸是我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一种。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即有使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在鬓角为饰的风尚。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说:“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纸为幡,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又剪为春蝶、春钱、春胜以戏之。”此风一直流传到清代。顾禄《清嘉录》中也说:“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闺中女郎剪五色彩缯,黏花枝上,谓之‘赏红’。”古人在立春和花朝两大节日中应用了大量剪纸作品,美化着人们的生活,……[详细]
  时间:元旦地点:周庄活动历史:8 活动影响:8 参与指数:8简介:一年一度的祭祖大典是九百岁古镇周庄的传统民俗活动,周庄人以特有的祭祀方式纪念先祖,祈求新一年风调雨顺、谷物丰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