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 > 桂林特产

桂林民俗文化

  宝石工艺画广西宝石研究所开发生产。是宝石与绘画结合的艺术器。以绚丽多彩的各类宝石为原料,切割抛光,显现其原有色泽,运用中国画、西洋画技巧,根据宝石的形态,表现山川景观、花鸟人物、民俗风情,制作成各种不同规格的柜式挂件、盘式、花瓶式和屏风式摆件。画面瑰丽,具有浮雕立体感和丰富表现力。1991年获全国“七五”星火成果博览会金奖。除供应来桂旅游者外,还远销东南亚及欧美等地。……[详细]
  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二,传说是三国名将关公的寿诞之日。这一天,恭城瑶族自治县及周边县市的数万群众云集恭城武庙祭祀关帝爷,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来自全国各地的多支民间文艺队伍参加关帝巡游表演,将关公文化节活动推向0。县城大街小巷人山人海,来自县内外的各地游客争相一睹关公巡游的盛况。当地群众在巡游途经街道设立了11个祭祀码头,摆下猪、羊、鸡、鱼、蛋、酒水等丰盛的祭品。当关帝抵达码头,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将……[详细]
  米粉制作技艺(桂林米粉制作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桂林米粉历史悠久,其兴盛于清末至民国时期的老桂林城,并因抗战时期大量外地文化名人和民众的到来和离去得以广泛传播。桂林米粉以桂林各县所产大米及流经桂林境内的漓江水为基本原材料生产,以城区老店历史传承配方熬制的卤水为灵魂,以卤味粉流传最广。相传在秦朝时,秦始皇派大将屠睢率军经桂林南下攻打岭南。因为军中北方将士众多……[详细]
  “闹春牛”是侗族地区的传统,以迎接春天的到来和万物的复苏,是侗家新春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在龙胜的侗族民众中,“闹春牛”民俗活动已经流传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闹春牛”也叫“舞春牛”,队伍走向各家各户,每到一家堂屋,主人都会热情地摆出香茶,热情迎接,祈求六畜兴旺。同时,这也是侗族人民对“神牛”的敬奉。在广南村,“闹春牛”内容丰富,气氛欢快热烈。既有做各种农活的模拟动作,如犁田、耙田、扯秧、插秧、耨秧……[详细]
  中元节(资源河灯节),广西壮族自治区资源县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资源河灯节源起于资江水道的航运,由中元节而来,是祭祀先祖的一种仪式,也是对遇难河工、水手、放排工的独特悼念行为。它记录了资源县人们的生活方式,记载着资江水道河工的生存状况,也记载了这条水道的航运史,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资源河灯节的放河灯有祭祖、制灯、放灯、许愿等一系列的民俗行为,既有中元节的民俗特点,又融合了当地人们……[详细]
  位于桂林恭城西岭乡,春季节,-菲菲的桃花,沾带晨露,漫山遍野地绽放,这是恭城最美丽的季节,桂林恭城桃花节就在这片粉红色的天堂中举行,届时,美丽的瑶族少女将在桃花树下舞歌起舞,青山碧水环绕的世外桃源中,春风弄忮头,人面桃花相映红。每年年2月26日-3月20日桃花节期间活动:1.游十里桃花长廊;2.观文物古迹,赏田园风光;3.观赏民族风情表演;4.山歌擂台赛;5.知青回眸文艺演出;6、品瑶乡风味美食恭……[详细]
  到桂林,最普遍的旅游纪念品就是中国的山水画。除了山水画,在桂林旅行还可遇见的旅游纪念品有傩面具、绣球、苗绣、工艺蜡染、壮锦、工艺纸伞、木雕等。桂林山水是中国画的重要素材之一。中国的绘画技法多为写意,以表征意境为主。作为东方艺术的象征,中国画、中国书法、金石篆刻与陶瓷、民间剪纸、丝绸制品、服饰及画帛等一起,成为到中国旅游的必购纪念品。……[详细]
  月柿节始于2003年,举办时间为每年中秋节至春节期间。月柿节举办地点在莲花镇红岩旅游景区,景区内设有主会场。届时,在会场举行开幕式,随即举行大型歌舞表演,邀请国内著名艺术家,歌唱家登台表演,同时举办经贸洽谈以及各种民间竞技活动。游人们在欣赏精彩歌舞节目的同时,可领略浓郁的瑶族风情,品尝独其特色的瑶乡风味小吃。……[详细]
  在桂北灌阳地区,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人们都要去县城赶集,购买新一年所需要的农具及部分小家具。这一天,赶集归来的大人们还不忘给家里的小孩带上一些小玩具,其中最普遍的就是“叫叫”,一种类似于喇叭的木质口哨,外表被商贩染成鲜艳的颜色。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这种“叫叫”只要几分或一毛钱一个,二月八那天,街头的小孩几乎人手一个吹着玩,这边响罢那边又响,街上煞是热闹。而如今的灌阳,二月八已经难觅这种传统“叫叫”……[详细]
  福寿双全是中国民间最美好最吉祥的祝福。以举办福寿节为载体,通过深入发掘福寿文化,让全国的眼光聚焦到了永福这个“中国长寿之乡”的身上。2006年以来,永福已成功举办了多届养生旅游福寿节,福寿节极大地提升了永福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打响了福寿文化品牌,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福寿节已成为永福促进对外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展示城市形象的一张靓丽“名片”,成为老百姓一个重要的文化节庆活动。……[详细]
  全州瑶族婚礼舞源于瑶乡冲鼓舞(也称长鼓舞)。传说瑶族祖先盘瓠打猎被羚羊伤害,后人猎获羚羊,录皮作鼓,击鼓踏歌祭奠祖先。舞在瑶乡甚为盛行,人人会跳,将冲鼓作为民族神圣之物,置于祖宗神龛之上。明代到瑶山开荒耕作充纳瑶家皇粮的蒋姓,也同跳冲鼓舞,自称为候补瑶民。这些传统舞蹈,有的因反动统治阶级实行民族歧视被禁失传,庆盘五的乐神活动也因民族文化素质提高、宗教意识的淡倾是逐渐消失。瑶族婚礼舞是在解放初期在党……[详细]
  在临桂县五通、中庸、宛田、黄沙等乡镇至今还流传以彩调的形式来贺唱“路杯”的习俗,以“路杯”来贺新年、贺新婚、贺新居等。我曾跟随义联彩调团(义江流域乡镇联合组建的彩调班)到各村巡演,亲眼目睹了当地人长期创造并积累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贺“路杯”的起源义江流域是彩调的发祥地之一,有“调子窝”的俗称。早在300多年前,这里的群众就有唱彩调的习俗。过去,普通的百姓很难上得起学堂,在一个村里,你几斗他几……[详细]
  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是红瑶同胞的“晒衣节”。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和平乡金坑梯田景区的红瑶同胞举行了极富农家气息和民族特色的“晒衣节”庆祝活动,引来国内外数千游客前来“看稀奇”。龙胜和平乡金坑梯田景区的红瑶传承晒衣节这一习俗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红瑶结合当地天下一绝的梯田景色,举行了庆祝仪式:数百名瑶族妇女把自家的漂亮衣裳全部晾晒在廊檐之下,霎时一台红瑶特色服装秀隆重登场,并表演了极富农家气息和民族特色……[详细]
  侗族游艺民俗主要有歌谣、舞蹈、侗戏、曲艺等。侗族歌谣分为“耶”和“嘎”(歌)两大类,均为长短不等上下句结构,篇幅大小不一,一般每首三五十行左右,长的数百行,甚至数千行(如《开天辟地》有1800多行)。短耶每首四句,短歌只两行。耶类分为“耶堂”、“耶雕”(亦称耶铺)两种。“耶堂”,耶堂耶词,多为纪念和歌颂神化始祖及历代先祖创世创业垂世功德的祭祀颂词。“耶雕”,耶雕耶词,多为对人对事对物赞颂之词,有传……[详细]
  祭萨节是侗族的传统节日,于每年农历二月第一个卯日举办,是当地仅次于春节的隆重节日。节日当天进行了品侗家油茶、吃侗家糯饭、“萨”福进万家、侗族原生态歌舞展演、喝平安粥、侗家长桌宴等活动。传说关于“萨”,还有一段传说:相传“萨”为保卫侗寨安全,在一次与外敌的战斗中,“萨”因寡不敌众,在黎平一个名叫“弄堂概”的地方纵身跳下悬崖,英勇献身。后人为缅怀她,便在寨中建起了专门祭“萨”的祭坛,以后逐渐形成了一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