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 > 桂林特产

桂林民俗文化

  龙胜瑶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早在东汉初年,瑶族先民就活动在古称桑江的这块偏僻土地上。勤劳智慧的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社会活动中,创造了内容丰富特色浓郁的传统文化。龙胜瑶族的服饰特征在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卷三写有:桑江寨瑶人,妇人椎髻临额,上衫下裙,斑斓勃翠,惟其上衣斑纹极细,俗所尚也。卷六(瑶斑布)云:“瑶人以蓝染布为斑,其纹极细,其法以木板二片,镂成细花,用以挟布,而溶蜡灌于镂中,而后乃……[详细]
  留公十月香源于明朝万厉年间,通过追溯和纪念“双岐宫”(留公村的一座古庙)中的周文王和周武王来庆祝丰收、歌颂平安,因为农历十月是稻谷成熟、瓜果飘香的季节,所以村民把节日叫做“十月香”。为期两天两夜,期间有舞龙、舞狮、唱戏、秧歌等传统节目,还有篮球、下棋、打牌等文体活动。留公十月香日期:农历十月初十举办地:阳朔县普益乡留公村……[详细]
  阳朔全县有瑶民2400多人,绝大部分居住在福利镇龙尾瑶村。龙尾瑶的瑶民,史载来源于广东省肇庆府封川县猪记港。景泰元年(1450年),广西平乐府天宝县上北乡津平里的雷通天、李通地、雷五子等人纠众作乱,到处抢劫,乡民不得安宁。肇庆知府命令瑶民首领于同年润之月初三日领七姓瑶兵进剿,经瑶兵苦斗,杀死了雷通天、李通地、雷五子等人,平息了患乱。后来赵通添、邓德堂、郑元安、李元应等人被留守大源瑶和小源瑶,东至金……[详细]
  阳朔的社日分春社和秋社(立春第五个戊日为春社,立秋第五个戊日为秋社),一般在农历二、八月间。阳朔农村普遍流行有“做官三年不如耍社一天”之说法。因为在每个村子里,不分贫富贵贱,少则十户,多则二、三十户,为了互相办理丧事,在社日中都要聚会“吃社”(每户1名男子),并就一年中办理丧事立约,规定当年丧事每户对丧主助钱、粮数额,负责抬棺送葬则是义不容辞的。农村俗称“十友社”。凡不参加“吃社”的,则被开除“十……[详细]
  虽然啤酒节是一个具有浓厚西方色彩的节日,但作为“地球村”的阳朔西街,已成为举办国际啤酒节的理想之地。1999年12月31日举办了第一届西街国际啤酒节,以后啤酒节一般在年末或年初的晚上举行。届时,各个国家的民间艺人都要表演富有异国情调的音乐歌舞。人们畅饮着啤酒,伴着摇滚音乐,不由自主地跳起了强劲的舞蹈。还有舞龙舞狮、-表演、趣味比赛等等。整个西街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酒吧,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人们在这里纵……[详细]
  盘王节是千家洞瑶胞祭祀祖先盘护的盛大传统节日。各地瑶族珍藏的古本书记载:“瑶族的祖先盘护,是一只龙犬化身。他帮助周朝的东周第一位皇帝平王征服高王后,平王封他为桂王,并许配三公主为妻。而盘护不愿做官,辞去了桂王,与三公主来到观阳(灌阳)这个四面环山,相连的三个盆地,即今灌阳境内的黄关镇、新街乡、灌阳镇生存繁衍,这个地方就是桂林灌阳千家洞,在这里生下六男六女。平王赐给他们十二姓:盘、沈、包、黄、李、邓……[详细]
  阳朔傩舞阳朔傩舞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表演艺术,俗称为师公舞、跳鬼师,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在阳朔的乡村间,常常以傩舞来驱鬼逐疫。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后逐渐发展成为有人物、有故事情节的傩戏。阳朔民间至今还有这种傩舞表演。一九五六年中央民族学院来阳朔对傩舞采风,抢救文化遗产,并进行了录音录像,采集了傩舞的原始资料。近年来,随着阳朔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如今滩舞作为一种民间舞蹈艺术,又被重新整理排练出来,为中外……[详细]
  瑶家还歌堂愿还歌堂愿的习俗至今仍然在阳朔县龙尾瑶一些村子里流行。据说,在一千多年前,瑶族有一个妇女特别会唱歌,还在各瑶寨还带了很多徒弟。瑶族人都敬称她为歌娘。后来,歌娘老了,但临死前总不断气。在床边守候送终的众徒弟中,有人猜到了歌娘的心事:怕死后没有人和她唱歌。于是众徒弟对着歌娘许下诺言,每隔五年一定要接她回瑶寨与众徒弟唱歌一次。听了徒弟的话,歌娘笑了笑,然后安详地闭上了眼睛。从此后,每隔五年,各……[详细]
  中秋歌节年年中秋是歌节,木叶歌声满山间。木叶吹得山水笑,歌声唱得月更圆。。每年中秋节的晚上,明月当空,一片银辉,在所有的壮族村寨,到处都能听到笛声悠扬、山歌如潮。会山歌多数是以村以寨为单位,青年男女三五成群,扎成一堆,首先是用木叶吹奏,投石探路,按壮族山歌的调律,一曲又一曲地不断演奏,目的是寻找合适的对歌者,并达成彼此间的默契。找到对手后,即刻以歌代言,传情表意。许多的壮族男女青年都是通过会歌的形……[详细]
  赏牌灯赏牌灯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形式,在阳朔县流传已有上千年历史,和龙灯、狮灯、故事台、八宝纸扎等多种民间文艺活动一样,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赏牌灯主要在元旦、元宵节等喜庆节日举行,由民间自发组织,单位和个人集资支持。牌灯由牌和杆组成。……[详细]
  香龙舞是流传在桂林市平乐县大发瑶族自治乡四冲村委罗口自然村、回龙自然村、古七自然村;福瑶村委丹桂自然村;唐冲村委朱家自然村等地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动作苍劲朴实,步伐以丁步、猫步、撩脚步、跑堂步等为主,舞龙的人随步伐舞动香龙。每逢新春佳节(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10多至数十余名人数不等的瑶民们便舞起用稻草扎起的香龙,载歌载舞,逐家逐户去给各村寨的瑶族同胞拜年,以此迎接新年的到来。根据跳“香龙舞”给瑶……[详细]
  桂林渔鼓以伴奏乐器“渔鼓”而得名,俗称道情,源于古代的叙事讲唱道情,是鼓曲类道情分类曲种,是广西代表性曲艺形式之一。桂林渔鼓用桂林方言演唱,演唱时左手抱渔鼓,右手执板,按节奏边唱边敲,这种演唱形式源于道情。曲调为4句一组的单曲体徵调式。唱时4句一转,反复多次,直至结束。唱词要求生动形象和口语化,基本为7字句,逢双押韵,一韵到底。叙述有人物有情节的故事,可演唱短、中、长篇。演唱者原为1人多角,现发展……[详细]
  每年的8月11日,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乡地灵侗寨都会举办一年一度的“百家宴”民俗文化活动。当日,热情好客的侗族同胞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唱起团圆歌、跳起团圆舞,并聚集到村头的风雨桥共享百家长桌盛宴。这天,数千名热情好客的侗族同胞都会邀请上亲朋好友,在一起唱歌、跳舞、吹芦笙、斗鸟……并拿出自家精心制作的酸肉、酸鸭、酸鱼等特色佳肴和糯米水酒聚集到村头的风雨桥,共进百家长桌盛宴,增强民族友谊团结。……[详细]
  千叟宴是中国桂林永福首届福寿节的重头戏,其场面壮观,在中心广场上用200张桌子摆成一个大寿字1199名老人在桌前共进晚餐。据有关资料记载,千叟宴始于清朝康熙,盛于乾隆时期,是清宫中规模最大,入席者最多的盛大御宴。按照清廷惯例,每五十年才举办一次千叟宴,清代共举办过四次千叟宴,其参加者多为年老重臣皇亲国戚及社会贤达,菜谱也因人的身分而分等级摆设。千叟宴菜谱用料全部产自永福,闻名于世的罗汉果也在其中,……[详细]
  第一怪:家家备有酸椒坛 没有辣椒不动筷全州人爱吃辣椒是出了名的,有全州人戏谑地改谚云:“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全州人怕不辣。”这话一点不假。笔者年轻时参加过一次村里吃辣椒比赛(鲜辣椒擂豆豉),26分钟吃了两斤指天椒,排名第四。全州人爱吃辣椒的习俗,始于秦代,是为了发汗避瘴而食的。秦始皇在开通灵渠收服百越后,从北方派了50万移民到岭南与越人杂住,一些北方人来到全州后,因水土不服常得病,他们认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