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石家庄特产

石家庄民俗文化

  “官伞”发源并流传于晋州的古城、槐树、东宿和城关一带。官伞的表演多在元宵节期间。表演时,先由锣鼓打开场点,会头出场自报村名、姓名,然后念白叫板:“左手执伞,右手叉腰,脚跟提出,咱们跳起来了。”接着,锣鼓喧天,唢呐高奏,几十个舞组竞相表演,看谁吸引的观众多、赢得的掌声响,谁便是优胜者。这种传统的、带有比赛性的表演,促进了官伞艺术的不断发展。民间办喜事也多邀请官伞表演祝贺,已经成为当地延续很久的一种习……[详细]
  梅花调俗称“鼓碰弦”,是流传在赵县一带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在农村一般是农闲时盛行或集市、庙会、打地摊说棚书,有的也到城市唱茶馆,大都是单口,只用一鼓、一个月牙板,乐队仅用三弦伴奏,唱词通俗易懂,唱腔音域较宽(在四个八度以上),又因多是男声,听起来浑厚、朴实、婉转动听,有较丰富的表现力,既能说唱小段,又能说唱大书,是当时比较盛行的曲艺形式。“梅花调”历史悠久,是地域地方性很强的民间文艺,从元代兴起,……[详细]
  窦王墓村座落于井陉县城东南10公里处,背倚青山、面临河谷,风景秀丽,舒适宜人。相传,隋末农民起义首领窦建德战死后便安葬于此地,故命村名为窦王墓。这里群山连绵、草木丰茂,既有丰富的矿产宝藏又有用不尽的绿色资源,交通便利,距省会仅半小时车程。窦王墓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勤劳勇敢的祖先世代繁衍于此。清代顺治年间,仇氏先辈迁居此地,随之带来了特有的酿造食醋技艺。所造食醋质地优良,深受世代乡亲喜爱,至今……[详细]
  井陉县南张井作火技艺,相传为先祖于康熙初年在山西充哑三载偷师而得。世代相传的“偷老杆”习俗,就是为了纪念这位烟火宗师。清朝后期至解放前,南张井村烟火一直是县城元宵花会的压轴戏,被视为“官火”。井陉县家喻户晓的歇后语“张家井叫闺女----看火”,足证其名气之大。老虎火的-流程主要是:将干柳木劈开烧成木炭,置以瓮中洒水覆以湿布。而后晾干洒酒用石碾碾成块状。再晾干用擀杖碾烂过以箩,配以硝和硫磺,即成药。……[详细]
  孤山村村东南有一山叫青龙山,呈东北—西南走向,山体多为石灰岩,在山的北面,绝顶之下,有一天然石窟洞,名曰水潼洞,又名鹤仙洞,据旧县志和山上碑文记载,金代大定年间,高邑县马贤村有女,秋日荡秋千玩耍,忽大风吹至,家人遍寻女儿不见,忽一日,有人报之,赞皇青龙山绝顶巉岩有女在焉,家人往视之,乃其女也,见女在石壁僵立,容颜如昨,家人奇之,葬之其间,村民求雨立应。后府县知之,报之朝廷,敕封“水潼仙姑”,为司雨……[详细]
  太行八陉之五的井陉,自古又称四省通衢,井陉窑烧制技艺在隋代已完全成熟,唐、五代时与邢、定同时生产着“官”字款白瓷,成为河朔三镇之一,统治镇、冀、深、赵四州长达160年之久的成德军的官窑。按照元朝编写的《金史·地理志》记载,在整个金代所占据的北半个中国(淮河以北),只有井陉窑(真定府)出产瓷器。井陉窑传统烧制技艺包括:原料选验、耙泥淘洗、澄浆陈腐、揉泥、二次陈腐、拉坯、干燥、修坯、干燥、施釉装饰、自……[详细]
  青廉村最早铸青铜器皿的是王三妮的老爷爷王老宗,王老宗跟何人学艺不详。王三妮的爷爷王拴柱15岁时跟父亲挑担走街串巷生火打铸铜壶、铜盘、铜勺、铜鞋扒子、铜烟锅、铜铺手、铜蜡台之类器物,20余岁就掌握了老爷爷的全部技术。王三妮的父亲王吉忠19岁跟其父王拴柱学铸铜手艺,解放后王吉忠因在生产队劳动而放弃了铸造铜器。为不使祖辈的铸铜工艺失传,同在生产队工作的王三妮开始自己筑炉化铜、和泥打型学习铸造铜器,并把父……[详细]
  河北省石家庄正定县位于冀中平原,滹沱河北岸,古称常山真定。历史上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毗邻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历史悠久,其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艺术繁荣。三角村高跷正是在这片沃土上生长的一枝奇葩。相传正定县三角村高跷起源于清朝光绪年间,距今已有100年的历史。三角村高跷与其他民间花会一样完成了由田间娱乐到文武兼备、角色分明、内容丰富、自成一体的蜕变,成为民间节庆不可缺少的……[详细]
  郭氏铁板浮雕制作技艺是利用各种锤、錾以及一套比较成熟的锻、錾技法,通过锻打、錾刻等手段,在一定厚度的铁板上,进行制作既有实用性又有观赏性的铁浮雕或铁器制品的一种技艺。19世纪初期,祖居山西浑源的郭天贵一次机缘巧合,救助了一位困顿的游方僧人,为报答施援之情,僧人把自己的手艺——庙宇法器的金属錾花(活)工艺,赠授给了郭天贵。郭天贵结合自家金属铸造工艺与錾花(活)工艺,成为了其技艺的雏形。从此,郭氏家族……[详细]
  栾城县位于冀中平原西部,河北省西南部,属省会石家庄东南近郊县。“抬花杠”为该县广泛流传的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花会舞蹈,源起历史上人们对苍岩山庙中“三仙姑”的祭祀仪式,以舞者肩抬三仙姑圣像“过驾”而得名,是祭祀舞队中的领队舞种,后逐渐演变成为群众自娱性的广场艺术。一副花杠由二人抬,杠子用竹料加工制成,所抬之物称为“杠箱”,领杠人手持押杠牌,其为船桨状,表演者有俊杠(富杠)、丑杠(穷杠)之分。抬杠时……[详细]
  栾武庙会弈武庙建于县城西北一公里处一座高丘上,该庙由丘周围的大小裴村、内营、朝家庄、焦家庄五个村庄共同经营,是祭祀栾武子的庙宇。据史书记载:栾武子(栾书),春秋时晋国大夫,食采于栾,将中军为政14年时间,屡建战功。他一生俭朴,轻财重德,卒后,葬于栾城县西北一公里处,世代称栾书冢,旁建栾书庙(栾武庙),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至十七日进行祭祀。旧时凡在栾城居官者,在庙期,皆到庙内上香。栾城庙期正值中秋,四乡……[详细]
  井陉矿区地处太行山东麓,位于省会石家庄西部井陉腹地,为四面环山,中央地势平缓的井陉盆地。所谓“联庄会”按行属分文、武、花会三个支系,文是社戏,武是社火,花会含曲艺、杂耍等。据清雍正八年《井陉县志》和有关史料记述,“明清时期”推行移民和八股取土量大举措,实施保、甲、里、社的严格划分和管制,清康熙建制分里、社、庄、村,一庄辖数村或十多个自然村落不等联合过会。特别是以横涧川为中心的“青横庄”,与其他庄,……[详细]
  藁城战鼓是藁城农村传统的民间艺术。据传,它起源于唐朝天宝年间。古时,战鼓是祈雨拜庙祭祀的必备舞队,久沿成习。新中国成立后,战鼓摆脱了旧的迷信束缚,成为重大节日庆典活动必不可少的表演项目。1949年10月1日,藁城战鼓四大流派之一的马庄鼓会,曾应邀参加了开国大典,其战鼓风采被永远定格在开国庆典新闻纪录影片的镜头之中。藁城战鼓是一种以大鼓、大铙、锣镲为伴奏、以钹为舞具的男性群体广场艺术。其吸收采纳许多……[详细]
  晋州赵氏剪纸是中国剪纸中很有特色的一个流派,是母女传承的典范,具有鲜明的燕赵风格,是燕赵大地“活”的文化传统的见证,展现出鲜明的中华风情和民族气韵。晋州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冀中平原腹地,石德铁路、307国道穿越市区,西距省会50公里,北距首都300公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有“粮棉仓、鸭梨乡”之美誉。晋州赵氏剪纸有籍可考的历史起自清代咸丰年间,距今150余年,传承六代。其前辈谢冯氏、谢嫣蕊、李喜娥都……[详细]
  石家庄一带的庙会历史悠久,最早产生于祭祀活动。据考证,早在汉代,封龙山就有祭山活动,这是封龙山庙会的渊源。随着宗教文化的发展,寺庙祠坛大兴。诸如关帝庙、药王庙、观音庙、奶奶庙、圣母庙、三官庙、真武庙、吕祖庙、城隆庙、五道庙、土地庙、山神庙等,逐渐遍布各地,祭神敬仙活动也随之频繁和普及,庙会随之盛行。栾城西宫大庙会就是祭祀南海观音的活动,井陉雪花山庙会起源于祭神。也有的庙会,是群众为了悼念他们崇敬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