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 > 崇左 > 天等县特产

天等县民俗文化

  壮族霜降节是指每年农历九月,既壮语里称的“旦那”(晚稻收割结束)之后的霜降期间,劳作了一年的壮族乡民们,用新糯米做成“糍那”、“迎霜粽”,招待亲朋好友。人们也趁农闲的机会交朋结友、走亲串戚、对歌看戏,同时在节庆期间卖农产品、购买生产生活用具,为第二年的春耕做准备。于是形成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文化。该节庆主要流行于大新、天等、德保、靖西、那坡等县的壮族德靖土语地区,其节日影响范围包括越南、云南、广西南宁……[详细]
  “打榔舞”是广西天等县的一种壮族舞蹈,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流传于世已经有1391年的历史,是居住在天等地区的壮族先民在唐代武德年间至北宋靖康年间为酬谢天公地神赐予的福泽,并祝愿年年风调雨顺,岁岁国泰民安所创造的用于酬神、还愿、祭祀、娱乐等活动的民间舞。其舞以打“榔”为表现形式,以农耕时代稻作生活为表现内容,以当地民间习俗节日为活动时空,具有古朴典雅,节令时令,休闲娱乐等特点……[详细]
  壮族“拜囊海”可追溯到900年前,是壮族极其古老的民间歌舞节目。拜囊海节目已通过自治区“非遗”认定,现正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整个崇左市唯一申报国家级“非遗”的项目。它与广西靖西、那坡、德保一带流行的“嗝囊海(请囊海)”的节日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囊”即娘,“海”即月亮,“囊海”是壮语,即“月姑”之意,拜囊海即拜月姑。壮族拜囊海是广西壮族地区祭拜月亮的有规模有程序的妇女活动。壮族拜囊海……[详细]
  向都霜降歌节的由来“霜降歌节自古有,为忆长奶奇功勋。故事如歌年年记,哥妹再唱一百年。”深秋时节,在天等县向都镇霜降歌节上听到这首悠远回旋的歌,更听到许多山歌手用歌声追忆一个逝去的壮民族女英雄——长奶夫人,以及她率领民众抵御外敌、抗击朝廷镇压的不朽功绩。长奶夫人是谁?她与霜降歌节有何关联?广西有两个霜降歌节,分别设在大新县下雷镇、天等县向都镇,其渊源相似,都是为了纪念长奶夫人,距今已逾百年。相传,长……[详细]
  在天等西南部乡村,至今仍保留着一个最古老、最隆重、最热闹的壮族民间节日——“龙垌”。“龙垌”是方言土语。“龙”是“下”、“下去”、“出去”、“去”、“到”的意思;“垌”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较宽阔的田地,二是指行政区划地名——一般专指当地人社会活动和生产生活活动的中心。“龙垌”表示“去”到“垌”那地方了。起初,龙垌的活动项目以祭祀求神、请灯祈福为主,比较单一。后来新增了舞狮跳桌、山歌对唱、聚客共餐、拔……[详细]
  (一)食、衣、住饮食 食物以玉米、稻谷为主,次为薯芋蔬菜、肉类。清朝至民国,群众平时吃稀饭加蔬菜,节日才能吃米饭及肉类。玉米粥煮法:用石磨把玉米粒磨成粉,待锅里水开,再用竹筛把玉米粉筛下锅,用一条丫状的树枝搅成糊状。常吃肉类的只有少数地主、官僚及商人,贫寒人家用两三钱肥肉擦锅炒菜。吃盐难。《镇安府志》载,都康土州土民“以灰水代盐”。解放后,群众吃盐已不成问题,生活逐渐改善。 农家普……[详细]
  百灵节是广西天等县壮族民间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九月初九,相传是为纪念杀死恶龙、为民除害的青年勇士百灵而举行。是日,青年男女欢广西天等县壮族民间传统节日。青年男女欢聚在百灵泉边,祭祀百灵,行歌互达,尽兴娱乐。聚在百灵泉边,祭祀百灵,行歌互达,尽兴娱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