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太原市特产

太原市民俗文化

  太原锣鼓是流行在山西太原和晋中一带的一种汉族传统锣鼓音乐,经常散见于农村、工厂演奏,是七种锣鼓曲牌套路的总称,于2008年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太原锣鼓的曲牌有“流水”“一二五”等多种。太原锣鼓中的“流水”,相传始于公元947年,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妹妹所居住的太原南郊古寨村。据说,当年皇姑一出动,便用锣鼓迎送,演奏的曲调,就是传自今日的“流水”,取“福如东海长流水”之意。其实,……[详细]
  并州剪刀亦称“并剪”、“并翦”,《今日太原》第二十章《名土特产》中记载:“并州刀剪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以刀口犀利、钢水分明、锻造坚固而著称于世。在唐、宋时代,并州刀剪的生产,有相当规模,现今大、小铁匠巷,大、小剪子巷,就是当年生产的集中地”。并州自古制铁业发达,铁质优良,工艺精湛,技术高超。所以并州刀剪锋口犀利,钢水分明(钢和铁分明),式样大方,锻造坚固。刀,切肉不粘刃,砍骨不卷刃;剪,剪布不毛边,……[详细]
  剪纸(太原剪纸),山西省太原市的传统民间艺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太原剪纸,历史之悠久,可见于《史记·晋世家》记载“剪桐封弟”的史实。南北朝诗人庾信有诗云:“叔虞百里,居之河汾,帝刻桐叶,天书掌文。礼以成德,乐以歌熏。天子无戏,唐有其君。”(《成王刻桐叶赞》)。世代相袭,延续传承,形成了太原剪纸悠久、博大、独特的艺术风格。“剪彩为人起晋风”“巧剪桐叶照窗纱”等唐诗就是赞美太原剪纸的。太原剪纸……[详细]
  宁化府醋酿制技艺是山西陈醋酿造工艺的代表之一,传承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明洪武初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封其三子朱棡为晋王,1404年又封晋王五子朱济涣为宁化王,因宁化王选府址时,选在了“益源庆”(制醋坊)所在地区,便将其收为专门为王府酿酒、制醋、磨面的王府作坊,供皇室使用。“益源庆”在制醋方面,总结多年的经验研制出了一套固态发酵食醋的制作工艺和配方。酿出的醋甜、绵、香、酸,回味生津,久存不变质,为……[详细]
  孟封饼是山西省清徐县孟封村的特色传统名食。据传,清光绪年间孟封镇南里旺村冯财主雇用孟封人赵晋山为厨。一日,赵晋山偶用面粉与油、糖炒成油酥面和面粉加水混在一起和成面团,不料面团过稀,无法做饼,只好一块块堆在鏊子上,自然摊成饼形。出炉后,冯财主一家人食之,赞不绝口。问之饼名,赵随口答曰:锅块。后赵晋山回孟封村设炉,专以做该饼为生。其时,孟封镇集市贸易兴旺,客商皆至,此饼味美之名不胫而走,成为远近闻名的……[详细]
  造型独特,它是当地生日寿辰、婚丧嫁娶、祈祷祭奠等民俗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礼品,最具地域特色。制作花馍要挑选精细的小麦加工成粉,凭借灵巧的双手和丰富的想象力将面团制作成造型人物、走兽、花鸟、鱼虫等,上屉蒸制几十分钟,出笼时再彩绘上食用颜色而定型。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几个要点:一、和面要掌握软硬适中,才能在蒸制过程中不失捏制原样,出笼时造型丰满不变形;二、面和碱的配比,揉的均匀,才能做到才能做到蒸制不走样;三……[详细]
  山西清徐不仅是中国最早种植葡萄的地方之一,也是中国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地方之一。汉朝时,清徐马峪边山一带有一姓王的皮货商人,从大西北贩皮货,带回葡萄枝条在当地栽植成功。之后,栽培渐广,清徐人根据酿醋的原理酿出了葡萄酒。清徐葡萄酒通过加温浓缩,自然发酵,澄清过滤酿造而成。传统制作工艺分为炼白酒(传统工艺制作的白葡萄酒)和红滔酒(传统工艺制作的红葡萄酒)。制作手法主要是熬制,三斤鲜果才能作出一斤酒,传统的……[详细]
  乾和祥茶庄是山西茶行的百年老字号店铺,以销售茉莉花茶为主,茶庄的掌柜们在长期摸索实践中,创制了茉莉花茶拼配加工、包装技艺,传承至今。茶叶拼配加工,即把各种长短、粗细、轻重、批次、质量和产地不同的、等级相当的原料茶相互拼和,使茶叶的各项品质得以提高的技术,具体而言,分为选料、单样感观审评(取小样、剔除花干、冲泡、热闻香气、看汤色、尝滋味、看叶底、温闻冷闻)、采成品小样、小样拼配、成品小样审评、做单(……[详细]
  清徐熏葡萄是一种葡萄深加工制作方法,主要流传于清徐县马峪乡周边山村。清徐熏制葡萄技艺历史久远,《新唐书》中有“太原、平阳皆作葡萄干,货之四方”的记载,古代由于交通运输不畅,鲜食的葡萄运送不出去,加上当地葡萄产量大品种多,本地消化不了,一些不适宜鲜食的葡萄,熏制成葡萄干。熏葡萄制作周期大约25天左右,原材料须用黑鸡心葡萄。熏房选在干燥、向阳、通风的地方,墙壁用石灰泥或破灰泥抹平,地板用炉渣和水石灰混……[详细]
  传统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艺,俗称“扎小样”。它是伴随着古建筑营造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以木材为原料,以卯榫结构搭建,经过画草图、选料、烤干、下料、作基台、树立柱、成柱网、建梁架、造屋顶、装修、直至油饰彩绘等多道工序组成的传统手工技艺。古代在建造较大规模的建筑物时,都要先扎若干小样,经过品评修改,确定其中一件为建造样板,这种“扎小样”就是传统古建筑模型的起源。以目前尚存于山西晋祠博物馆的宋代建筑小样为例……[详细]
  晋阳风火流星俗称火流星,是一门融杂技和武术为一体的民间社火表演艺术。风火流星”是一种在绳子两头装上燃烧的木炭在手中舞动的民俗传统表演艺术。表演者手持火流星在行进当中或者是在场地上飞快地舞动绳子,使铁笼子在空中飞转,火花四溅,火借风势,人在火中,晚上表演更能体现出一种群龙飞舞的独特气氛。2008年6月,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起源与演变晋阳风火流星的创始者韩荣华自幼习武,是形意拳的代表性传承人……[详细]
  傅山生活在明末清初,姓傅名山,字青主。其人博学大家,哲学,医学,儒学,佛学,诗歌,书法,绘画,金石,武术,考据等等无所不通。在饮食方面也是颇有研究,太原著名小吃头脑就是由他发明的,传给了一家饭馆,并为其将饭馆命名为“清和元”,意指去吃清朝和元朝统治者的头脑。这道傅山童子鸡也是根据傅山当年烹制的古法重新研制的,故此命名为傅山童子鸡。……[详细]
  太原清徐徐沟背铁棍艺术“南庄的火、太谷的灯,徐沟的铁棍爱煞人。”这句流传在山西地区的民谚,道出了徐沟背铁棍的艺术魅力。徐沟背铁棍艺术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它吸纳了民间手工技艺、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口头文学、民间戏剧、民间杂技等兄弟艺术形式的艺术特色,被誉为“空中舞蹈”、“无言戏剧”、“活动雕塑”、“流动杂技”。徐沟背铁棍作为一项民俗活动,起源可以追溯到金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详细]
  “不吃六味斋,不算到太原”的俗语在民间流传已久,六味斋是山西太原著名的老字号,生产的酱肉以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酥烂鲜香、味美可口著称。六味斋酱肉传统制作技艺已有二百余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六味斋始创于清朝乾隆三年,承袭了二百余年的传统手工生产工艺,从选料、分割,到加入多种药材和调味料,传统配方中有几十味中药材,再加上用文火慢慢炖煮。经化验,饱和脂肪酸减少了30%至……[详细]
  “郭杜林”月饼是被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具有300余年的悠久历史,至光绪年间,郭杜林月饼已享誉山西全省各地,并融入传统的中秋节风俗之中,成为深受民众欢迎的节日礼仪食品。郭杜林月饼名称的来历,山西民间有一则广为流布的传说。相传清初太原城内有一家糕点铺,铺里有三位手艺高超的师傅,分别姓郭、杜、林。有一年中秋前夕,三人因喝酒误了时辰,使和好的饼面发酵了,为避免东家责怪,师傅们急中生智往发酵的面中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