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亳州市 > 谯城区特产

谯城区民俗文化

  东汉时期杰出的医学家华佗依据中医学的阴阳五行、脏象、经络、气血运行法则,观察多种不同禽兽的活动姿态,选以虎、鹿、猿、熊、鸟等代表形象动作创编了华佗五禽戏-。尧舜时期,人们已知道模仿某些动物的跳跃、飞翔等活动姿态进行舞蹈,用以舒筋壮骨,锻炼身体。到战国初期,在当时舞蹈的基础上发展为二禽戏、六禽戏等,被模仿的动物已达十多种,但不成套路,亦未定型,故其影响不大。直到华佗五禽戏问世以后,这古老的仿生运动,……[详细]
  二夹弦是我国稀有剧种之一,产生于清朝嘉庆年间,起源于河北,流传于皖、苏、鲁、豫、冀,距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因它的主奏乐器四胡,是用四根弦夹着弓上两束马尾进行演奏而得名。二夹弦的剧目以农村题材居多,乡土气息浓郁。曲调由黄河船歌、渤海沿岸的渔民号子及民间小调融合而成,在发展中又汲取了花鼓、梆子、琴书等民间艺术元素,逐渐形成自己的唱腔。清朝末年,二夹弦传入亳州后得到较大发展。亳州二夹弦既有山东二夹弦的……[详细]
  元末爆发的白莲教民——红巾军进入亳州时,与当地回民矛盾加剧,一些回民被红巾军抓获,其首领刘福通要把他们处斩。在红巾军内部的回族头领胡大海和朱元璋(当时为副元帅)的调解下,双方达成一棋定生死的协议。双方在棋盘上对阵,沙阿訇运内功于抓棋子的手指之上。他棋法稳健,步步威逼,获得了棋局的胜利,同时也化解了这一场矛盾,这对阵的棋局被演化成拳法,称为棋势功。明洪武十三年基本完成了棋局中的各套拳法,以“晰扬掌(……[详细]
  “亳州大班会”又称“拉秦桧”、“鬼会”,明末清初,乾隆年间亳州有一知州,姓余名汉,此人疾恶如仇、黑白分明,且喜读《岳飞传》,每读到秦桧谋害岳飞时便流泪满面,即命衙役捉拿秦桧上堂受审,从此,便行成了当时亳州的一种民间哑舞剧,即“大班会”。亳州大班会共分五场十三小场,第一场“大登殿”,第二场“阴差搬兵”,第三场“秦相府”;第四场“二登殿”;第五场“过奈河桥”。角色分别有“鬼头”又称钟魁,2、牵板鬼;3……[详细]
  中国老八大名酒之一的古井贡酒,据考证始于公元196年,曹操将家乡亳州特产“九酝春酒”及酿造方法晋献给汉献帝,自此,该酒便成为历代皇室贡品,古井贡酒由此得名。古井贡酒酿制工艺的主要特点在于:使用古井贡酒“两花一伏”大曲发酵,贮存期不少于六个月。将中温曲、高温曲和中高温曲分别按不同比例混合在不同轮次中使用。酿造采用每年生产三轮次,前两轮发酵周期各为两个月,第三轮发酵周期为八个月的工艺生产。并用“三高一……[详细]
  老祖心意-八法拳又称水拳,为亳州人陈抟(871-989)所创,距今流传已逾千年,因陈抟曾受封华山,故在亳州以外流传时名为华岳-八法。该拳内涵丰富,-独特,拳势运行如水势翻滚,内劲如海纳百川,以整劲为核心(发展为形意拳),以步法为转移(发展为八卦掌),以轻柔为变化(发展为太极拳),堪称中华内家拳的始祖。亳州是全国十大武术之乡之一,作为特出拳种老祖心意-八法拳在亳州历代传承不绝,即是该拳术的发源地又是……[详细]
  陈抟(871年—989年),字图南,自号扶摇子,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世称陈抟老祖,他继承了汉代以来的相术学,并把黄老思想、道教方术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等汇归一流,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是继老子、庄子之后的道教至尊,也是一位哲学家、易学家、自然科学家、养生学家、相术大师和诗人。陈抟在唐末、五代时期生于安徽亳州城南十二华里陈庄,在家乡亳州度过了前半生。其时,老庄思想和学说盛行于亳州境内涡水流域,陈抟深……[详细]
  柳下惠姓展,名获,字禽,春秋时期鲁国人,是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因封邑在柳下,因此又叫柳下惠。柳下惠做过鲁国大夫,因生性耿直,不事逢迎,得罪权贵,被三次黜免,后来柳下惠隐遁,在家乡兴办教育,护佑乡民,以高尚的道德操守留下了诸多的美丽传说,如“柳下惠坐怀不乱”等。相传一天傍晚,展禽会友回来经过柳林,天降暴雨,避雨一大柳树下,一年轻女子躲避不及,也来避雨。夜晚来临,该女子因风吹雨籍,身体打颤,抖若……[详细]
  “王魁知麻花”是系精致的小麦粉和纯小磨香油油炸纯绿色食品。其和面、发酵、揉面、醒面、切块、切条、撮条、合股、拧麻花、入油、撑形、出锅。是一种纯手工制作,配方独特,工艺严格精细,不添加任何防腐剂的传统面食食品,其特点色泽金黄,圆润透亮,脆而不腻,落地即碎,点火即燃,脆酥可口,食后无渣,久放色香味不变。“王魁知麻花”产于历史悠久的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生产制作技艺具有一百年多年的历史,因其独特上乘的色、……[详细]
  金不换酒是浓香型白酒突出的代表,主要采用优质高粱为原料,清蒸稻壳为辅料,用小麦、大麦、豌豆制曲,以古泉水,续糟配料,混蒸混烧,酒品具有清澈透明、窖香浓郁、绵甜净爽、回味悠长的独特风格。在酿造工艺上,金不换酒使用菊花心伏曲发酵,贮存期六个月以上,使用时将中温曲、高温曲、中高温曲分别按不同比例在不同轮次中进行使用。酿造采用每年生产四个轮次,业界三轮发酵周期各为两个月,第四轮发酵周期为六个月。在生产工艺……[详细]
  亳州自古就有手工酿制美酒的传统,孙氏祖人将陈抟老祖研究改良过的流传于亳州民间的酿酒方法,研究提炼成孙式酒法,即“梨花制曲,泥池发酵,地锅烧制,看花掐酒”,成为古老亳州独特的酿酒方法之一,也就是现在的彩曲原酒手工酿造工艺。彩曲原酒手工酿造工艺,保持了传统酿酒的共性,并酿造出独特的彩曲原酒。首先是梨花彩曲,在每年初春,梨花盛开之际,工匠们把大麦、豌豆混匀破碎,加入梨花花瓣,用梨园深井井水拌匀,在曲模中……[详细]
  一闻香糕点创立于清代中晚期,最早是晋陕会馆(今亳州花戏楼)内商人听戏时所品尝的点心。经过几百年不断改进发展成了亳州市名闻遐迩的传统糕点小吃。一闻香糕点历代传承人一直在北城门旁的白布大街口开办“一闻香”糕点店,解放前因躲避战乱歇业。解放后于1959年重新开业,如今已拥有四十多个品种,其中棉香酥、舌头酥、寸金糖、麻片等四种糕点在民间享有亳州“四大名点”的美誉。绵香酥,以芸豆、木糖醇、面粉等为主要原料,……[详细]
  亳州马氏社火是典型的淮北地区乡风习俗,表演内容丰富,包括舞龙、舞狮、高跷大秧歌、担花挑、独杆轿、赶黑驴、撑旱船、推花车、老婆赶会等各具特色的民间舞蹈,这些节目分开可单独表演,合在一起就能成为一场大型的民俗活动。每年春节和传统庙会时是马氏社火最热闹的时候,整个社火表演以大块的色块组成花团锦簇的团花效果,舞龙、舞狮的着明黄色;担花挑采用粉红色;高跷、旱船采用大绿色;独杆轿则是纯白披红,各类色彩流互相穿……[详细]
  亳州剪纸风格纯朴明朗,工巧纤细,优美多变,刚柔相济,装饰性强又富有乡土气息,早在宋代已很流行。但体裁仅局限于花、草、虫、鱼、飞禽、走兽,多用作窗花、喜花、兜肚花、鞋样等。建国后,剪纸作为民间艺术受到重视。1955年,省出版的《阜阳剪纸集》收录了亳县吕凤毛、陈孝儒的作品20多幅。为了提高剪纸艺术质量,1959年,县文联推荐吕凤毛去阜阳等地学习。后来他发掘和创作了一批高质量的剪纸作品,被省美术协会吸收……[详细]
  淮北梆子戏原名“沙河调”,又称沙河梆子,安徽梆剧,与河南豫剧同属一个剧种不同流派,是流行于安徽省沿淮淮北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当地人俗称“高梆”,一般简称梆子戏。淮北梆子的唱腔活泼婉转、激昂嘹亮,既能表达愉快舒畅的心情,也能表达慷慨壮烈的气氛,有着浓厚的地方色彩。腔内多衬哪、啊、吼、哇、嗷、呀等虚字,起到装饰唱腔的作用,会产生唱词满、吐字巧及腔弯俏的效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