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目连戏是指明代祁门清溪郑之珍根据当时社会流行的杂剧、变文、传说的目连戏基础上,借以目连救母的故事,于1579年间在石台秋浦之剡溪(今石台大演新农)编撰的《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简称《劝善戏文》)。该戏上、中、下三卷104折。戏文中所写的各种地名、方言、民俗习惯、故事和传说均在当地广为流传,如《王婆骂鸡》、《尼姑下山》、《行路施金》等。所以郑本目连戏在石台的演出,受到广泛喜爱,剡溪一带纷纷建立……[详细] |
石台油坊榨制技艺是指石台境内过去普遍存在的木榨制油的整个工序和技巧,在九十年代以前,这种传统的古油坊遍布县域各地,为当时当地的人民生活带来了诸多方便,并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古油坊制作场景紧张有序,打油号子、牛拉碾子、铿锵的油锤声伴随着浓郁的油香飘散在人们的生活里,是乡村的一道风景线。油坊伴随着劳动人民的劳作一起走过岁月,成了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进入九十年代后,这……[详细] |
一、项目介绍唱曲,又称“坐唱”,一般以7—9人为班,以生、旦等行当为主,锣、鼓等乐器伴奏,不搭台、不化装,自打自唱的民间戏曲表演形式。起初出自昆曲的徽调坐唱。明代中叶,由石台县珂田乡(今仙寓镇)的幸福村、台山村逐渐流行于全县境内的每个村落乃至东至、祁门等地。当时有名气的有珂田卢家班、大演唐家班、占大李家班等。明剧作家王骥德《曲律》中所载“两头蛮”即为石台唱曲。二、内容石台唱曲有大戏和小戏之分,遇什……[详细] |
石台雾里青绿茶制作技艺是石台县传统的绿茶制作技艺,主要在皖南一带,尤以石台(古称石埭,1965年更为现名)为之最。雾里青茶园位于海拔千米的高山云雾之中,常年被云雾笼罩,所以当地人称此茶为“雾里青”。马端临《文献通考》记载:宋时,全国名茶37个品目,其中“嫩蕊”即为当地人所称的雾里青。南宋大诗人陆游、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徐渭在其著作中都有相关记载。可见,石台雾里青绿茶制作技艺有上千年历史。石台雾里青是……[详细] |
石台民歌指石台当地民间艺人自编自唱的一种民间歌曲。明代时,石台一带传唱民歌成风,民国前后,当地演唱艺人多达上百,民歌也多达上千首,曾出现“户户都有民歌手”的盛况。石台民歌种类繁多,包含山歌、小调、大五句、小五句、高腔、长腔、号子等,多运用固定的曲调,因人、因事、因时、因地不同,歌词内容和演唱风格也有所不同。采茶、种地、背纤、打柴、婚丧嫁娶、谈情说爱都可入歌,自由活泼,有的高吭,有的低沉,有的欢快,……[详细] |
十番锣鼓在石台县境内属民间吹打乐,是一种利用皮鼓、铜锣、铙钹(大小两种)响板、云板、笛子、二胡、嗽叭等乐器配合演奏,节拍明快,音韵优美。石台十番锣鼓,根据县志记载及民间的流传,确证该打击乐在境内的历史十分悠久。新农村唐家班传下来的十番锣鼓中有一乐曲名《昭君》,该曲记录的是汉代王昭君公主出塞的故事,明吴应箕在《卷园集·序》中说:“吾邑民歌乐诵之十年如一日”,充分说明了本境民歌、乐曲之多之美。同时,十……[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