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家沟村系湖北省丹江口市西部六里坪镇的一个行政村落,毗邻丹江库区,素有“九沟十八洼,一百单八岔,岔岔有人家”之说。伍家沟故事种类齐全,内容丰富,分神话、传说、故事、寓言、童话和笑话等六大类别,已经出版《伍家沟村民间故事集》一、二集,共76万字。20世纪80年代,在伍家沟村已发现民间故事一千多个,民歌千余首,该村因此被相关机构命名为“民间故事村”。伍家沟民间故事传承状况与河北耿村齐名,民间文艺界有“……[详细] |
武当山宫观道乐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瑰宝。它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歌、舞、乐一体的表演形式,依体裁形式可分为“韵腔”和“牌子”两大类。根据演奏场合、对象和目的的不同,又可将“韵腔”分为“阳调”、“阴调”两类;“牌子”分为“正曲”、“耍曲”、“法器牌子”三类。常见器乐曲牌有【山坡羊】、【梧桐月】、【迎仙客】等,唱诵曲牌有【普供养】、【斗老赞】、【王母赞】等。唐代贞观年间,武当山始建五龙祠,自此以后,道教的正一、……[详细] |
吕家河民歌是一种流传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官山镇吕家河村的汉族民歌。该村位于武当山风景区,由于地形闭塞而留存了大量的原生态的汉族民歌曲目和民歌歌手。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湖北省民歌村、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吕家河的汉族民歌按内容可分三类:阴歌、阳歌和长篇叙事诗。吕家河民歌的曲调十分优美,既有江南小调的缠绵,又有北方民歌的豪放;既有中原曲调的圆润,又有西北民歌的高亢。吕家河民歌源远流长。《诗经》……[详细] |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具有鲜明的道家文化特征,是武功和养生方法的天然结合体,既具有深厚的传统武术文化底蕴,又含有精湛的科学道理。太极拳强调“先以心使身”而后再以“身从心”,形意拳讲究“用意不用力,意到气到,气到力达”,八卦掌……[详细] |
房县“舞火龙”,也叫玩龙灯、耍龙灯。舞火龙是最具房县地方特色的元宵节民俗活动,玩灯历史悠久,相传始于盛代,盛于明清,流传至今。进入腊月扎火龙,正月十三出灯,正月十四至十五玩灯,正月十六灯会就要结束了,叫做“倒灯”。每逢元宵,火龙都会一展风采,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观赏,深受人们的喜爱。房县火龙已入选湖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房县都会举办文艺大巡游活动,将舞龙灯、诗经、黄酒、扭秧……[详细] |
中国是酒的国度,酒文化源远流长。而房陵(今湖北省房县)的酒文化基本上和中华民族的酒文化同步,虽然有许多个性,但共性是主流。中国是酒文化之邦,中华民族又是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皎皎者。因为中华民族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而且地域辽阔,物产丰饶,孕育了绚丽多彩的人文景观。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不管任何种族都会和饮食文化紧紧连在一起。饮食文化的文明程度又和附着的民族紧紧的连在一起。因此,中国的酒文……[详细] |
开业庆典开业时要举行仪式。一般都要张灯结彩、贴对联、鸣放鞭炮、挂匾受礼、宴请宾客。店内张贴“公平交易、童叟无欺”、“货真价实”、“目下一言为定,早晚市价不同”等条幅。多数商号雇有店员(营业员),其规矩同手工业者收徒大体相同,初期不给工钱,只管吃、穿、住,终日在店内劳动。3年期满留用,通过面议(多通过中人)支付工钱。具有才华的雇员,店主又信任其品行的,往往被委以重任,派往分店管事或当店主的总管。更具……[详细] |
郧阳凤凰灯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凤凰灯舞表演形式,又称玩凤凰、凤凰舞,起源于鄂西北十堰市,郧阳是十堰市的古称。凤凰灯的表演按照“百花拥凤出巢――凤凰游园-凤鸣――凤凰寻花――凤凰戏牡丹――凤舞――凤凰理羽――凤凰打盹――凤凰展翅——凤凰朝阳――凤凰点头――凤凰回巢”等程式依次进行,古朴典雅,舞姿优美,翩翩起舞,栩栩如生,出神入化,热烈豪放,并配以独特风格的凤凰灯曲调,激越欢快,凸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专家……[详细] |
山二黄是湖北省十堰市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底蕴深厚的庸巴文化,是灿烂的5000年汉文明的文化瑰宝,竹溪山二黄就是汉民族的文化宝库存藏众多的璀璨夺目的文化珍宝之一。竹溪县地处秦岭南麓、巴山北坡,东屏荆襄,西控川陕,南连渝蜀,北枕汉水,素有“朝秦暮楚”之称。四省交汇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详细] |
薅草锣鼓,又名打闹歌,俗称打闹,主要流行于土家族部落中。打闹歌是土家人在薅草(就是用锄头给地里的庄稼除草)季节,聚集数十乃至数百人在进行集体劳动时,请两名歌手(一个击鼓,一个敲锣)面对薅草的众人,随着锣鼓声的起起落落而吼唱的一种土家族民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薅草锣鼓乃是大户人家才能请得起的,因为小户人家是不会请数十甚至数百人为其薅草劳动的。薅草锣鼓的锣鼓声节奏鲜明,深沉浑厚,其打法为│ХΧ○│,……[详细] |
尹吉甫,房陵(今房县)青峰人,死后葬于青峰山,周宣王的大臣。湖北历史上第一位政治家、哲学家、军事家,是《诗经》的主要编纂人和代表性作者。公元前828年,周宣王姬靖即位,选贤用能,国家兴旺,周室中兴。他任用尹吉甫、仲山甫、方叔、召虎为大臣。尹吉甫文武双全,文能治国,武能安邦,1为太师。周宣王还亲命大臣作诗为颂“文武吉甫,天下为宪”。古房陵有与中华文明几乎同步的文明史,千里房陵中,有尹吉甫的大量文化遗……[详细] |
向坝民歌(竹溪民歌)涉及竹溪县15个乡镇,有山歌、田歌、情歌、薅草锣鼓、船工号子、竹溪花鼓、竹溪丧鼓等表现形式。2003年,竹溪县有关部门出版了《向坝民歌集》;2005年,竹溪县向坝乡被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省级民歌之乡”。向坝民歌演唱形式,大多以山歌、情歌对唱为主,对唱主角一般是女性,并以女性口吻歌唱,用以表达颇具流传性歌谣的思想内涵。歌谣的思想内涵大多以艳、贤、谐、怨为主格调,用以表达不同人……[详细] |
房陵锣鼓歌遍布在千里房县的20多个乡镇300多个村庄,尤其是在门古寺镇、桥上乡、上龛乡、九道乡等高山地区,流传的房陵锣鼓歌最为历史悠久。房陵锣鼓歌的种类繁多,曲目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房陵锣鼓歌包括阳锣鼓、阴锣鼓、喜庆锣鼓和庙会锣鼓四大类。锣鼓歌是房陵民歌的主题歌。由于大部分民歌是以锣鼓为伴奏乐器,所以唱起来声震山野,给人一种粗犷豪迈、气壮山河的感觉!房陵锣鼓歌堪称鄂西北生活的百科全书,基本涵盖了生……[详细] |
武当山下的古均州(今丹江口市)自战国始,就有了吹打乐。多为道教法事所用。明永乐皇帝大建武当山后,武当道教达到鼎盛,均州吹打乐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后又随着南阳、襄阳、郧阳土生土长的“三阳”民乐的逐渐成熟,均州吹打乐从体系上更加规范,成为武当山乃至毗邻地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广为流传的民间吹打乐。均州吹打乐种类繁多,曲目丰富,源远流长。据不完全统计,均州吹打乐包括三大类别、七大品种。均州城位于武……[详细] |
七夕节(郧西七夕),湖北省郧西县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郧西七夕文化,是以牛郎织女传说为根基,以忠贞爱情为主线,以乞巧祈福为表征,以实物遗存为载体,以郧西天河为标志,囊括故事传说、实物遗存、七夕民俗等丰富内容的地方传统文化。郧西七夕文化独成一脉,自成体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史书记载,郧西为“世传列仙所在之地”。郧西不仅有“天河”实名,也有“银河”的实名。在河夹镇西边就有一条河叫银河,……[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