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海砍樵”这段爱情传说在湖南可以说家喻户晓,而随着花鼓戏《刘海砍樵》的演绎和传唱,也为全国不少观众所熟悉。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传说的“正宗版本”以及传说的发源地———常德。今天这则传说被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家住常德武陵境,丝瓜井畔刘家门”。这是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中刘海的两句唱词。在常德武陵区的一些老人当中流传着刘海砍樵传说的“正宗版本”:古时候,常德城武陵区丝瓜井旁,住着刘海母子……[详细] |
![]() | 安乡硪歌起源于千百年来劳动人民修垸筑堤的劳动中,形成于明朝万历年间,是安乡人民在筑堤保命,冬修秋修及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一种无可替代的劳动号子和特定环境下的文化传承现象。在流传过程中,它具有强烈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为洞庭湖区人文历史、文学语言、民间音乐提供了很高的学术研讨价值和社会价值。在每年冬修、秋修现场,都会有此起彼伏的硪歌演唱。随着堤垸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中机械施工逐步代替了人工劳动,安乡硪歌也面……[详细] |
![]() | 澧州夯歌,是流行于澧阳平原及周边地区,具有一定的音乐节奏劳动号子,也称硪歌。其节拍规整,音域适中,对比度很强,音乐坚定有力。一般以一个领,众人合的形式来表现。(一)、历史沿革澧州夯歌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6000年前城头山古城夯筑时期。考古学家通过对城头山古城遗址城墙解剖,发现了大量的夯窝,即是有力的佐证。后来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澧州夯歌借鉴了地方民谣、曲艺、戏剧等艺术门类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更……[详细] |
![]() | 自常山县城朝东北方向前行,翻山越岭,趟溪过桥,绕过芙蓉湖再进三十里,就来到了一个山明水秀、桃竹相映的人间仙境——“桃花源”。“桃花源”是一个自然村的名字,位于新桥乡乌石坑村,地处常山县东北山区的边缘地带,与杭州市淳安县仅一山之隔。桃花源背靠常山第一高峰——白菊花尖,村中有两条小溪,一年四季流水潺潺,一条名曰桃花溪,一条名曰白云溪,它们犹如两条绸带,在村庄中交汇融合,穿梭而过,水流在石涧上跳跃流淌,……[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