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邵阳市特产

邵阳市民俗文化

  在海拔1300多米的隆回县虎形山地区,崇山峻岭、古木参天,大瀑布峡谷鬼斧神工,这里居住着瑶族的一个分支,因其服饰独特、色彩艳丽,人称“花瑶”。史料记载,汉代以前瑶族挑花就已兴起。瑶族挑花全凭瑶族妇女一双慧眼和巧手,循土布的经纬进行徒手操作。其立意巧妙,布局合理,图案古朴繁杂,左右对称,体现出浓厚的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加之针法精细,每件作品都是唯一,极具收藏价值。我国著名文学家沈从文先生赞誉瑶族挑花……[详细]
  滩头木版年画是湖南省惟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画,以浓郁的楚南地方特色自成一派。滩头镇地处湖南省隆回县东南部,此地民风古朴淳厚,习俗独特,历史上曾出现过造纸村,雕刻村,色纸、花纸、香粉纸巷和年画街,手工业十分发达,且分工明确,相互配套。滩头自古巫风炽盛,民间祭祀活动甚为流行,用于祭祀的纸马品种繁多,其制作工艺与后来的滩头木版年画有着内在的传承关系。据《隆回县志》载,滩头木版年画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而据民间……[详细]
  邵阳布袋戏的发祥地白竹村燕窝岭位于邵阳县九公桥镇。据刘氏家谱记载:元末明初,为避战乱,刘姓0胜公携家眷肩挑布袋戏逃难至燕窝岭定居,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布袋戏从胜公传至“永”字辈,共18代。邵阳布袋戏系口传心授。其表演方式和表演技巧为:一个艺人一副戏担,不管大戏小戏、文戏武戏,生旦净末丑,吹打弹唱耍,全靠艺人一个人手、脚、口、舌并用,十指灵活调度。主要剧目有《封神榜》、《三国演义》、《西游记》、《杨孝……[详细]
  “岩鹰拳”是源于原中国武林泰斗,孙中山先生的保镖杜心五先生的鹰爪拳。杜心五之名徒原“两广国术馆”馆长、湖南国术训练所所长、国民党中央训练团国术总教官万赖声进行了适当的演变,然后传授给著名武术大师蒋兆鸿先生。蒋兆鸿先生再结合多年的习武经验,运用湖南山区“岩鹰”的出巢、觅食、翱翔、游猎、捕杀、格斗的特长和勇猛灵活的生性形态,创编了25个鹰形动作的象形健身拳。其传人刘烈红先生在师傅蒋兆鸿先生25个动作的……[详细]
  花瑶呜哇山歌是一种“高腔山歌”,它是花瑶人民在田野山岗劳动时自我愉悦,自我抒情的歌曲,是花瑶人非常喜欢的一种文化娱乐活动,反映了神秘花瑶人独特的审美观念、思想感情和民族心理。花瑶呜哇山歌一般用汉语来演唱,是随着瑶、汉民族大融合形成而发展的,是汉文化与当地花瑶土著文化相融合,以及周边文化影响的产物。花瑶呜哇山歌作为一种特殊的劳动号子,具有协调和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被称为民歌中的绝唱。花瑶呜哇山歌渊源……[详细]
  七江炭花舞是一种古朴优美、刚柔相济、以打击乐为伴奏的民俗舞蹈,是梅山文化中独特的传统舞蹈艺术。一般由两人表演,舞龙灯时,七江炭花舞在前开路,主要流传在湖南省隆回县七江乡。七江炭花舞是湖南省历史悠久的汉族民俗舞蹈,由古代梅山峒民深夜狩猎时照明的火把发展而来,后又借鉴了夜晚照鱼用的炭灯,是梅山地区渔猎文化的活化石。2008年,七江炭花舞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唐宋时代,龙灯舞传入七……[详细]
  “白仓高跷”俗称“踩高脚”,又称“耍高跷”,是一种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民间传统竞技娱乐活动,主要流传于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湖南省邵阳县白仓古镇及其周边乡镇。我国的高跷艺术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朔到《列子·说符》中的春秋末期,魏晋时期已相当成熟,明清时期则遍布全国南北城乡。“白仓高跷”兴起于何朝何代,现已无从考究,有文字记载的史实是《邵阳县志》(清光绪十七年重修)所记:咸丰十一年(公元1806年)六月……[详细]
  石羊走马灯是湖南省武冈市头堂乡石羊桥黄沙村杨姓村民新春闹春、庆贺丰年、谢祖祭祖、喜迎贵客时表演的一种队列调度式的民间舞蹈。它起自元末明初,至今己传有五百余年历史。影响深远,己入编《武冈县志》和《湖南民族民间舞蹈集成》。黄沙杨姓村民为纪念爱国先祖杨家将,教育后代忠心报国,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以点灯走马的舞蹈步伐,表演出古代冷兵器时代所特有的宏大壮观的战争场面。所扮演的人物为杨家将中的穆桂英、杨宗保、杨……[详细]
  绥宁苗族“四·八”姑娘节,又称“黑饭节”、“乌饭节”,是出族群众除春节外一年一度最隆重的民间节庆活动。主要流传于以黄桑坪古苗王国为中心的绥宁县及周边的广大曲族地区。“四·八”姑娘节是一种集祭祀活动,饮食习俗、歌舞表演、情爱婚俗、服饰展示等于一体的民族节庆活动,历史久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民俗浓郁。据《绥宁县志》、《峒溪纤志》等史志记载,绥宁曲族“四·八”姑娘节源自宋代,是曲族人民为纪念用“黑饭”……[详细]
  城步吊龙舞是用长篙将龙身吊起来进行表演的一种龙舞。流传于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下团村一带。城步吊龙舞是集工艺、武术、气功、表演、祭祀和礼仪习俗为一体的龙舞艺术。城步吊龙舞是龙舞的一种,流传于湖南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各乡镇。城步是全国五个苗族自治县之一,城步苗族人民自古以来崇尚龙,在全县五峒四十八寨苗族聚居地都有春节舞龙的习俗,尤以丹口镇下团村的吊龙扎制工艺独特,舞龙技艺独特超群,是苗乡龙舞的代表。2……[详细]
  隆回县滩头镇位于湖南省中西部,是全国七十二古镇之一,在隋朝时代就已初具规模。全镇辖87个村,18974户,74089人,总面积198.32平方公里,供抄纸作原料的竹林面积达50万亩。滩头镇手工抄纸技术继承于中国四大发明之一——蔡伦的造纸术。在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记载的用楠竹造纸“斩竹、漂塘、煮楻、足火、舂臼、荡料、入簾、覆簾、压纸、透火、焙干”生产过程的基础上,对“煮楻、足火、舂臼”三个流程……[详细]
  隆回花瑶是一支被我国民族史料遗漏了的瑶族分支,至今,七千多花瑶同胞仍传承着先祖古朴纯真的风俗习惯,其婚俗格外神秘而别致。隆回花瑶一直沿袭一夫一妻制。整个婚娶过程可分为订婚、娶亲、送亲、回门等环节——订婚:花瑶的媒人多由成年、老年男子充当,称为“媒公”。由媒公介绍,男女双方通过了解,达成基本一致的意向之后,进行第一项手续:订婚。由男方的媒公带一只五彩大公鸡和一把红油纸伞前往女方家里。在距女家200-……[详细]
  油茶习俗是苗族古代茶文化的遗存,是苗族招待客人的一种礼仪习俗。城步苗族称茶为“槚”(读jiǎ,茶叶树的古称),称喝油茶为“茹卢贾”。油茶习俗流传于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境内的茅坪镇、儒林镇、丹口镇、汀坪乡、五团镇、长安营乡、南山镇、白毛坪乡、兰蓉乡等地。2008年,油茶习俗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习俗由来苗族先民由于长期在高温潮湿,冷热变化大,瘴气严重的恶劣环境中劳动和生活,故经……[详细]
  武冈卤菜制作术是一种民间传统食品的制作技术,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主要流传在武冈城区范围内,是湖南民间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冈卤菜味道独特,以其色香、味美、甘甜、耐嚼而闻名于世,有生津、止渴、健肝养胃的功效,富含人体必须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A、D等和微量元素。是居家、旅游必备食品。武冈卤菜制作工艺极为讲究,主要采用大茴、小茴、桂皮、公丁、母丁等二十多味纯正中草药辅之以猪筒子骨汤反复熬制,每熬制一次……[详细]
  “讨僚皈”是花瑶人每年最盛大、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沿袭至今有上千年历史。“讨僚皈”是瑶语音译,“僚”是“诅咒”的意思,“皈”指菩萨,“讨僚皈”意思是走过菩萨的诅咒。汉语称“讨僚皈”为“赶苗”,本义是驱赶苗蛮(“苗蛮”是对少数民族的蔑称),在瑶乡一般是不说的,是忌讳语,后人把其意美化成为“扯掉多余的幼苗”。“讨僚皈”是隆回花瑶特有的传统节日,流传于湖南省隆回县境内西北部的虎形山瑶族乡、小沙江镇、大水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