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怀化特产

怀化民俗文化

  侗族喉路歌,是因歌中以“喉路”作衬词而得名,是侗族音乐艺术中十分难得的多声部歌曲。侗族喉路歌主要流传于通道侗族自治县下乡乡、临口镇、菁芜洲镇、溪口镇等乡镇。侗族喉路歌用平话和真声演唱,用韵严格。喉路歌有三种腔调,花歌、俏歌、讲歌,男女老少、红白喜事、逢年过节、白天夜晚、室内室外都可以唱。喉路歌多为师徒传承,一般十二、三岁开始学歌,先学歌词,男女分学。2008年,侗族喉路歌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省级非……[详细]
  丝弦被视为地方曲艺的一种,深受群众的欢迎。辰溪丝弦是集音乐、曲艺、戏曲三种艺术门类的传统民间综合艺术形式。其演唱时,用扬琴、琵琶、月琴、三弦、二胡、高胡(京胡)等丝弦乐器伴奏而得名。辰溪丝弦不但演员少、一人多角,而且道具简单;以叙述为主,代言为辅的曲艺特点;以表现音乐为主的有丝弦小曲、丝弦乐曲;还有象戏曲那样,有韵文和散文相结合而成的丝弦戏;丝弦戏中有一套别具一格的“板子丝弦”音乐和“生、旦、净、……[详细]
  早在八百多年前,明山石雕就已载入史册。南宋赵希鹄撰写的《洞天清录·古砚辨》一书中称:明山“紫袍玉带”石所制之砚,作为贡品敬献朝廷。清代黄本骥在《湖南方物志》一书中写道:“明山石雕镂刻花鸟、人物、山水、楼阁等,极为精致;雕刻北斗、八角、古琴等各种造型和图案,叹为观止”。芷江县志记载:“慈禧太后兴建闻名天下的颐和园时,被称作‘紫袍玉带’的明山石,曾作为贡石进入了玉砌雕栏的行列了”。可见明山石雕历史之悠……[详细]
  中方镇斗笠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早在西汉时期,中方人就开始用竹篾制作斗笠,用于遮阳挡雨的用具。中方竹编斗笠编织篾为水竹(淹竹),弓篾为楠竹,圈篾为桃竹。从竹子到成品要经过破篾、编织、插顶、摊纸、铺棕、锁边、刷浆、贴花等大小70多道工序,有完善的技艺体系。中方斗笠其造型美观,按材料制作和工艺可分为粗制斗笠、细制斗笠、精制斗笠、实用型斗笠、工艺型斗笠多种,品种也异常丰富,有罗纱,马尾,棕式、板棕式、尼龙式……[详细]
  靖州雕花蜜饯技艺分布在湖南省西南、怀化市南部、湘黔桂交界的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渠阳镇及周边一带。雕花蜜饯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民族食品,又是美如玉琢、形色别致的工艺品,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是美食文化与民族文化完美结合的民间艺术珍品。它源于五代末年,世代相传,成为靖州民间历代上贡朝庭的御品。雕花蜜饯在选材、雕刻、加工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完整工序。主要以未成熟的青皮柚子为原料,先将柚子切成圆形或扇形的……[详细]
  麻阳花灯戏艺术风格兼融,形成了麻阳上山区、下山区花灯表演的风格差异。“跳花灯”,又称“武花灯”。分布于麻阳上山区,多为大人唱大人跳,侧重于舞蹈表演,动作跳跃性强,表演灵活,唱词以爱情、社会生活为主,表现为快节奏的粗犷风格。下麻阳“摆花灯”,又称“文花灯”。分布于麻阳下山区,多为小孩唱小孩跳,侧重演唱,舞蹈动作柔和细腻,较为抒情,唱词以唱古人、风俗生活、婚姻为主,表现为慢节奏的柔美风格。光绪二十七年……[详细]
  侗族傩戏“咚咚推”2006年被列为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咚咚推“流行于五溪深处万山丛中一个小小的自然村落——天井寨。天井寨位于湘黔交界的顶天山北侧,隶属于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贡溪乡四路村。这里原本是一片山野之地,明永乐17年(1419),一个名叫龙金海的侗族人由本省靖州来到这里,见有一眼长流的山泉,遂在这里定居,并将山泉开发成水井,天井寨因此而得名。所以这里龙姓村民都说:咚……[详细]
  通道侗族以史诗般的纯木建筑技艺体现出崇拜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追求与核心价值观,承载着厚重而神奇的侗族文化体系。他们用“挑枋竖瓜、卯榫穿合、密扣无隙、雕梁画栋”的技艺宝典,将民间建筑、绘画、雕刻艺术有机地融于一体,达到了建筑艺术上的高超境界。繁复华美的木构建筑在通道侗寨星罗棋布而又完全达成有机组合,其营造技艺精湛,民族特征显著,叹为观止。源于古代百越民族巢居的干栏式民居,源于“树下歌……[详细]
  新晃侗族的传统民俗。每年古历的“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是传统的盛大的赶坳节日。全县著名的有丫杈坳、磨寨坳、天堂坳、禾梨坳、两岔河坳、天雷坳等。均分布在民族聚居区域。此外,亦有县、乡、村行政出面举办坳会,地点由举办单位确定。每逢坳会期,周围数十里上百里的群众,周边友邻县乡村的人们,身着盛装,相邀而至,几千人上万人不等。坳场上除了赛歌外,有的还加上斗画眉、斗鸡等项目。坳场四周,还设有饮食,……[详细]
  为每年农历六月的第一个卯日。这一天,由寨里年岁大的长辈带领男女老少敲锣打鼓都到田地里摘取禾苞、黄瓜、氽豆角、茄子、南瓜等拿回家煮熟,荤菜只配上烧蹄膀和煮鱼,都是白水煮的。然后,家家户户带着最新鲜的食物来到祭坛,由寨上五位长者(意为五谷丰登)点上香、纸,其中最长者口念:“神农在上,‘五谷之尊’,‘凡民之生存地,全赖昔帝之亲尝百草之苦也’,‘保佑吾民五谷丰登’,‘除灾、除虫、年年兴旺’,‘开荒业主,古……[详细]
  侗族小孩过生日要滚烂泥田。这样做,是为了从小培养孩子勇敢和意志。一个人一辈子有3个生日要滚烂泥田:一次是5岁,一次是10岁,最后一次是15岁。这里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谚语:“从母亲那里学到善良,从父亲那里学到勤劳,从祖父那里学到耐性。”一生滚三次烂泥田,意思是让小孩学到善良、勤劳和耐性的好品德。一个人到了5岁,从此脱离母亲善良、温柔的怀抱,要开始跟父亲学习劳动,接受艰苦的磨练了。所以第一次滚烂泥田是由……[详细]
  赶雀坳、斗画眉,是新晃侗家最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赶雀坳和赶集差不多,有隔五天一次也有每半月一次。斗雀之前,周围的树枝上都挂满罩着各色花帕的雀笼,远远望去,象一个个小灯笼挂在翠枝绿叶中。清脆的画眉叫声,此唱彼和,悠扬婉转,清脆悦耳。斗画眉时,大家都把画眉一笼笼放在场地上,每个笼相隔一二寸距离,人则围成一个大圆圈,让画眉首先练习“砍铃子”、“砍码子”。这时各个画眉扇动双翅,连砍铃、码边鸣叫,寻找相斗对……[详细]
  花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人口12000余人,居住在雪峰山东北麓的溆浦和隆回接壤处,海拔1300米的崇山峻岭之中,因女子筒裙上装饰有艳丽的挑花而被人称为“花瑶”。挑花是花瑶人世代相传的民间工艺。制作时,花瑶妇女以靛青色土布为载体,用挑花针通过数针法,将白色或彩色纱线挑入其中,制作而成。花瑶妇女们从小学习挑花,用以制作终身的服饰。花瑶挑花不用描绘设计,也不用模具做刺绣架,全凭挑花女灵巧的双手和娴熟的技巧……[详细]
  新晃的许多村寨,每年择期或在重要节日举行斗牛比赛(当地俗称“牛打架”)。斗牛之牛,多为专门精心饲养,不从事耕地、拉车、推磨等劳作的,斗牛赛制,先为淘汰赛,决斗时改为单循环赛,最后胜出者为年度牛王。斗牛场面十分惨烈,动人心魄,观众少则数百,多则数万。斗牛,在新晃已有上千年历史,斗牛一直就是侗族人民喜爱的传统文化娱乐活动。如今,新晃在县城东面,有了专门的斗牛场,斗牛已经从滩头河边奔入了设施完备的斗牛场……[详细]
  傅氏木雕是以傅姓家族为主要传承方式而得名,它是我国木雕艺术中一个重要种类,因其历史悠久,地域特色浓厚,传承方式独特,传播范围广,绵延不绝,世代相承,艺术风格独树一帜而闻名。傅氏木雕主要分布在雪峰山南麓怀化市辖区内的洪江市黔城镇、安江镇、雪峰镇、会同县坪村、溆浦县黄茅园镇、龙潭镇、洞口岩山乡、山门镇一带,传播至湘西与贵州等地。据《傅氏族谱》记载“:傅氏八十四代傅余峰在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因苦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