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朝戏源于紫金县乡村的“神朝”祭祀仪式,用客家话演唱,流行于广东省东部客家地区。明清以来,紫金县“神朝”乐舞深受乡民喜爱。后来神朝艺人为了取悦观众,常在仪式后以小曲演唱轶闻趣事。这种表演谐趣花俏,同虔诚肃穆的神朝形成鲜明的对比,人们更为喜爱,称之为“花朝”。清末民初,艺人叶春林组织定长春班专门演出花朝,逐渐形成花朝戏。此时紫金县还有粤剧、采茶戏和汉调木偶戏演出,花朝戏艺人借鉴吸收这些剧种的剧目、曲……[详细] |
糯米酒在客家地区也叫老酒、黄酒、娘酒,是中国黄酒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生产主要集中在广东河源、梅州、惠州等客家地区。客家糯米酒历史悠久,它的起源与客家人的几次大迁徙有关,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由于山区湿气大,导致人们身体难以适应,于是尝试使用糯米做酒经火炭炙煮后饮用以祛除体内湿气,并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经验,形成极为纯熟的工艺技术,世代传承。客家糯米酒传统酿造技艺的主要特征在于采用农家优质糯米为原料……[详细] |
1953年,郑马乡汤湖村青年组织起本县第一个业余杂技队,1955年,该队与安徽省段昆山家庭杂技班合并组成雄飞杂技团,1956年县收编为龙川杂技团。同时,县内许多乡村出现了一支支业余杂技队,活跃在田间地头。龙川杂技被誉为“南国艺坛一奇葩”,龙川县被誉为“杂技之乡”。……[详细] |
忠信吊灯习俗是流传于广东省连平县忠信地区,即忠信镇为中心的周围6镇。是忠信民间在长期的历史变革,交流融汇和区域风情的影响下形成的,忠信吊灯习俗是忠信地区广大民众为了祈盼人丁兴旺,庆贺人类繁衍壮大,借“灯”“丁”谐音的蕴意,元宵节挂灯的习惯和孝祖敬宗的仪式组合而成的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习俗,相传已有600多年历史,即形成于元末明初时期。忠信吊灯习俗由放灯绳、买灯、迎灯、上灯、暖灯、化灯六个环节组成……[详细] |
忠信花灯是一种以红色调为主的民间灯彩艺术,主要分布于广东省连平县东南部忠信镇。历史上,当地“上元喜簇花灯,作龙狮各种戏舞”(清雍正八年《连平州志》),另在当地民间,尚保留着清代的花灯纹样印版。现存的忠信花灯造型独特,有缭丝灯、参灯、状元灯、秀才灯、五福灯、磨灯、龙凤灯、宝莲灯、伯公灯、紫灯、廊灯等。与其他地方花灯的小巧玲珑不同的是,忠信花灯虽大却很精致,其最大的直径有12米,最小的也有40厘米,其……[详细] |
和平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自古以来这里的山山水水不但滋长万物,更适宜人类生息繁衍。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先民们在此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据《肖家族谱》记载,公元1444年的兴宁肖德茂来到南坝村学东片定居,同时也将客家特色龙、狮制作技艺带到南坝,从此,肖家对此技艺传男不传女,代代相传至今。由于年代久远,加上各种历史原因,目前和平县……[详细] |
据《黎咀镇志》记载(详见附页《黎咀镇志》第292页、293页)早在民国三年(1914年),龙川木偶由骆七等人从福建引入,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木偶角色分为生、旦、丑、公、婆、净等行当,音乐有民间小调,客家山歌等曲调,形式多样。木偶的手、脚都能活动,嘴巴、眼睛能随曲调的旋律张合、转动,造型十分精巧,惟妙惟肖。既能演现代剧,又能演古装剧,表演的人物生动鲜明,活灵活现。在众多的木偶戏班里,黎咀虎口村的“……[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