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汕尾特产

汕尾民俗文化

  凤山妈祖炮会是汕尾市人民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凤山祖庙旅游区重要民俗活动之一,所在地在汕尾市区东南面品清湖西畔,分布汕尾市城区,海丰和陆丰,辐射粤东、粤西、港澳台等地。凤山妈祖炮会源于广西少数民族抢花炮的模式,在清乾隆期间已颇具规模。据汕尾市海丰县文物志载:明末清初,汕尾港“舟楫云屯,商旅雨集”,已成海邑一大区会。渔业和盐业生产迅猛发展,因此才有“海丰总埠”、“粤海关税”之政府机构的设立。一时二国(……[详细]
  陆丰麒麟舞是陆丰民间一种融武术、舞蹈、音乐为一体的传统体育活动之一。与历史上民众反抗- 、异族入侵有关,后衍变成盛会节日共庆瑞祥的文娱活动。主要在春节期间和喜庆节会上表演。被列入陆丰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陆丰麒麟舞相传流入陆丰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为旧时陆丰民间原始体育活动,在陆丰民间亦称“虎狮舞”。象征威武无畏,能驱邪逐妖,满足民众迎祥纳福,风调雨顺的心愿。其麒麟的制作以竹篾、纸张为主要材料。……[详细]
  2010年入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神农庙庙会是东坑的民间节日,庆典活动是普通民众始终保存以片断的变动或较为稳固的形式,继续存在至今的传统信仰、生活方式、习惯及仪式的民俗活动。神农庙庙会一般以年为周期,每年有四次活动,首次农历正月(选日)为向神农圣帝“许福”活动,祈求先祖保佑炎黄子孙一年四季无灾无难,合境平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第二次是四月纪念民族先祖诞辰。第三次是六月“暖福”活动,其意是复求先祖……[详细]
  2010年入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聚云寺庙会是东坑、河田的民间节日,庙会活动是普通民众始终保存以片断的变动或较为稳定的形式,继续存在至今的传统信仰、生活方式、习惯及礼仪方式的民俗活动。庙会以一周年为周期,每年以年初四—元月十八日在东坑河田按顺序安排为恭迎圣驾活动,为向公王老爷坛公先圣,“酬福、许福”。祈求一年四季之灾无难、合境平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每到一处都由信民备供茶、食、五斋、五果、板托、……[详细]
  2011年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山歌是一千多年前客家先民从中原地区迁徙而来,他们把中原山歌与当地山歌相结合,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形成。陆河县客家山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祖辈长期劳动中集体创作的民间歌谣,始生于农耕和岭岗山坳、田头地尾,是人们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其特点是比拟手法比较多,语言浅白,通俗易懂,韵脚比较讲究,一、二、四句同韵脚,普遍七个字为一句,多以独唱、男女对唱形式出现。陆河客家……[详细]
  2006年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万《吉象歌》早年产生于一个民间传说。南万,古称“万輋”。相传清朝早年,万輋地区瘟疫流行,灾害连年,百业萧条,民不聊生,人民群众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突一日,万輋上空金光万道,遍地通红,金光中只见一头大象从天空中徐徐降落,并随之消失于地上。从此,万輋瘟疫循去,万物复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当地群众后来视大象为吉祥的化身,取名“吉象”。为纪念吉象……[详细]
  定光寺详签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意蕴深邃。暗藏着陆丰民间社会生活和文化习俗的真实信息,也反映了定光寺灵签和详签作者的文化认知心态。为陆丰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定光寺原名“清云寺”,又叫“罗堂庵”,位于陆丰市河西镇夏陇北村清云山东麓,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距今360多年。是东江地区闻名的佛教古刹。有石碑记述,当年该寺“檀越积千秋之香火,僧侣阐万法之禅机”。可见其香火之旺盛和僧众之多。定……[详细]
  陆丰曲班坐唱是陆丰传统文化突出表现形式之一。有着珍贵的戏剧艺术价值的悠久而重大的历史价值、民俗学价值以及社会学价值。被列入陆丰市第一批非物点文化遗产名录。陆丰曲班坐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曲艺表演形式的一种。主要有白字曲班和西秦曲班两种。其坐唱白字曲是明清年间白字戏随南迁的人们来到海陆丰后,与当地民间文化产生碰撞、磨合形成的。西秦曲源自秦国时的甘肃陇东地区的西秦腔。据传由明万历年间来广州做官的陕西……[详细]
  湖东面塑历史悠久。捏制风格细致、优美,技法工艺独特,精巧。是海陆丰传统民间美术工艺的杰出代表,具有强烈的传统艺术特色。是研究海陆丰历史、民俗、雕塑、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料,有着极其重要的民间工艺研究价值和较高的欣赏价值。被列入陆丰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湖东面塑,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民间传统工艺。迄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相传始于明末清初。源出于泥工匠手艺。后由民间艺人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集民……[详细]
  陆丰风筝制作源远流长,意蕴深邃。它具有起飞平稳、放飞高的特征,同时在绘制上有独具的特点,题材和内容以及造型都带有浓厚的民俗风味,具有特殊的空间观赏效果。陆丰市位于碣石湾畔,南濒南海,海岸线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春天风多雨少,且风向单一,瞬时波动小,风力基本呈正态分布。正是这样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产生了陆丰风筝。其生产制作集中在该市甲子、碣石一带和东海镇。风筝,在陆丰民间称“纸鸢”,放风筝叫放纸……[详细]
  潭阳天后官庙会是潭西人民对妈祖信奉、崇拜的祭祀活动。历史悠久、内容广收- ,既有海洋文化的鲜明特点,又有当地民间习俗的特征,还有道教儒家的思想特征和浓烈的民族色彩。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现实价值与艺术价值。被列入汕尾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潭阳天后宫庙会流传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据林氏宗谱《长林风采》记载,其先祖林名隆,原居莆田市城厢区,明朝洪武年间(公元1395年)移居陆丰潭涌村,同时也带来了……[详细]
  八万火麒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陆丰民间一种独特的麒麟舞表演形式。它风格独特、刚强,动作洒脱、干练、利落。它的舞动和燃烧锻炼勇敢、鼓舞斗志,表现人们祛邪扶正、匡扶正气、团结一致、不怕恶魔、勇于行动和追求美好生活、太平盛世的愿望。具有一定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为陆丰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舞火麒麟是八万镇群众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的民俗风情活动。发源于该镇埔尾村,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据传,清代初期……[详细]
  湖东渔歌,产生于明、清时代。是当地先时疍户千百年在生产、生活中为抒发内心情感,诉说日常生活和表达生产劳动情景,创造出来并通过世代口传,逐步丰富而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民歌。建国后,疍户改称渔民,其民歌也就改称“渔歌”。湖东渔歌,和其它民歌体裁一样,大都是七言四句体。由于渔民有自己的方言、歌唱音律和节奏,基本上保持着民歌五音调式。有捕鱼歌、恋情歌、婚嫁歌、斗歌、生活情趣歌和后勤服务歌等;它的曲调优美,旋……[详细]
  上英独角麒麟舞是陆丰民间岁时习俗的一项驱邪引福的舞蹈活动。其历史悠久,意蕴深邃。它不仅清晰反映上英民俗文化的演变,还动态地揭示了上英民间传统舞蹈的发展历程。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是地方特色较浓厚的民间传统动物舞蹈之一。被列入陆丰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英独角麒麟舞历史悠久。明末清初,由该镇草洋村王氏一世祖王清远由福建莆田后沟乡迁入时带来,传延至今已有23代。历史以来,上英民间一直认为……[详细]
  潭西金狮舞历史悠久,意蕴深邃。它的舞蹈动作、造型、舞韵、器乐伴奏等不仅能反映潭西民俗文化演变轨迹,更能动态揭示汉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发展历程。被列入陆丰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潭西金狮舞俗称“打虎狮”或“演虎狮”。是传统的民间舞蹈。据潭西镇溪美村老艺人介绍,金狮舞始于南宋,盛于明清。潭西镇金狮舞以溪美村为代表,是其先祖于清乾隆年间拜海丰人莫清娇为师,习艺归来,创办金狮馆,传延至今。金狮舞表演在潭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