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梅州市特产

梅州市民俗文化

  《杯花舞》是兴宁民间舞蹈艺术的一朵奇葩,是兴宁的传统节目,久演不衰,颇具客家风情,风靡海内外。《杯花》原是道教中的一个舞蹈节目。道教于清代就在兴宁县流行,至民国时期仍有从教人员30多人。道士凌佛桂曾从师邬丙粦、曾添胜、朱官祥等人,他在杯花舞方面博采众家之长,技艺较高。《杯花舞》是在100年前才创新的。以前,道士在表演时是用五句板说唱的竹板进行击拍的。道士朱官祥进行改革,以兴宁产的瓷质“伯公杯”代替……[详细]
  竹板歌,又称五句板,属客家民间曲艺,是兴宁市最早流行的主要曲艺品种,流行于梅州全市和河源、韶关等地区客语市县。竹板歌,以叙事见长,有短、中、长篇之分。竹板歌说唱,包括唱词、曲调、表演道具、表演形式等四个方面。唱词每首为五句,每句七个字,一、二、四、五押韵,习惯运用尾驳尾合韵,多用于演唱故事传本。有其独特的曲调,并在流传中逐步形成平板、哭板、欢板、拖板、吊腔等基本唱腔,或快或慢或高或低,全由说唱艺人……[详细]
  丰顺埔寨纸花技艺简介:据《丰顺县志》记载,早在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埔寨群众已开始制作没有枝叶的纸花朵,民国9年(1920)后,发展成花、枝、叶、茎齐备的盆花。埔寨纸花,连花盆也是用纸制作的,花的品种有牡丹、兰花、九里香、玫瑰、水仙、芍药、菊花、茶花、古榕等40多个品种,足可以假乱真。2007年4月丰顺埔寨纸花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10月丰顺埔寨纸花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详细]
  埔寨火龙是广东省丰顺县埔寨镇村民闹元宵的独特传统节目,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丰顺县志》记载,早在乾隆六年(1741),埔寨镇就有火龙表演的习俗。每逢元宵节,埔寨镇村民便举行火龙表演活动,由烧火树(烧烟架)、烧禹门(鲤鱼跳龙门)、烧火龙三项组成,祈求风调雨顺,年年丰收,岁岁平安,祥和吉利。火龙舞动时火花四射,场面壮观,吸引周边几万名群众前来观赏,如此盛况几乎年年如是,世代相传。“埔寨火龙”由铁丝、竹料……[详细]
  广东汉剧旧称“乱弹”“外江戏”“兴梅汉戏”,是广东省汉族客家戏曲剧种之一,1933年广东大埔县人钱热储著《汉剧提纲》,定名为汉剧,从此约定俗成,沿称至今。广东汉剧流行于广东的梅州地区、惠州地区、韶关地区等闽粤赣边区各地。2008年,广东汉剧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东汉剧来自皮簧合流后的徽戏,与闽西汉剧同属以西皮二黄为主要声腔,用中州官话演唱的剧种。明末清初,广东已有不少唱弋阳腔、青阳……[详细]
  梅县提线木偶戏(又名傀儡戏、吊线戏、俗称线剧)表演艺术,历史悠久,伴随客家人的第三次大迁徙,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由江浙地区经福建省流传梅县至今,是各种木偶戏中和木偶舞台艺术形象中最完整、最完美、动作表演最复杂,操作难度最大的一个木偶艺术品种。是中国稀有提线木偶艺术剧种,也是国际性木偶艺术剧种之一。……[详细]
  留隍万源斋云片糕又称夹心糕。主要原料为糯米、白糖、芝麻油,辅料是橙糖、杏仁、瓜仁、榄仁、香料等。原料优质,制作精细,具有品味清醇、香甜适口、易于消化、营养丰富等特点,且在上方印上有“双喜、龙凤呈祥”等字样,素称送礼佳品,常用在搬迁、结婚,意思是高升,行好运等传说。2015年11月留隍云片糕制作技艺被列入广东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详细]
  客家盐焗鸡,相传是由客家先民在迁徙路途中,用盐包裹的“盐煨咸鸡”演变而来,至今有千年历史。盐焗鸡主要选用客家山区约为1.5公斤的土鸡为原材料,经草纸、砂纸制型包裹,炒热海盐,放锅焗制、严控火候等10几道传统工序精制而成,有“鲜润、咸香、醇厚、皮爽肉滑”等特点,具有食疗滋补功效。盐焗鸡是客家人宴席上必不可少的“角”,有“无鸡不成宴”的说法。更是世界客属华侨“寻根问祖”时必觅而一尝的珍品,可以说“吃上……[详细]
  西河漳溪墟扫街灯活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因西河漳溪墟每逢农历一、六日为墟日,而正月十六是新年开春做生意的第一个墟日,人们选择这一天为漳溪墟闹春,将正月留下的鞭炮屑、废弃花灯清扫干净,俗称“扫街灯”。西河人为了丰富这个传统活动的内涵,人们模仿“做古事”和“飘(piāo)色”的形式,进行化妆- ,由一成人化妆成寿星在队伍的最前面,后跟着两位化妆成手持扫帚仙童的小孩在后面打扫街道,随后跟着各村组织的花……[详细]
  丰顺县潭山镇凤坪村,居住着梅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畲族,畲族婚嫁礼仪有“拦赤郎”、“中堂对揖(捡田螺)”、“借镬(猜谜)”、“以歌敬酒(俗称撬蛙即分红包)”四个环节,场面热闹,充满情趣,图为娶新娘中“拦赤郎”场面,描述迎亲队伍挑着礼担来到新娘寨门前,被一群女性以杉树刺拦住对歌。……[详细]
  畲族舞蹈简介:畲族舞蹈是畲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的实践中产生的艺术,显示了畲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反映了他们的时代经济、艺术水平、文化修养以及审美情趣。畲族风情歌舞有《木柏灵刀舞》、《听樵》、《金粿红酿》、《做米糕》、《畲族美笋敬亲人》、《秋稼》、《彩带情丝》、《火把欢歌》等。其中《听樵》、《做米糕》参加广东省第二、三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获得银奖。……[详细]
  丰良山歌简介:丰良山歌是当地人民群众在长期生产劳动中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又在流行的过程中不断经过集体加工形成的客家山歌,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它词句简练,且大多押韵,风格朴素清新,是人民群众用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传授知识,是民歌曲调中丰富多彩的,既有优美动情的山歌,又有节奏强烈的民歌。其代表作有:“使涯唱歌(就)唱没来,猎里搭有山歌台(唷);上昼唱个(就)梁山伯,下昼唱个祝英台(唷)。……[详细]
  龙舞(埔寨火龙)是广东省丰顺县埔寨镇村民闹元宵的独特传统节目,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丰顺县志》记载,早在乾隆六年(1741),埔寨镇就有火龙表演的习俗,每逢元宵节,埔寨镇村民便举行火龙表演活动,祈求风调雨顺,年年丰收,岁岁平安,祥和吉利。火龙舞动时火花四射,场面壮观,吸引周边几万名群众前来观赏,如此盛况几乎年年如是,世代相传。2008年6月埔寨火龙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扩展项目名录。……[详细]
  绩苴歌简介:绩苴,就是用苎麻(一种茎杆植物)茎杆外部的一层皮,放在水里浸透后,用手撕成一根根细长的麻丝,捡接成麻线。它是过去丰顺县汤坑一带妇女们盛行的一种业余手工劳动。由于封建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落后的原因,使绩苴这手工艺劳动,成为过去贫民阶层为解决日常生活、衣着以及用来作为商品交换的一种手段。所以,妇女们一边手工劳动,一边唱绩苴歌。2009年3月绩苴歌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年11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