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揭阳特产

揭阳民俗文化

  虎桩棍术秘传虎桩棍术的技艺,相传至今也有100多年历史了。秘传虎桩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络,完整系统的运动套路而屹立于武术之林,它不图花俏的架子而立足于技击实用,是一种善攻能守,攻守均衡,稳打稳扎,进退有方又能健身强体,灵活优美,能给人以美学又技击性甚强的优秀棍术,它包括套路、套路对练、棍法独练三个方面。……[详细]
  大龙香制作技艺钱坑大龙香传统技艺是至今尚保存较好的制作神香、佛香的传统香业技艺,保存于揭西县钱坑镇钱西村福源香厂。福源香厂是揭西县唯一一家香厂,产品在整个揭西县,还有普宁市、汕尾市陆河县等地广受欢迎。……[详细]
  揭阳铁枝木偶是广东省揭阳市的汉族传统戏剧艺术。虽形似木偶,其渊源却是汉族民间的皮影戏。据萧遥天在《潮州戏剧音乐志》(已收入重刊饶宗颐总纂《潮州志》)的考证,潮州皮影戏属于南影的流派,在南宋接近灭亡时,由一班逃难的孤臣、义民将皮影戏带到南方来。有清一代,潮州皮影戏最盛行,民间称为“纸影戏”。因此,纸影戏在全国木偶戏中独一无二。后来,并台前罩的玻璃窗也弃去,号“阳窗纸影”,以别于“竹窗纸影”,民间便简……[详细]
  靖海的景屏(飘色),相传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即为天罡为首的甲年游美景,每小年举办一届,意为纪念惠来甲申年置县之甲为仁之说。汉扬雄《太玄断》“庚新金:甲断仁也。”范望注:“庚义也,甲仁也。”叶子奇注:“庚属金为义,甲属木为仁。”甲取和谐仁德之意,祈望靖海以仁德天下,民人享仁德之恩。统治者仁、受治者也仁,两者和谐共处。在筹办惠来置县300周年的庆祝活动中,靖海艺人学习外籍师傅的技巧,制作景屏参与庆祝……[详细]
  摆猪羊是揭东县新亨镇硕联村村民每年农历正月十六、十七敬奉财神赵公明和关公的一项民俗活动,由硕联村属下十个自然村(俗称十社)轮流主办,每个自然村十年轮到一次摆猪羊活动。村民通过每年摆猪羊一系列民俗活动,庆祝过去一年生活富足安康,同时祈盼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生意兴隆、吉祥好运、生活美满。硕联村摆猪羊习俗起源于明朝中期,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明代中期,工商业的发展,使一些族姓成为大户人家,他们出于对生意……[详细]
  揭东县龙砂“竖灯杆、升彩凤”,是潮汕地区民俗大观中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这一民间习俗由来已久,世代相传,是揭东县港畔村及其周围江姓村民(旧称龙砂族)用以纪念其先祖、南宋爱国名相江万里。“竖灯杆、升彩凤”,即是用一根10多米长的毛竹,尾部留着竹叶,竹尾挂灯笼,灯笼上方挂着一只五色“彩凤”,凤尾与凤身都披上绣有金色丝线的红绸缎,上面写着“吉祥”、“幸福”字样,凤下挂着风铃,风一吹,“彩凤”转动,铃声清脆……[详细]
  揭东县的锣鼓标旗队遍及全县城乡,又以炮台镇锣鼓标旗队最负盛名。是几百年来民间游春祈丰年及重大喜庆的传统综合文艺1活动。锣鼓标旗队(俗称“游锣鼓”、“游标”)由潮州大锣鼓队和标旗队组成。大锣鼓队包括锣鼓1乐,锣鼓有1至9个大鼓,配苏锣、深波、中锣、大钹、小钹、月锣、钦仔、碗锣等;弦乐有唢呐4至16支,配椰胡、二胡、扬琴、琵琶、三弦、古筝、阮、大胡、大提琴、月琴、大横笛等。潮州大锣鼓队由大鼓指挥,唢呐……[详细]
  民间信俗(打火醮)“打火醮”又称“建醮”,始创于清中期,是惠来独有的一项民间庙会活动。每十年举办一次虔诚、隆重设清坛祭神的形式,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生意兴隆,传承延续于惠来境内,距今二百八十多年。……[详细]
  祭祖习俗(南山墓园祭典)南山墓园祭拜仪式是流行于揭西县钱坑镇的祭祖礼仪,产生于明代正德戊寅(1518),至今将近500年的历史。南山墓园所葬的林南山,是宋进士大理寺评事大塘君之子,原居福建上杭。当宋、元易代之际,“耻臣胡元,由闽迁粤”,居于钱家寨(今钱坑镇),开基钱坑和阳夏两地,为钱坑阳夏林氏开基始祖,现今有裔孙30万。……[详细]
  祭祖习俗(上砂庄氏祭典)上砂庄氏祭祖礼仪流行于揭西县上砂镇,至少已有250年以上的历史。上砂庄氏自宋景炎间(1276-1277)创居上砂以来,至今近740年,一脉相传已历近30代,近6万人全姓庄,是全国庄姓人口较多、较集中的“一姓镇”,也是全国瞩目的著名庄氏聚居地。……[详细]
  自古以来,榕城乃武乡文里之邦,练拳习武蔚然成风。清末,陈南枝(1847—1925),又名陈鉴山,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自幼酷爱武术,刻苦学习家传,十多岁已练就一身好拳脚,成年后投奔在福建泉州南少林寺双禅法师何岩师父第三代传人杉先生门下,尽得所传南少林绝技,并自成流派,世称南枝拳(据揭阳县志载)。公元1870年前后,陈南枝移居妻家揭阳县南山邓村(今属揭西县),他身怀绝技,不甘老死林泉,遂于榕城择徒授艺……[详细]
  普宁广东汉乐源于“中州音乐”,历史悠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中国民间音乐艺术宝库中的优秀遗产。普宁广东汉乐是湖北汉剧流入广东首个落脚点,于18世纪至19世纪最为兴盛。普宁“外江班”那时多达六班,有新顺兴、宝正兴、一枝春、荣天采等。广东水师提督方耀之妻林夫人自己创办两台“外江戏”。18世纪普宁城内唱汉曲成风。1805年普宁已有很多外江乐馆,1865年普宁广东汉乐社“曲鸣裘外江乐社”诞生,……[详细]
  英歌(厚埔英歌)棉湖厚埔英歌舞是一种以传统舞蹈为主的游艺活动,是揭西地区较早出现的民间英歌舞,旗帜上耸立着展翅的雄鹰,旗下以手持鼓叉的2位护旗开道,道具如布蛇加弹簧,舞槌时高举过头、交叉穿行时半跳半行等。队员全由本村人员组成,队伍庞大,前棚、中棚和后棚国术表演种类齐全,综合了民间舞蹈、体育、传统曲艺和民俗活动等多种特色,为民众所喜闻乐见。……[详细]
  榕城漆艺漆艺与丝稠、瓷器一样代表中国文化的国粹,是一种古老的民间传统技艺。榕城漆艺,纯手工技艺,工艺复杂,用料考究,做工精细,具有细腻精美、富丽堂皇、金碧耀目等振撼力,有强烈的潮汕宗教特色元素和富有民间技法技艺的可观性和欣赏价值。……[详细]
  李家教拳(普宁新架)李家教拳属南拳的一种,始于清代中叶,流传于广东的梅州、潮汕一带,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朵奇葩。李家教拳自成体系、结构完整,其套路编排合理紧凑、发劲饱满,进攻技击性强,是一种能攻能守、稳扎稳打、进退有方的优秀拳种。李家教拳(普宁新架)以套路形式传播,分为拳法及器械,其中套路有老架八套、新架五套共十三个套路。器械有刀、大耙(三叉)、板凳、棍等。现流传下来的老架有以手法命名之“吞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