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汕头特产

汕头民俗文化

  潮阳英歌是汉族民间广场舞蹈和傩文化形态的延续,在延续中有一定变化,至明代吸收北方大鼓子秧歌,逐渐演化为英歌舞,成为潮阳地区一种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民间舞蹈艺术。潮阳英歌集戏剧、舞蹈、武术于一体,极具阳刚之气。它在实践中形成一些不同的流派风格,按舞蹈节奏的板式划分,大致可分为慢板英歌、中板英歌和快板英歌三种。慢板英歌节奏较慢,所用舞棒比其他流派长,其基本舞法是三下槌或四下槌构成一组动作,慢中见势,势中……[详细]
  潮阳剪纸主要分布在广东省潮汕地区,以潮阳区铜孟、西胪、和平、贵屿等镇为代表。潮阳剪纸的兴起与迁居此地的中原人有关。这一剪纸样式多表现吉祥喜庆、福禄寿诞、五福呈祥、子嗣绵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祥瑞题材,一般在游神赛会、元宵关灯、中秋拜月、婚俗喜庆、祭祖拜神等活动中用作装饰以渲染喜庆气氛,另外也表现一些日常生活内容,如花鸟虫鱼、动物走兽、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戏曲人物、市井百姓等。除上述品种以外,潮阳……[详细]
  南澳“舞草龙”是南澳渔民在长期海上生活、劳作中形成的以娱神、娱人为内容,以舞草龙拜祭为载体,含有历史、民俗、艺术等诸多文化内容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舞草龙”又称“舞火龙”,是南澳渔民极具特色的风俗。南澳舞草龙活动其实在清朝时已经很盛行了,并且一直流传至今,如今每年年初二都要举行舞草龙活动。舞草龙主要分为“扎龙”、“舞龙”和“送龙”三个部分。草龙是用山上剑草捆扎而成。年初二上午把剑草割回来晒干,下午……[详细]
  潮阳笛套音乐是潮阳民间艺术“三瑰宝”(英歌舞、笛套音乐、剪纸)之一。潮阳笛套音乐源远流长,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了,称其为“活化石”并不为过。潮阳笛套音乐之“源”起于宋。南宋末年,丞相文天祥率领勤王之师到达潮阳。当时,作为宋室左藏朝散大夫的吴丙随师抵潮,吴丙生平酷爱音乐,又是宫廷乐宦,因而带来乐工歌伎和礼乐资料。宋亡后,吴丙定居潮阳棉城。宫廷音乐的种子也因此播落于潮阳土壤,经过历史的演变和乐工们的……[详细]
  蜈蚣,是一种丑陋吓人的动物,可偏偏有人将这种丑陋的动物化作舞蹈形式,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这就是潮汕舞蹈中别具一格的民间大型广场舞蹈“蜈蚣舞”。蜈蚣舞始创于清光绪年间的澄海西门陈成锦和石文勇两人。当时,澄海游神赛会之风极盛,各种各样的1节目竞相出现。酷爱民间舞蹈的陈成锦与石文勇见蜈蚣爬行,扭扭曲曲,十分有趣,从而萌生了创造蜈蚣舞的灵感。经过一番潜心研究,终于设计制作了可供舞蹈的蜈蚣躯壳和整套……[详细]
  潮汕人饮茶最早的记载,见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潮州金山顶摩崖石刻残句“茶灶龛平”(茶灶即烹茶小炉);有宋·张夔的和徐璋《送举人》韵诗,曰:“银钩健笔挥颜书,燕阑欢伯(酒的别称)呼酪奴(茶的谑称)”(见《潮州三阳图志辑稿》,卷之四)为证。有关资料表明,潮汕工夫茶应是明代兴起。清代,潮汕工夫茶的烹治日臻完善。清·俞蛟《潮嘉风月记·工夫茶》一书有载;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的福建《龙溪县志……[详细]
  贵屿双忠信俗,又称贵屿街路棚,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地方传统民俗。宋代,河南雎阳(在今商丘市)为纪念忠烈殉国的唐代河南节度副使的张巡和雎阳太守的许远修建“双忠祠庙”,形成双忠信俗,在山西、江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等地广为流传。据光绪《潮阳县志》记载,宋熙宁10年(一〇七七年),贵屿开始修建祠祭张巡、许远的“灵威庙”以及“双忠祠”、“双忠行祠”,定期举行祠祭活动,每年农历二月举行双忠祭典及游神赛会,历……[详细]
  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部,是粤东地区的中心城市,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文化底蕴深厚,工艺美术历来在潮汕地区居首要位置,木雕、石雕、玉雕、贝雕、微雕、微书、瓶内画、磨漆画、纸浆画、纸花画、手工纸花、人造丝花、纱丁、花灯、香稿塑、抽纱、珠绣、机绣、手绣、勾针通花、瓷板画、彩瓷、剪纸、金属工艺、竹藤工艺、陶艺、香包、彩蛋等等,门类齐全,品种繁多,人才济济,曾是全国重点产区之一,在国内外各项展览评比中屡获大奖……[详细]
  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是一门古老的传统技艺。潮汕历代建筑工匠在长期的营造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工艺经验,在建筑布局、建材的选用、施工控制、构件制作诸方面,形成了独特与系统的方法或技艺,以及相关的禁忌和操作规范。所营造的潮汕古建筑,形成了以石木柱梁结构为主,精美石雕、金漆木雕、嵌瓷三大民间技艺特色显著,形态端严、深厚稳固、装饰华丽的风格,在我国民族建筑中独具一格,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潮汕古建筑营……[详细]
  陶瓷微书,广东省汕头市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微书起源于殷商时代,是在微雕微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丝织品、宣纸等载体的问世,以笔代刀推动了微书的发展。陶瓷微书是中国书法中的微型书法与彩瓷工艺完美结合的绝技。艺术家以陶瓷为载体,用毛笔在釉面上 书 写针头大小的汉字。或以字配画,或用字组画,依不同器型构图设色,再入窑复烧而成。作品远观是画,近看是字,字与画两种不同形式的艺术,随空间距离的……[详细]
  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部,是粤东地区的中心城市,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文化底蕴深厚,工艺美术历来在潮汕地区居首要位置,木雕、石雕、玉雕、贝雕、微雕、微书、瓶内画、磨漆画、纸浆画、纸花画、手工纸花、人造丝花、纱丁、花灯、香稿塑、抽纱、珠绣、机绣、手绣、勾针通花、瓷板画、彩瓷、剪纸、金属工艺、竹藤工艺、陶艺、香包、彩蛋等等,门类齐全,品种繁多,人才济济,曾是全国重点产区之一,在国内外各项展览评比中屡获大奖……[详细]
  成田大寮乡离镇辖区5公里处,现有人口1850多人,所从事潮汕民间建筑装饰工艺业嵌瓷就有100多人。大寮乡的嵌瓷艺术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大寮嵌瓷是潮汕风格为主兼带闽南特色的民间建筑装饰工艺,是建筑工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技艺精湛、最代表性的是该艺术的发起者已故艺人许石泉及其一家。1906年,大寮民间艺人许石泉拜“嵌瓷祖师”吴丹成为师,学习继承嵌瓷艺术并发扬光大,不断创新,并把技艺传给子孙及族人……[详细]
  潮汕英歌舞是广东省潮汕地区的传统民俗舞蹈。在潮汕流传了三百年之久。这种广场舞蹈融汇了戏剧、舞蹈、武术等成分;蹈阳刚而恢宏;现在成了中国劳动人民表达喜庆的一种方式。这种广场舞蹈,就是英歌舞。英歌舞的由来有三种说法,一种是“及时雨说”,一种是秧歌说,一种是傩舞说。“及时雨说”就是在明末清初绍兴名士张岱的《陶庵梦忆》这本书中“及时雨”一节就有这样的说法。这一节里描写的是求雨的场面。张岱认为,可能是因为水……[详细]
  澄海历来文风蔚然,灯谜这种源于古代隐语,斗智炫巧的文化活动,在当地有着较长的历史,发韧于流行民间的童谣童谜和中原文化的传介,直到明清时代,已发展成为地方风俗文化,清代康熙《澄海县志》有谜事活动的记载。其中较有特色的是保留了从宋代临安流传至今的“击鼓猜射”传统开猜形式,除在潮汕地区和潮人在东南亚侨居国外,国内各地谜界已不多见。此外,还有“送谜标”、“猜谜母”等民俗形式,使用的创作法门已达二十余类,谜……[详细]
  潮阳英歌舞是汉族民间广场情绪群体舞蹈,源于傩文化,至明代吸收北方大鼓子秧歌逐渐演化而成。舞者从脸谱到衣饰,都按梁山泊好汉形象化妆,双手执木棒相互击打,以锣、鼓、号角伴奏,吆喝起舞。熔戏剧、舞蹈、武术于一炉,极具阳刚之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