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朔州市特产

朔州市民俗文化

  晋北道情戏流行于晋北二十余县及内蒙古南部、陕北东部、河北西北部,分神池、代县、应县三个艺术流派。道情音乐约于金代流入晋北一带,以曲牌体说唱形式广泛活动于民间,主要演唱道教故事,宣传教义。清代中叶,搬上舞台,以代言体演述故事,内容广泛触及社会生活。其音乐体制主要为曲牌连缀体,同时也吸收了北路梆子的音乐元素。清末民初,职业班社林立,著名艺人辈出,为蓬勃兴起和迅速发展的时期。著名的职业班社有杨侉子班、武……[详细]
  朔州秧歌是融武术、舞蹈、戏曲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形式,流行于朔州市及周边内蒙古南部的集宁、呼市、包头及河套一带,另河北张家口及陕西靠近山西的市县也有存在。早期为广场、街头的秧歌舞队表演的朔州秧歌历史悠久,在宋代加入了武术成分,清代后期又加入故事内容,现在以舞蹈和戏曲两种艺术形式活动于民间。以舞蹈为主的秧歌称为“踢鼓子秧歌”,主要是在节庆和贺生日、祝寿、拜女婿、应邀还愿等民俗事象中表演。全部演出人……[详细]
  怀仁素有“北方瓷都”之称,据《大明一统志》、《大同府志》等相关记载,“怀仁窑”由吴家窑、小峪窑和张瓦沟窑组成,历史上曾与大同青磁窑、浑源窑并称“北方三大民窑”,辽金时期便以生产瓷器而闻名。中国陶瓷博物馆陈列的宋代“兔毫釉碗”和元代“枫叶瓶”皆出自怀仁,相传,闻名于世的大同九龙壁也出自于怀仁古窑。怀仁陶瓷制作选料严格讲究,主要选取本地生产的高岭土、粘土、石英、长石等“四大原料”。制作工艺分为选料、原……[详细]
  梨花春白酒传统酿造技艺是流行在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的白酒酿造技艺,历史悠久,工艺独特,是以汾酒酿造工艺为代表的清香型蒸馏酒的酿造技艺,也是以其他少数民族酿酒技艺中汲取的先进经验,承载了中国北方不同时期的习俗风尚,农耕文化,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历史酿酒技艺,2008年,梨花春白酒传统酿造技艺被列入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山西省朔州市的应县古称应州,地处雁门关外,气候严寒,酒成为人们生活中必备的物……[详细]
  女娲,即女阴,是生育之神的化名。女娲是中国历史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与伏羲为兄妹。人首蛇身,相传曾炼五色石以补天,并抟土造人,制嫁娶之礼,延续人类生命,造化世上生灵万物。女娲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慈祥地创造了我们,又勇敢的照顾我们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她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在目前中国,有以下几个地方都在宣传女娲的归属:1。陕西平利县:多部史……[详细]
  旺火是新春元宵节期间流行于晋北地区久负盛名的一种传统习俗,其中以怀仁旺火为最。怀仁县地处雁门关外,是典型的多民族文化融合地区;加之该地区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煤的作用远在古代就已渗透到风俗民情之中,而拢旺火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怀仁旺火,俗称拢火龙。每逢春节除夕和元宵节,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之意。里面放柴,外面贴上大红字条,上写“旺气冲天”等字。单等……[详细]
  相传,隋炀帝三女儿南阳公主(俗称三皇姑)因不满其父荒淫无道,欲出家为尼而落难白草寺。隋炀帝听说后大发雷霆、骂皇姑辱没门风,派兵火烧白草寺。玉帝听说后派二郎神下凡相救,托皇姑出火海至清凉山下。至今二郎神迹脚印还留在清凉山。皇姑如梦醒来,见自己躺在山坡花草丛中,回想火光冲天的白草寺,方知神仙相救,忙倒头冲西南方向便拜。拜毕起身,只见山沟中有一小溪流水潺潺,顺溪而上转过两座山丘,见山脚处有一汪清水泛着浪……[详细]
  鎏金始于春秋战国,在东周和汉代以后均颇为流行,是当时最值得称道的铜器表面装饰工艺之一。该技艺是将金和- 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待加热使- 蒸发后,金便附着在器面不脱。千百年来,该工艺广泛应用于宫殿、寺庙、塔台及佛像等的装饰上。20世纪80年代末,鎏金器价格迅速上涨,而今,鎏金物已成为国际艺术品市场中的一匹“黑马”。朔州地处山西北部,与河北、内蒙接壤。铜鎏金工艺在此传播辐射的实际范围为:向南为忻州……[详细]
  踢鼓秧歌在晋北地区是一项深为群众喜爱的民间舞蹈艺术,在朔县、平鲁、山阴、应县、怀仁、神池、丰镇、集宁等县的乡镇最为盛行,当地大秧歌演员均能表演踢鼓秧歌。踢鼓秧歌最早起源于土著居民祭祀田祖以祈丰年的活动。随着历史的发展,到汉唐时期已逐渐发展成为以广场、街头小型表演为主的娱乐活动。到宋代,据清末老艺人薛宏、常海承传以前老师傅的说法:梁山好汉“招安”沦落之后,董平、刘唐、呼延灼等人流落到朔州一代和当地“……[详细]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木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详细]
  广武位于山阴县城南53公里处,山阴县位于朔州市中南部内长城的雁门关外,属黄土高原地带。据崇祯版《山阴县志》记载,春秋北狄所居,历朝历代均设郡县,元、明、清至今称山阴县。南北长66.6公里,东西宽36.5公里,总面积1651平方公里,总人口为20万。山阴地势险要,西北洪涛山、东南翠微山,形成天然屏障,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山阴文化底蕴深厚,在广武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经过漫长的历史孕育,发生了许多壮阔的历……[详细]
  朔州位于山西省北部,坐落在雁门关与外长城之间。它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喜乐”是流行于朔州一带的民间歌舞曲艺形式。朔州“喜乐”最早是土著居民对付恶狼野兽的一种活动,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百姓对抗各种自然灾害的祭祀活动,唐宋时期成为禳神驱鬼还愿的祭祀活动,最终形成于清末。传统朔州喜乐活动没有固定日期,而是按许愿人家所择吉日而定。全部活动一般要进行三天,从第一天的晚上开始,到第三天的早上……[详细]
  高镇子道情高镇子村位于旧时怀仁高镇子海东边的梁地最高处。几百年前原来的村名叫镇海堡。村中原有一古刹名叫“龙泉寺”,《怀仁县志》中记载为“唐时所建”;唐代正是道教盛行,道歌创作繁荣时,是道情剧种的滥觞期。道歌、道情何时传入高镇子村已不可追寻。但旧时,村庄地处西口古道大路边,是繁峙、应县、浑源西出的必经交通要道,村中有好多车马大店,有一座四盛店的店掌柜还会蒙语,这种地理环境为文化的传入、积淀造就了客观……[详细]
  昭君和亲唱“耍孩儿”西汉竟宁元年,汉元帝与匈奴虎汉邪单于修好,把后宫明妃王嫱嫁与匈奴。王嫱,字昭君,因不愿贿赂宫廷画师毛延寿而被埋没在后宫的绝代佳人。她自愿出塞和亲,被传为千古佳话。传说,昭君在胡汉官兵的簇拥下,从长安跨马出发,一路经潼关、过太原、直奔雁门关。走出雁门关,眼前一片荒凉,昭君思乡之情顿生。想自己从小选入深宫,与家人音信皆无。如今远嫁匈奴,不知何日再见家乡亲人。越想越悲,随手取下琵琶,……[详细]
  朔州民间吹打乐主要流传在大同、朔州及忻州市及周边地区,起源甚早,北魏时期开始流传,后与散乐结合后,逐渐作为民间吹奏乐被普遍应用于岁时节令、庆典祭祀、婚丧社火等民俗事项中。清中叶以前,朔州民间吹打乐主要是吹奏当时流行的- 音乐,清末民初以后,逐步仿学吹戏,极大丰富了演奏内容。朔州民间吹打乐一般分祭祀、婚嫁、殡葬、庆典、庙会等几种场合。曲谱五大类(白事类、婚事类、祭祀类、庙会庆典类、其他类),六大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