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邯郸 > 鸡泽县特产

鸡泽县民俗文化

  梨花大鼓早期叫“犁铧大鼓”,因演唱者手持梨铧片伴奏而得名(现用月牙铜板伴奏),属于曲艺,起源于清光绪年间,主要流传于山东、河北省南部。冀南梨花大鼓主要流布于河北南部的邯郸鸡泽县、邢台威县等地。梨花大鼓植根于民间,故多诉露民间疾苦和农家故事。它风格朴实,运字行腔声情并茂,唱腔丰富多变,素有腔多字少七十二哼哼之称,曲调高昂,说、唱、道、白兼备,叙事抒情交融,以说为主,唱为辅(中长篇书较多),有慢板(哭……[详细]
  弦子腔戏又称瞪脖筋戏,约产生于清嘉庆年间,是丝弦剧种的前身,为鸡泽县独有的地方剧种。早期活跃在山西太原、石家庄、邢台、邯郸等一带,现流传保存于鸡泽县韩固营村。弦子腔戏是大戏,属于梆子腔戏。腔戏比丝弦唱腔较为复杂。曲腔高亢明亮,旋律流畅,特别是句后的拖腔上跳下滑,前真后假、前后呼应,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有慢板、快板、散板、流水板、二板、头板﹑反调(哇哇调)、哚口叙、二宫调等。早期文武场主要用板胡、琵……[详细]
  毛遂,是战国时期鸡泽人。公元前257年,秦围赵国都城邯郸。国家危难之际,毛遂自荐请缨,出使楚国。合纵未决时,毛遂按剑数语,气吞云梦,“铜盘热血惊蛮楚”,“一立谈间定合纵”,从此,“三寸之舌,胜百万雄师”成为千古美谈。两千多年来,毛遂敢于自荐、勇于创新、善于开拓、勇敢自信的自荐精神光耀神州。多少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羞为毛遂囊中颖”,多少英雄豪杰为中华民族万里鹏程“脱颖愿同于毛遂”。可以说,……[详细]
  鸡泽民间土布是纯棉手工提花纺织品,通称之为“粗布”。它是用古老织染法(即从黄道婆时代流传至今的一种织染术)纺织而成(俗成老土布)。土布工艺历史悠久,最早在《战国策》中,有曾子的母亲织布的记载。元明时期,随着棉花在黄河流域的大量种植,使用棉花作原料纺线织布越来越普遍。人们将传统的葛、麻、丝织工艺揉于棉纺工艺。当时的工艺比较粗糙,花色单调,品种较少。随着明清两代纺织工具的改进,民间土布的织造和印染技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