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斡尔族“库木勒”节项目批次:省级第4批项目保护单位: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文化馆库木勒节是达斡尔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达斡尔人的春季狂欢节。“库木勒”即达斡尔语“柳蒿芽”,是达斡尔人喜欢吃的一种野生植物。传统的库木勒节民俗活动包括:达斡尔族民族歌舞表演、达斡尔族传统竞技、游戏、野外品尝库木勒汤、野餐酒宴、篝火晚会,其风俗形式原始古朴,民风浓烈,风情独特。现在将每年五月末、六月初的一个星期……[详细] |
克东满绣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项目保护单位:克东县北方满绣艺术研究所代表性传承人:刘雅梅王洪玉克东满绣是克东县满族妇女在“麻花布”上刺绣的传统民间手工技艺,系在民间刺绣的基础上,大量吸收借鉴优秀技法,不断移植到满绣上,经长期发展而形成的。主要制品有衣物、鞋、布兜兜、枕头顶、戏衣、枕袋、幔帐、香包、背带、腰搭、钱袋等,图案精美,绣法多样,自成一体,别具一格。其秉承母女相传、邻里相授的传承法则,不见经传……[详细] |
扎龙的传说项目批次:省级第4批项目保护单位:齐齐哈尔市铁锋区文化体育中心代表性传承人:关涛很久以前,在松嫩平原西部齐齐哈尔市东南21里处,有个水草丰盛、鱼虾肥美、湖泊星罗棋布的风水宝地,人们在此过着安静的生活。有一年突然大旱,到5月份还没下一滴雨,人们虔诚地祭祀求雨,感动了天上巡游的小黑龙。小黑龙给当地降雨,解除了旱情。小黑龙在和作恶的小白龙大战后受重伤,在大坑中奄奄一息。雨过天晴后,一只大鸟将人……[详细] |
玛瑙雕刻技艺项目批次:省级第4批项目保护单位:齐齐哈尔市群众艺术馆代表性传承人:宋小哈黑龙江嫩江流域是我国玛瑙的主要产地之一,嫩江玛瑙雕刻技艺是在产于嫩江流域的玛瑙石上进行雕刻的一种工艺。嫩江水冲玛瑙密度为已知玛瑙中最高,作为玛瑙石中的珍品,以质地细腻温润、色彩丰富艳丽、造型奇特美观而逐渐为世人所珍爱。玛瑙石雕刻作品细腻、传神,充分利用玛瑙的俏色,小巧别致,玲珑奇诡,每件作品都独一无二。……[详细] |
齐齐哈尔木板书项目批次:省级第1批项目保护单位: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文化馆代表性传承人:郭志安泰义齐齐哈尔木板书属说唱类曲艺品种,由一人表演。清中叶盛行于河北中部,20世纪40年代开始流行于齐齐哈尔周边,20世纪中叶曾成为当地群众的主要娱乐形式之一。其大量吸收了评书的说口及表演技巧,唱腔类似于西河大鼓,融唱、念、打(木板与鼓)为一体。表演的主要器物为扁皮鼓和木板(三块板),演出时唱、说、打板相结合……[详细] |
达斡尔族萨满舞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项目保护单位: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文化馆代表性传承人:郭德才吴文发达斡尔族萨满舞是一种宗教兼巫医性质的舞蹈仪式。由主神(师傅)和二神(徒弟)组成,若干人帮腔烘托气氛。主神和二神左手各拿一面神鼓,右手拿鼓锤边跳边唱边敲,众人帮腔。内容为祈求平安、求医问药、消灾祛病、占卜凶吉等不同求神愿望。达斡尔族萨满舞载歌载舞,表演即兴性强,不受场地大小、时间长短限制,舞蹈动作沉稳……[详细] |
满族萨满舞项目批次:省级第3批项目保护单位:泰来县文化馆代表性传承人:郑玉萍张振海满族萨满舞是萨满教巫师在祭祀、驱邪、祛病等活动中的舞蹈,流传于齐齐哈尔市泰来县满族群众之中。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寓宗教与歌舞之中的萨满舞,成为满族人所喜爱的古老民族文艺形式。在节庆时刻,群众轮番起舞,一人领唱,众人相和,表现出满族原始宗教信奉万物有灵和图腾崇拜的主要内涵。……[详细] |
鄂温克族萨满舞项目批次:省级第4批项目保护单位:讷河市文化馆代表性传承人:涂玉芝鄂温克族萨满舞是鄂温克族通过舞蹈来为生民祈福或驱邪的一种古老形式。主要包含萨满神歌神调和萨满舞蹈,二者统一于萨满仪式活动中,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神歌的歌词以祭词、祝词、咒词为主,内容很广,多即兴编词;神歌曲调简练,原生粗犷,神秘诡谲;舞蹈原始粗犷,多模仿熊、鹰、蛇、鹿等动物,祈天祭地,动作夸张、激烈、癫狂。萨满舞表演时……[详细] |
朝鲜族碟子舞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项目保护单位:甘南县文化馆代表性传承人:李顺花车元梅碟子舞类似于杂技表演,发祥于北朝鲜,二十世纪初开始流传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隆乡兴鲜村。最初是人们在庆祝丰收时在打米场上用吃饭的碟、碗、罐作道具,头顶罐子,即兴起舞。如今演变为表演者头顶6只碗(或更多),碗中盛清水,双手各持2只小碟,碰击作响,配以音乐或歌曲起舞,有独舞、双人舞和群舞等多种,反映了朝鲜族人民的……[详细] |
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项目保护单位: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文化馆代表性传承人:孟祥麟戴荣信库勒村满族花棍秧歌舞源于驻守的八旗军,目前已成为黑龙江省西部,即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内保存最完美、最原始、最独特的一种舞蹈形式。男子持花棍着八旗兵勇服翻转,花棍由驱马鞭的踢、打、磕、拍、别、拐、甩等技巧演变,吸收萨满腰铃舞、汉族秧歌、扇舞等动作和汉族鼓乐、队形及丑角艺术。女子戴满族头饰(花冠),持扇鼓(圆扇)转身……[详细] |
抬杆舞项目批次:省级第3批项目保护单位:克山县文化馆代表性传承人:赵立才王明明抬杆舞是以击打乐为主的一种汉族民间舞。流行于黑龙江齐齐哈尔克山一带的抬杆舞,鼓点粗犷奔放,节奏韵律强烈,如同点燃的爆竹,演出动人心弦。伴奏乐器有大鼓、小鼓、大锣、小锣、铙钹、大镲等。表演风格独特,既有杂技式的惊险,又有舞蹈化的优美,体现出动与静的完美结合。……[详细] |
达斡尔族扎恩达勒项目批次:省级第3批项目保护单位: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文化馆代表性传承人:何丽霞杜贵祥扎恩达勒是构成达斡尔族民歌的主体,也是达斡尔族音乐文化的基础之一,被中国音乐学界称之为“达斡尔族民间音乐的活化石”。它曲调悠长,高亢奔放,节奏相对较自由,注重抒情性和即兴性。集中体现了达斡尔族民歌的特色,真实反映了达斡尔族人内心深处喜怒哀乐的各种情愫。主要为达斡尔人在节日、庆典与聚会之时演唱……[详细] |
柯尔克孜族民间故事项目批次:省级第4批项目保护单位:富裕县文化馆代表性传承人:吴占柱柯尔克孜族在迁到嫩江草原上的乌裕尔河畔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民间故事。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东迁后的柯尔克孜族靠口耳相传,保存了以回忆家乡为主要内容的民间传说故事,以及古老的民谣、民歌等。至今仍有少数柯尔克孜人会说“古代突厥语族东匈语支的属于黏着语类”的柯尔克孜族语言,并能讲述民间故事。……[详细] |
富裕县三家子满语口述民间故事项目批次:省级第4批项目保护单位:富裕县文化馆代表性传承人:孟淑静三家子村,满语称“伊兰孛拖克索”,因最早居住着满族计、孟、陶三大姓而得名,是世界上唯一保留满语口语的村落。至今仍沿袭、传承着用满语口头讲述当年祖辈传下来的故事,如满族立索伦杆子的来由、满族的神话传说与鸦鹊崇拜、老鹞滩、黄狗、大青马、祭祖梨花夫人等满族传说故事。其中,最为人熟悉的是满族百姓“不吃狗肉、不戴狗……[详细] |
鄂温克族民间传说项目批次:省级第3批项目保护单位:讷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代表性传承人:涂继承鄂温克族民间传说是鄂温克族古老的口头文学样式,在黑龙江讷河嘎布卡鄂温克地区传承流布已有300多年历史。鄂温克民间传说主要包括本民族的起源、图腾崇拜、英雄猎人故事、动物与自然的神灵传说、萨满传说、历史人物故事以及说唱故事和叙事诗等,主要代表作有《鄂温克族起源传说》、《尼桑萨满》、《萨满鼓的来历》等。……[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