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绍兴特产

绍兴民俗文化

  绍兴的小商小贩的叫卖声富有特色,悦耳动听。是经营者为了兜售生意的一种手段。如卖杨梅、卖咸青豆、卖木莲豆腐、卖糖炒魁栗等。2006年6月,被列入第一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详细]
  每年的七月初二、初三,灵芝镇的东西片,都会举办一次较为隆重的水乡庙会,活动由洋渎村兴隆庵内的主持陈水珍率同周围群众发起。相传有一黄元帅,他坚守边关,保卫国土平安,因他守土有功,死后,后人为祭祀他,奉他为菩萨。每到七月初二,周围群众就自发进行祭祀活动,那天一早,群众用船将位于兴隆庵内的黄元帅请出来,沿着各个村庄进行-,船队共有四只,第一只为龙舟,叫报信船,领头,第二只为校尉船,第三只为白神船,;第四……[详细]
  浙江省诸暨市东白山七夕节是浙江诸暨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一个传统节日,在东白山一带,不仅流传着有关七仙女的种种传说,还存留着许多与之相关的景物,如仙姑殿、仙姑浴盆、云锦杜鹃等,并且形成了每年七夕节来东白山顶赶庙会、观日出的古老风俗。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七仙女下凡到东白山沐浴,并与牛郎相会。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该传说在诸暨周边县市广为流传,形成地方上……[详细]
  死亡,是人生旅程的最后一站。人死后,怎样处理死尸?丧葬礼仪怎么安排?做这些事既表达活着的人与死者的种种感情纠葛:哀悼、思念、依恋、评价。同时也表达了活着的人对生与死的思考。宗法社会历来把安葬老人隆重与否看作是子女尽“孝”的重要标志;封建社会,葬礼有严格的等级区分:门庭地位决定葬礼规格,寿终正寝与非正常死亡,葬礼明显不同。其次,死者子女后代的多少,也会在送葬队伍中区别开来,一句话,葬礼习俗是做给活着……[详细]
  “乾隆皇帝在绍兴的传说”讲述的是清高宗乾隆在位时六下江南时在绍兴留下的各种传说的集成。清高宗乾隆(1711年9月25日子时—1799年2月7日),姓爱新觉罗,是雍正帝第四子。生于康熙五十年,卒于嘉庆四年,终年89岁。乾隆于雍正十三年即位,为清代入关第四帝。乾隆在位共六十年,是中国封建史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仅次于祖父康熙帝,而且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乾隆皇帝向慕风雅,精于骑射,曾先后六次下江南,足迹遍……[详细]
  太极祭炼音乐,又称正一派道教音乐,在上虞的渊源流变已不可考,但在明、清时期曾威猛一时,当时正一派道教尚可分为东教、西教、南教、北教,并有正一派的道观,如我市原有明德观(已毁),道士胡叔眉称为东教第15代传人;原有元贞观(已毁),道士王浩泉自称为西教第17代传人。太极祭炼音乐,起源于东汉中叶,盛行于明清时期,是我市上浦镇石浦、小坞道士班先辈留传下来的一套祭祀性的吹打演唱套曲。据现石浦村道士班班主董连……[详细]
  越窑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窑系。因窑址在今浙江上虞、余姚、宁波等地,古时属越州管辖,故名越窑青瓷。上虞是举世公认的越窑青瓷的发源地,形成于汉代,鼎盛于三国西晋,全盛于五代北宋,至北宋中晚期,则日趋衰微。上虞也是早期越瓷的中心产地,各地出土的早期越窑瓷器多产于此。上虞越窑青瓷的制作,要经过复杂的工艺流程:开采—粉碎—筛选—淘洗—沉淀—陈腐—练泥—成型—晾坯—修坯—装饰—施釉—烧制等。瓷土(石)的选取……[详细]
  说起辕门鼓其实是一支锣鼓吹打队,与复兴龙是孪生兄弟,原来斗门镇湖潮江和畈里袁是同一个村(解放后改名同心村)。只不过畈里袁人都姓袁,湖潮江人都姓黄,这两姓人同居一个村,平时倒能平安相处,但总难免有点相互“嫉妒”。湖潮江的“复兴龙”在迎会里出尽了风头,畈里袁人当然也不敢落后,于是袁姓人不但添置了荷花铳,高照,大家商量又创办了一支锣鼓队---“辕门鼓”。辕门鼓是锣鼓队的一种,可它又不是锣鼓队,锣鼓队是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