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舟山特产

舟山民俗文化

  “打莲湘”(又称“打连响”),当地俗称“铜钿花棍”,此舞原为大陆乞丐来海岛求乞时的一种行乞舞,表演时手拿拐棍边唱边舞,颇受岱山群众喜爱。后来当地有人学了此舞,在出庙会时作娱乐性的舞蹈来跳了。目前还流传在岱山长涂岛、东剑岛、秀山岛、高亭镇等地。过去,岱山、舟山、宁波等地习俗大致相同,每逢丰收之年,人们为了庆丰收,总要举行各种迎神赛会,岱山有1庙,庙会名目繁多,内容相当丰富。各庙参赛的有大纛、头牌、鼓……[详细]
  在舟山各地原来习练的一些洪拳、少林拳等多个拳种基础上,逐步演练成适合船上习练并且以实用为主的、带有浓厚海岛特色的拳种,渔民们称之为船拳。船拳在中华武术宝库中独树一帜,原先盛行于河上。由于船拳强身、护体、御敌的功能,因而很受渔民青睐。舟山船拳的发展距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明初,舟山岛民多以出海捕鱼为生,累受海盗、倭寇掠夺和抢劫。朝廷为抵御盗寇,“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设岱山巡检司,剪刀头驻……[详细]
  岱山渔民画是一种海腥味浓烈的民间绘画,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经过岱山县民间美术工作者和渔民画画家的共同努力,逐步走向成熟,并成为一个新型的民间艺术品牌,在中国现代民间绘画艺术中独树一帜。岱山渔民画在创作手法上大胆借鉴雕刻、剪纸、刺绣、戏曲等古老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在造型上运用夸张、抽象、变形的表现手法,注重画面的表现力;在用色上讲求明快热烈,不拘泥于客观事物的真实,充分表现自己心中的意向;在构图上……[详细]
  岱山渔用绳结是指利用各类绳索对物品进行打结行为,用于人们挑、扛、挈、抬、抛、牵、套等移动物体的作业中,它主要功能是对物品起固定作用。它随着渔事作业以及商贸加工搬运等业的发展而发展,是岱山渔民船工在闯海实践中年积月累、世代传承,不断发展成熟的结果。渔用绳结工艺具有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迄今已达千年,大部分仍在沿用。经搜集整理,现保留的渔用绳结达70多种,其中渔网结27种,渔用结46种。渔用结系为渔业……[详细]
  观音传说是浙江舟山古代地方民间传说之一,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观音大慈大悲的善性和救苦救难的德行,在我国民间得到广泛信奉,并且早已传播到了日本和东南亚国家。普陀山凭借博大精深的观音文化及旖旎的自然风光,每年都吸引着大量香游客前来旅游观光。这些文化和现实的背景,是观音传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坚实基础。2008年6月7日,观音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详细]
  岱山是我国著名舟山渔场的中心,自清中叶以来,不但成为渔业捕捞、交易、制作的重镇,而且也成为文化交流及传播的基地。来岱捕鱼的江苏、浙江、福建等省渔民,每年约二个月时间在岱衢洋面及附近东沙、衢山两镇生产、生活,海洋文化也随之产生了交流与传递,于是岱山渔歌也成了传唱或欣赏的载体之一。歌曲用岱山方言演唱,歌词近乎渔民口头俗语,中间插入语气词,如“哎格轮敦呦”等,歌曲旋律以民间民歌为基础,在节奏上以2/4拍……[详细]
  舟山渔业资源丰富,海洋文化、渔文化积淀深厚,各种鱼类故事应运而生,成为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鱼类故事源远流长,是广大渔民在海上艰险作业环境中产生的口头创作。故事以鱼类为主人公,并把它人格化,赋予鱼以人的特点,带有寓言和童话性质,从而曲折地反映人与人的关系,概括了广大渔民的生产斗争与社会斗争的经验。许多故事经民间文艺工作者的整理逐渐完整,大都成了能反映海洋文化特色的艺术作品,因而得到长期传播。在舟……[详细]
  舟山市地处杭州湾以东、长江口以南的浙江东北部,其丰富的海洋资源是当地民众生产、生活的基础,而特定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孕育了独特的民间艺术,舟山锣鼓就是其中的代表。旧时的舟山锣鼓大多出现在民间乡里的红白喜事、庙会庆典及渔民祭海等活动中。1949年后,这一民间音乐形式在专业音乐工作者的参与和整理下正式定名为“舟山锣鼓”。在1957年莫斯科举办的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舟山锣鼓曾荣获世界民家音乐比赛金质奖章。……[详细]
  渔民竞技是海岛人游戏的一种类型,产生于渔民的劳动中。舟山渔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大量的富有海岛情趣和海洋特色的传统竞技活动。爬桅杆、拔蓬、摇橹、抛缆、攀缆、车锚、搬酒埕游泳、潜水、跳水、滑泥马、海滩拔河、海滩摔跤、织网等重要的劳动求生技能,在成为有组织、有规模的竞技活动以后,千百年来在海岛渔村世代流传,并成为特别的体育竞技比赛。旧时渔民竞技活动一般在捕捞作业休闲期或渔船进港休闲时进行,后发展……[详细]
  “解床”是岱山居民人生习俗,历史悠久,于宋朝流行本岛。解床又称祭床,祭床频率较高,在日常生活中安床、结婚、育儿、生病、丧葬都要祭床。但本地流行的解床是婴儿出生三天后的解床习俗。其因由母亲在月子里常规不能外出活动,产妇一月内经常伴随眠床中,所以对眠床的床公床婆要祭祀;其次为对婴儿的健康成长,长大有出息,祝愿母子平安等等,要谢床公床婆的恩典,由此形成婴儿出生三天的解床习俗。解床,约黄昏时分,在床面前,……[详细]
  岱山儿童歌谣,历史悠久,是岱山居民在生产和生活动中集体创作的口头诗歌,它可以“见啥唱啥,想啥唱啥”,脱口而成。歌谣内容大都是以少年儿童的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性为创作题材,反映海岛民情风俗,表达少年儿童爱憎、理想及各种思想感情,朴实自然,通俗易懂,具有相当浓厚的生活气息、地方特色与艺术感染力。“月亮菩萨弯弯个,碰着一个小囡欢。侬姓啥?我姓薄,薄薄,薄沙蟹;蟹蟹,蟹头颈;蒸蒸,蒸米饭。饭饭,饭镬凝;人人,……[详细]
  岱山渔家传统婚礼一般要经历“说媒”、“相亲”、“订婚”、、“发聘”、“飨仙”、“迎娶”、“贺郎”、“吵(闹)新房”、“掇花”、“回门”等10道程序。每道程序均有严格的要求,内涵丰富。其中“飨仙”一项花费最大,贫困人家一般用于长子,而富庶人家每子必飨。供祭“南朝一切圣众”时,要供全猪全羊,又供五大红木祭盘的贵重祭品,并放在硕长的由珍木所制的紫红色“搁几”上。同时要请喜乐队赞礼。民间曾有“穷好日(结婚……[详细]
  舟山走书,又称文武走书,舟山地方曲种之一,是一种以说、噱、演、唱为手段的曲艺表演形式,边讲边唱边演为其主要特点。在演唱上既有领唱,又有伴唱,很有韵味,非常动听,在表演上一人能担任很多人物角色。各类人物的动作模拟技艺较强,男的,女的,老的,小的,文的,武的……以形动人。在说白中,轻重、快、慢、强、弱清析而有节奏。运用地方语言表达,易懂好听,通过叙事叙情演唱,推动剧情发展,刻画人物性格,塑造角色形象具……[详细]
  岱山诸岛悬于海中,在漫长的岁月里,岛民绝大多数以渔为生,安渡光阴。渔民的海上作业,那时,既无有效的防范措施,又无探测气象预报仪器,仅凭经验行事,出海的成群渔船遇上大小风暴,尤其是台风侵袭,无力抗御,因而往往发生船翻人亡的海难事故。可谓“三寸板内是娘房,三寸板外见阎王。”按旧时民间说法,凡死在海中的渔民,灵魂未离海中返乡而成推潮之鬼,因而亲属则要千方百计要让死者魂回故里。于是,经民间道士运用法术,携……[详细]
  “百善孝为先、孝为百行首”,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孝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每个地域围绕“孝”产生了许多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敬老习俗和礼仪。岱山居民受儒家文化的熏陶,“祖先崇拜”信仰根深蒂固,长期以来形成了许多侍奉尽孝、祭祀怀念方面的敬老习俗。主要有1、传统节日中的敬老习俗。在春节、端午、重阳、中秋等传统节日中,子女都要看望父母及长辈并赠送礼物。据《岱山镇志》风俗志记载岱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