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县位于浙江省东部,这里山林茂密,盛产山漆、苎麻、香樟等漆艺所需的天然原材料。早在东晋时期,干漆夹苎已在天台民间得到应用,经历代工匠不断努力,技艺逐步成熟。唐代中期,僧人思托在日本用此法制作了鉴真坐像,被日本奉为国宝。干漆夹苎有完整的技艺流程,其制作由48道工序组成,从型模、上灰、夹苎、披灰到上漆、砂光、上朱、磨光、贴金,均采用苎麻、生漆、古瓦粉、火山灰、桐油、朱砂、五彩石等天然材料。在麻布、漆……[详细] |
石塘七夕习俗流行于浙江温岭沿海的石塘、箬山一带,为16岁以下儿童于七夕节之日向七娘妈祈福的传统民间活动。石塘先民于三百多年前从闽南迁入,此习俗随之而来,存续至今。七娘妈又称“七星娘娘”、“天仙娘娘”,为织女星化身,在闽南,七娘妈被奉为儿童的保护神。民间传说七夕是七娘妈生日,16岁以下儿童祭祀七娘妈祈福。16岁是孩子长大成人分界线,以后不再参加祭祀,因而这一活动在当地称做“小人节”。主祭者为女性长辈……[详细] |
“送大暑船”是每年小暑到大暑节气以椒江葭沚一带渔村为中心区域举办的集送五圣仪式、民间文艺表演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群体传承的民俗活动。活动枢纽是以五圣庙为核心的五个庙宇,涉及星光村、星明村、五洲村等村,从农历四月开始到大暑日止,时间跨度长达三个月,参与民众十几万人次,除了台州本地,北至宁波、南到温州的百姓都会赶来。台州市椒江区位于浙江省东部,葭沚街道地处台州湾南岸,为椒江入海口的冲积平原,农业发达,属……[详细] |
元宵竹枝词:正月十四闹元宵,秧歌舞龙狮子跳。鼓亭吹打前头走,家家喜迎财神到。别府十五我十四,台州元宵真别致。家家糟羹门前喝,苦在前头福有余。豆芽小菜满庭除,万户刀声入耳徐。五味调烹金鼎沸,只须虾蛤不须鱼。花筒月炮夹流星,锣鼓喧天杂主宾。一炷清香两顿烛,人人额手接财神。正月十四元宵的传说:孝子改节说:明代临海状元秦鸣雷,因抚养其长大的伯母初一、十五要戒荤吃素,特将元宵提前一天。另有元末台州农民起义军……[详细] |
穿越!穿越!!谁家的婚礼?:锣鼓喧天,锁呐激扬。一队身穿唐装的迎亲队伍拥着一乘八抬大轿,从紫阳街走来。前面是“龙凤”喜牌,两位女伴各提灯笼,乐队紧跟其后。接着是花轿,里面坐的是身披凤冠霞帔、头戴大红盖头的的新娘。旁边跟着新郎,后面则是抬嫁妆的队伍。可不,挑着担的“鸡子舅”,提着万年青和红米小袋的媒婆紧随其旁。是穿越到了数百年前?还是谁家以最传统的方式举行婚礼?府城婚俗扫描:《台州府志》载:(唐至德……[详细] |
凤凰涅槃——白水洋豆腐前世今生:她采用当地种植的优质六月豆;她以大雷山的天然泉水为水质;她以当地独特的“卤冰”来点卤;从大豆到豆腐,她——“是一只火中的凤凰,一只新生的凤凰,它在大火之中涅槃,却又从灰烬里新生”。豆腐的华丽转身:她是一个柔弱的美女子,盈盈的、款款的,穿越时空而来;她貌若天仙,肤如凝脂,洁白如雪。从大豆到豆腐,她经历了原料处理、磨豆浆、滤浆、捞豆腐皮、点浆、豆腐成形的重生。她的华丽转……[详细] |
诗人的赞美:著名诗人舒婷站在紫阳街上发出赞叹:“我已经站在临海市的紫阳古街,极不雅观地手捧刚起锅的‘蛋清羊尾’,热腾腾软酥酥香喷喷,唇齿来不及盘点个中真谛,嗓子眼已经彻底没收了。”不吃这些传统小吃,不算到临海:你看,那几位穿着时髦的游客,不去欣赏如画的风光,却专注于紫阳街街口的小摊。他们在干什么?哦,原来是在品尝蛋清羊尾。到临海,不亲口尝尝府城的传统小吃,那是枉来一遭哇!台州府城传统小吃品种繁多,……[详细] |
温岭海洋剪纸是流传于石塘和太平两个区域,以海洋文化为主要题材的民间剪纸艺术。温岭海洋剪纸历史悠久。过去温岭人逢年过节、建房上桁、婚丧嫁娶等都要剪、贴纸花。剪纸较早有据可查的是释云兰和释月行两位师太。目前,温岭海洋剪纸群体中的代表性传承人有:韩伟、郭献忠、陈荣新、林荣文等。还有陈巨中、郑念平、柳怀瑾、郭竹萍等一批民间剪纸艺术家。温岭海洋剪纸的基本特征一是浓郁的海洋地域风情,具有强烈的鱼腥味和海洋人文……[详细] |
叶子的骄傲:我是一瓣平凡的叶子,因为有了自身的价值,因为有了陆羽,因为有了历代的文人雅士,我的叶脉正反两面都写满了诗,随便一品都会读出唐代的白居易,宋代的陆游、范仲淹。从而使我变得不平凡。我骄傲。好山好水孕好茶:羊岩山,巍峨雄奇、古树参天、林苍竹翠,泉水叮咚、山花遍野,经年云雾翻腾、低空细雨蒙蒙,曾有“云暗雨来疑是夜,山深寒在不知春”誉称。“羊岩水”是当地有名的“仙水”,古时,附近方圆百里均有到此……[详细] |
温岭船模制作是指分布于石塘镇以陈祥荣的陈氏木船作坊等为主的木船制作技艺。陈氏船模既有古代的船模,又有现代和当代的船模,并且还造有目前台州范围内最大的船模。在石塘镇,从事船模制作业的个人作坊还有姜爵清、陈祥来、张永彬等。温岭的船模制作是基于原来的木船制造业之上,具有较久的历史。石塘的先民基本来自闽南,他们不仅带来闽南的生产生活习俗,也带来了当时最先进的造船技术,一直流传至今。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钢质渔……[详细] |
提线木偶戏,即用木偶来表演的戏剧。木偶,古代叫傀儡。表演时,艺人手提木偶,边操作边念唱,通过对每个木偶24条以上线的“挑”、“勾”、“甩”来表现木偶的各种动作和形态。提线木偶戏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表演艺术,不仅含舞狮、杂耍、武打等技巧,还包含戏剧音乐、曲牌、唱腔、念白等。尤以“双人舞狮”、“耍杂”等的表演难度较高。温岭的提线木偶戏主要以表现传统古装神话剧为主,唱腔以乱弹、婺剧为主,以后逐步改为越剧。解……[详细] |
线狮(九狮图)主要分布在浙江省永康市和仙居县境内。每逢重大节日,永康、仙居都要举行别具一格的舞狮表演,俗称“九狮图”,故有“节日到,九狮跳”之说。线狮(九狮图)是提线木偶和地面舞狮相结合而产生的民间舞蹈艺术,因九狮凌空表演,故名“线狮”。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九狮图中蕴含的江南生活习俗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其精湛的制作和表演技艺显示出吴越文化和江南文化的诸多特点,为民俗学和艺术学研究提供了……[详细] |
邱家岸锣鼓是流传在横峰街道邱家岸村的民间打击乐。原专为舞狮伴奏,后用于舞龙伴奏、喜庆典礼、舞台表演等。清代末年(约在1910年间),邱家岸农民自发组建舞狮队,每年春节期间,在本地及邻近乡村开展活动。舞狮少不了伴奏,邱家岸锣鼓应运而生。后来,滚龙也在横峰一带盛行起来,邱家岸锣鼓也成为舞龙的伴奏。锣鼓演奏代代相传,套路逐渐增多。解放初期,舞狮、舞龙在农村尤盛,邱家岸锣鼓也就极为活跃;改革开放以后,邱家……[详细] |
天皇花鼓是流传在泽国镇天皇村的一种舞蹈性民间曲艺。天皇花鼓原本是一种专为乞讨而演唱的行当,后逐渐演变为庙会、或红白好事凑场面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一直流传至今。天皇花鼓的表演者为一男一女,男的头系羊角巾布织帽,鼻孔插假胡子,手持小锣;女的头戴凌花,插上珠凤,腰系腰鼓。表演形式为边唱边跳边打锣鼓,男女动作配合默契,所唱曲目均为民间小调,有闹五更、孟姜女、闹湖船、卖花线、对歌、十送郎等。天皇花鼓历史悠久……[详细] |
殿下莲花是流传在大溪镇殿下村、桥外村一带的民间曲艺。殿下莲花的表演形式是8-10人走唱或站唱,演唱时由一人领唱(俗称放调)众人帮唱,演唱时放调者两手执短鞭,帮唱者各执一件乐器,有:长鞭、碰铃、盆、碗、盏等响器,没有其他乐器,唱腔旋律较为动听,在当地很受民众的欢迎。殿下莲花的流传,与当地的民间信仰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殿下莲花是在清朝道光年间从海门传入的,据说当时大溪殿下有个赵姓年轻人在海门经商,看到……[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