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温州特产

温州民俗文化

  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闽南俗称嘉礼,又名线戏。是一门古老的汉族传统艺术,唐朝末年王审知入闽称王时,傀儡戏随之传入泉州。到了宋代,已在泉州民间广为流传。明代的泉州傀儡戏已脱离片断、杂技表演的“弄傀儡”形式,能够演规模宏大的历史戏了。泰顺木偶戏已有800多年历史,和泰顺廊桥、古民居一样,赢得了世人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青睐,如今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浙江省重要的汉族历史文化遗产之一。作为人民……[详细]
  阳头发吊灯制作技艺 平阳头发吊灯中“发”是发财的发、“灯”在闽南话中与“丁”谐音,合起来有财源广进、人丁兴旺的意思,所以又称“福头灯”或“子嗣灯”。制作技艺传承近120年,现仅平阳马必重一家怀此绝艺。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穿头发丝上:选用百余根头发丝贯穿整盏灯,牵引人物、动物造型(用纸、络麻秆制成,反映典故、传说,有知识性和观赏性)的头、手、脚等部位,在灯座下木炭火(或用电风扇)产生的气流……[详细]
  瑞安曹村元宵灯会是历史悠久的一种群众性民俗节庆活动,始于南宋绍兴廿七年(1157年),曹村人为庆祝曹逢时首登进士第,家家户户举岁星灯。从此相沿成习,历数百年而不衰,而今已成为融庙会、物资交流、文化活动等内容于一体的民俗活动,通常从每年的正月初十开始至元宵之夜,花灯齐出,环镇- ,高跷、旱船上阵,场面热闹非凡。……[详细]
  平阳鳌江迎龙,俗称“划大龙”。龙身用毛竹彩纸装饰而成。长十余丈,龙嘴中衔有龙珠。龙头旁边向后横,龙眼像盏灯笼。龙角在上,弯曲着像条蟒蛇,后面是龙头颈。由龙颈向上望,在龙的上唇的反面有一个亭子,里面站着红脸的杨老爷。俗传每年春节划过大龙,这杨老爷会保佑人发平安,渔业发达。在龙头的后面,是一条长段波浪式的龙身,和龙头隔开五六丈。龙身分十六段,每段的背上有一盏灯。再后边是龙尾,大龙前后有百余人抬扛着向前……[详细]
  温州昆曲,又称永嘉昆剧,是流行在以温州为中心的浙南地区的一个昆剧流派。明万历年间(1573一1619)昆剧传入温州后,和温州的戏曲声腔互相融合,逐渐形成这个地方剧种。温州昆曲的声腔,既有与苏昆同牌同调,也有同牌异调和独有曲牌。演唱中不受传统联套宫 调规律限制,可以同宫异调联套,甚至在某一曲牌中间转调,呈现极大灵活性和丰富性。在打击乐方面也保存了较为古朴的民间锣鼓点。角色最初有小生、正生、当家、花旦……[详细]
  中国镶嵌艺术历史久远,风格独特。殷商时代,铜器铸造中即已出现错金嵌玉的装饰纹样。随着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天然彩石、卵石、贝壳、螺钿、宝石、玉石和人造玻璃料器、陶瓷、木料等都成为了镶嵌的原料。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镶嵌艺术积累了许多重要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直接镶嵌法、预制法、反贴反上法、正贴正上法等。除平面镶嵌外,也可以在浮雕上进行镶嵌,这种镶嵌方法可以进一步增强镶嵌对象的立体感。明清以后,浮雕镶嵌的方……[详细]
  应坑乡位于永嘉县西北山区,距县城60公里。应界村始建于南宋,是该乡最大的行政村,现有人口2000多。那里农田肥沃,民情纯朴。上世纪民谣传唱:“晚米饭软悠悠,红田鱼盛鹅兜,黄泥冬笋日日捞,洋房屋三层楼,漂亮姑娘坐东楼,三官爷亭好乘游……”。自清乾隆年间,永嘉(温州)四十六都鉴川(现应界坑村)地方首次开办《老寿昌乱弹戏馆》,自此,乱弹在浙中浙南、闽北流行。乱弹戏深受群众喜爱,民间各种场合的红白喜事、生……[详细]
  翻九楼,又称吊九楼,是流行于闽东北及浙南地区的一种民俗,多用于求雨、祈福及禳灾等仪式上。在温州的文成、泰顺、平阳等地,过去翻九楼的艺人都是很忙碌的,他们会不断接到邀请去各个村落表演翻九楼。然而,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翻九楼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如今,我们只是偶尔在一些民俗旅游节活动上看到翻九楼表演。依然在从事翻九楼表演的艺人,更是少之又少了。翻九楼起源于一个久远的民间传说。那是在2226年前,秦……[详细]
  【平阳白鹤拳】平阳县平阳白鹤拳,又称鹤拳、鹤法。相传由浙江人方七娘于清顺治年间首创。清嘉庆年间,白鹤拳传入平阳麻步雷渎,至今将近二百年历史。鹤法是平阳、苍南一带对白鹤拳的俗称,它是白鹤拳中的一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白鹤拳拳师温简永与其徒弟黄邦岩、温端贵、温从策等7人编绘擒拿108步的图册,拳套(摘要)56路的文本。1970年,温简永之子,温端坚系统整理并编写了《白鹤拳》一书,为白鹤拳的传承发展作出……[详细]
  腾蛟牛肉羹是平阳一绝。牛肉羹有两种,一种是牛板筋,一种是牛肉碎,汤是老汤,佐以胡椒、酸醋,撤上香菜,味是酸辣爽口,闻之口涎长流,吃之汗渗满颜。过去,有专门的小贩,挑牛肉羹担走家串户,每来孩子们都围成一团,也有几个年长闲汉子,个个捧上一碗,吃得大汗淋漓。……[详细]
  首饰龙制作技艺 首饰龙民间俗称为“龙船灯”,起源于明代。依照渔船结构,整个首架是以一条弧形木条做基础,上面用竹条和篾丝糊纸扎成一艘龙船。全长4.5米,高3米,宽2米,前有龙头,后有龙尾,中间龙身有5至7层楼楼阁,置亭台70多座,80多出戏曲的300多个人物造型,设有木质传动装置,用手摇动即能活动起来,配以灯光。每到元宵节时,龙船灯便和其他龙灯一起出来活动。活动时间一般是从正月初十开始至……[详细]
  参龙,流行于温州地区的苍南、平阳、乐清等地与舞龙灯等民间风俗相结合的说唱艺术。表演时,参龙师身披大红绸,边敲大堂鼓,边唱七言一句的参龙词,一打锣手在一旁和着参龙师敲打鼓点的节奏敲大锣增添气氛。参龙唱词分仪式词、插词和正文三种形式。仪式词是结合舞龙和划龙舟活动的相关仪式所唱的词文,不同仪式和不同场境有不同内容的词文。插词,是参龙师据应邀方香案摆设的变化和不同场境,穿插正文即兴演唱的词文。这类词文,由……[详细]
  苍南农村向有演大戏迎新春的习俗。每年正月初二至十五,村村镇镇锣鼓声不断,京剧、越剧、瓯剧、婺剧等唱腔把苍南农村闹腾得红红火火。苍南人演大戏时,在第一天演正本大戏之前,打过头通,还要“打八仙”(即演八仙戏),以讨个吉祥的彩头。何谓八仙戏八仙戏,民间百姓称“打八仙”、“八仙庆寿”,温州一带艺人统称之为“八仙”。“八仙”是一种吉祥小戏,也是在正戏开演之前演出的折子小戏,分“大八仙”和“小八仙”。苍南县在……[详细]
  洞头县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瓯江口外,由103个岛屿组成,陆地面积100.3平方公里,与福建相邻,人们以渔业生产为主。特殊的环境条件和地理位置,使得人们对“妈祖”极其信奉。明末清初,福建莆田渔民来洞头打鱼,带来“妈祖”信俗。东沙“妈祖宫”就建于清乾隆年间,是浙江省尚存规模最大、构建最完整的妈祖庙,有近300年历史,是浙江妈祖庙中唯一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全县六个乡镇建有“妈祖宫”11座,妈祖与陈十四……[详细]
  中国桥梁营造技艺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古代劳动人民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优秀的桥梁工艺。编梁木拱廊桥营造技艺就是其中的一种,现主要流传在浙江、福建等地。浙闽编梁木拱廊桥历史悠久,造型丰富,数量众多,在国内同类廊桥建筑中独领- 。编梁木拱廊桥源于唐代的木拱桥三条桥这一特殊类型,具有特殊的历史研究价值,在中国造桥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庆元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境内谷深涧幽,人们苦于“舟楫不通”,望壑兴叹。在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