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金华特产

金华民俗文化

  抢头杵是金华婺城区汤溪范姓村民在清明祭祖时的一个十分奇特、有趣的民间活动。它以游戏为活动形式,以家庭婚姻为目的,搭起青年男女互相交往的平台,并在游戏中加深了解,互相表达爱慕之情。这个有趣的活动始于南宋年间,一直到民国期间从未间断过。游戏由范姓未婚男青年家庭共同组织发起,邻村未婚女青年自愿参加,游戏地点选择在范姓的祖坟前举行,因此,除了游戏的娱乐性和表达方式的原始直白,更有着祖先见证的无比神圣。游戏……[详细]
  根雕,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所谓“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是根雕艺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艺”。义乌根雕艺术采用自然根材抽象美的形态来表达作品的神似,尤能以因材施艺、巧借天然来呈现大自然的奇与巧,充分利用树根自然生成的形态,把根……[详细]
  浙江浦江迎会,俗称“抬阁”。它以中国民间传说人物造型为主体,进行精心的艺术设计,具有惊、险、奇、怪、妙等特征,堪称中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相传浦江迎会始于宋代,盛于明清,已有千年的历史,祖上传说是为了纪念胡公大帝。浦江农历八月十三日大搞迎会是因为这天是胡公大帝的生日。每年的这一天,浦江黄宅、前吴等乡村都会汇集一堂,拿出各自看家本领,一展风采。浦江的迎会有“人会”、“纸会”、“人纸合会”之分。“纸会……[详细]
  金华道情-------又叫唱新闻、劝世文。它与杭州小锣书、温州鼓词、宁波走书、绍兴莲花落合称为浙江省五大地方曲种。从明朝至解放后的五六十年代,一直是金华民间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它是一人多角色坐唱式单挡说唱艺术。唱一段加几句说表,配上简单的动作,即所谓艺人一台戏,演文演武我自己。伴奏乐器极为简单,仅一个情筒和两块竹板。金华道情是最受金华民众欢迎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道情在金华流传可考的历史至少已有三百……[详细]
  金台拳金台拳是中国拳种之一,得名于北宋名将金台,是金台在中国武术的基础上,结合少林拳为基础结合众家古拳等糅合而成,在吸收众家之长中注重自身拳术特点,以其虚实有度的步伐、刚柔并济的- 、朴实无华身法和攻守兼备技术特点盛名于宋朝年间,自古霸不过羽、拳不过金即是此人。发源地:金台拳所属百家拳,即集众家之所长,持本家之精湛所形成的以少林拳风格为主的拳术。它发源于北宋年间宋仁宗时期。源流:关于金台拳的源流,……[详细]
  磐安叠牌坊历史悠久,据传,这一民间艺术形式起源于宋代,到了明代,戚继光在台州领兵招募义乌、东阳、磐安等地将士抗倭,曾在磐安玉山地区训练士兵,并建寨防守。后来,一些抗倭士兵回到家乡,把军队中的阵式、格斗、攀登等一整套军事作战技术与叠罗汉结合起来,使这一民间艺术更加锦上添花。叠牌坊是整个叠罗汉活动的0,形式又分大牌坊、小牌坊、亭阁、摘荔枝等多种。大牌坊有五层,第一层5个大人4个小孩,第二层5个大人2个……[详细]
  永康打罗汉是方岩庙会的主要内容之一,时间为农历八月初到九月中旬,最盛时方岩庙会有七十二个罗汉班。活动时以村为单位组成罗汉班,主要以男性为主,近年来也有妇女参加,老、中、青、少、幼俱全。分为三个部份:第一段,即走阵(也叫参阵、团阵),其阵式多变,有长蛇阵、三角阵、八卦阵、梅花阵、蜈蚣阵、龙门阵等;第二段,民间武术表演。因师承不同略有差异。其中最普遍的是刀、棍、滚叉、盾牌、罗汉拳、叠罗汉、四尺凳花等;……[详细]
  永康市地处浙江中部金华市辖区,境内有方岩山,是浙江著名民俗活动“方岩庙会”生发与活动地。“方岩庙会”起源于当地百姓对胡则的民间信仰。北宋名臣胡则(963—1039),字子正,永康人,端拱二年(989年)中进士,尔后逮事三朝(太宗、真宗、仁宗),71岁时以兵部侍郎致仕。据《永康县志》记载:“则尝奏免衢婺身丁钱,民怀其德,户立像祀之,在方岩者,赐额曰赫灵祠。”此后,胡则被百姓敬仰为神,称“胡公大帝”。……[详细]
  颜乌的传说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刘向(约前77—前6)在他所著的《说苑》一书中载:“颜乌,乌伤人。亲亡,负土为大冢,群鸦数千,衔土相助焉。乌既死,群鸦又衔土葬之。”这是历史上关于颜乌的最早记载。颜乌以其感天动地的孝德备受历代推崇,有关他的故事在义乌广为流传。乌伤源于颜乌。关于颜乌和县名乌伤的传说有:——“秦颜孝子氏,事亲孝,葬亲躬畚锸,群乌衔土助之,喙为之伤。后旌其邑曰乌伤,曰乌孝,曰义乌,皆以孝子故……[详细]
  傅大士的传说傅大士(497—569),姓傅名翕,字玄风,号善慧。《续高僧传》称傅弘,又称善慧大士、鱼行大士、双林大士、东阳大士、乌伤居士。东阳郡乌伤县(今浙江义乌)人。南朝梁代禅宗著名之尊宿,义乌双林寺始祖,中国维摩禅祖师,与达摩、志公共称梁代三大士。前后三次进京结交梁武帝,为梁武帝讲《金刚经》,开创集“释、儒、道”三教合一的中国维摩禅宗佛教。在京弘法所度道俗不可胜计,使他成为当时佛教中的领袖。武……[详细]
  婺州窑在金华市琅琊乡的铁店村一带。金华在唐代初称婺州,因其“地处金星与婺女两星争华之处”得名,具有1800多年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堪称千古风流。婺州窑历史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先民们就利用当地瓷土和石灰釉制造陶器。婺州窑分布很广,主要产地在金华、武义、东阳等地。它从商周原始瓷开始,到东汉晚期烧制成熟的青釉瓷器,并有褐釉瓷;南朝佛教盛行,莲花成为普遍的装饰物;唐代早期烧制成功了乳浊釉瓷、……[详细]
  义乌十八腔义乌方言在我国七大方言区中属吴语区,是浙江南部吴语婺州片中的一个小分支。由于义乌位于浙江中部,交通方便,与外地交往频繁。因此义乌话受邻近方言的影响较大,内部差异也较明显。故常有“义乌十八腔,隔溪不一样”的说法,说明义乌话的复杂性。义乌方言既丰富又复杂,主要以平舌音为主,义乌北部以第二声为主,义乌南部主要以第四声为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外来人员的流动,普通话的推广,义乌方言使用……[详细]
  义乌兵的故事《义乌兵故事》是义乌市志部目前正在编撰《义乌丛书》中的一种。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抗倭名将戚继光到义乌招兵,首次三千人,以后累计一万二千余人左右,形象面遍及义乌全境各村镇。戚继光带领义乌兵,转战浙江、福建和广东,最后,背上长城戍边,屡立奇功,为保家卫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义乌市志在近年来,曾七次组织专题小组到台州、温州、福建、河北、北京等地调查走访,在搜集文史资料的同时,也注……[详细]
  轿夫吹打班轿夫吹打班是过去专为民间婚嫁服务的器乐团体,在封建社会受人歧视,视为小姓,进不了族谱。故皆由生活在社会下层人士组成,以抬轿吹打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轿夫班所吹奏的曲牌,统称轿夫调。分大吹和小吹,故又俗称大小吹打。一般由八人以上组成,所用乐器为梨花(两把)、“呱鼓”(黄檀木镂空制成)、夹板、梆、小扁鼓、次钹、撞铃、苟叫锣、号筒、先锋。表演形式与特征:轿夫吹打主要用于婚嫁,故要边走边吹,只吹不……[详细]
  金华火腿,中国各类火腿的鼻祖,始于唐,盛于宋,在一千余年的悠悠历史中,以色、香、味、形“四绝”闻名天下。2008年,金华火腿腌制技艺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金华火腿名称的来历,与宋代抗金名将宗泽有关。相传北宋名将宗泽战胜而还,乡亲争送猪腿让其带回开封慰劳将士,因路途遥远,便撒盐腌制以便携带。腌制而成的猪腿色红似火,称为火腿。所以,已往火腿店开业,总是悬挂宗泽的画像,祝以香火,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