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黄山市特产

黄山市民俗文化

  明万历年间,安徽祁门清溪人郑之珍在过往杂剧、变文及传说等的基础上撰写出《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郑本目连戏一经产生,便在祁门、休宁、石台、婺源、歙县等地广为流传。祁门目连戏原没有固定演出场所,以鼓击节,锣钹伴奏,不用管弦,上寿时则用唢呐。其基本唱腔古朴,为明中叶流行于徽州一带的“徽池雅调”,即徽州腔、青阳腔,保留“滚调”特点。脚色分生、旦、末、净、杂、襟,脸谱有鬼脸、标脸、花脸等。表演吸收民间武术……[详细]
  齐云山道场音乐是一种流传于安徽省的汉族传统宗教音乐。齐云山不仅拥有天开神秀的美艳景色,而且拥有丰厚充盈的文化底蕴。安徽齐云山和江西龙虎山、四川青城山、湖北武当山并称中国四大道教名山。流传于此的齐云山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作为齐云山道教文化组成部分的齐云山道场音乐,更是与与道教各类大小斋醮科仪活动相辅相成,同系一脉,沿袭至今,并于2008年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齐云山道教……[详细]
  墨的发明是我国先民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一项重大贡献。徽墨是我国制墨技艺中的一朵奇葩,在中国制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用传统技艺制作的徽墨精品具有多方面的优点,有的“其坚如玉,其纹如犀,写数十幅不耗一二分也”,有的“香彻肌骨,磨研至尽而香不衰”,有的“取松烟,择良胶,对以杵力……滓不留砚”,有的“坚如石,纹如犀,黑如漆,一螺值万钱”,有的“光可以鉴,锋可以截,比德于玉,缜密而栗。其雕镂之工,装饰之巧……[详细]
  徽州民歌是徽州地区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有号子、山歌、小调及佛教、道教歌曲等。徽州民歌与徽州民谣有着相通之处,既被广泛传唱,又十分朗朗上口。古时徽州的民歌民谣不计其数,只可惜如今都面临着濒危的窘境。下面收集录入的民歌文稿有的比较原生态,保留了方言古汉语的文字及押韵特征;有的因为当地方言无法找到对应的汉语文字,故通过白话的方式进行表述。2008年6月,安徽省黄山市申报的“徽州民……[详细]
   徽剧是一种重要的地方戏曲声腔,主要流行于安徽省古徽州一带。明末清初,乱弹声腔传入安徽,与地方声腔及民间音乐结合,在安庆府的石牌、枞阳、桐城等地形成“拨子”。乾隆年间,拨子与四平腔脱胎而来的吹腔逐渐融合,形成二簧腔。二簧腔又与湖北西皮形成皮簧合奏,奠定了徽剧的基础。 徽剧的音乐唱腔可分徽昆、吹腔、拨子、二簧、西皮、花腔小调等类。徽昆以演武戏为主,多用唢呐、锣鼓,气势宏大;吹腔兼有曲牌体和板腔体形式……[详细]
  徽州漆器髹饰技艺是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流行于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的传统手工艺,也是我国传统漆器的重要流派。徽州漆器早期早期主要产地在歙县、岩寺一带,民国之后,屯溪逐渐成为徽州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徽州漆器的发展随之发展至此,成为漆器制作的中心。中国自古制作漆器的传统源远流长,目前发现的最早漆器大约为公元前13世纪;徽州漆器髹饰技艺也有一千余年的悠久历史。制作漆器的主要原料……[详细]
  黄山毛峰产于安徽省黄山(徽州)一带,所以又称徽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黄山毛峰茶汤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2008年,绿茶制作技艺(黄山毛峰)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黄山毛峰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大茶庄所创制。黄山毛峰采摘细嫩,特级黄山毛峰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详细]
  古代徽州辖地包括今天的安徽省黄山市和江西省婺源县。“徽州三雕”是古代徽州地区流传的木雕、砖雕和石雕三种工艺的统称,它们均为古代徽州地区明清建筑的装饰性雕刻,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徽州古建筑以民居、官宅、宗祠、庙宇、廊桥、牌坊为主,无论建筑部件还是家居设备都具有很强的地域风格,十分注重雕刻装饰。一般多在房子的月梁、额枋、斗拱、雀替、梁驼(俗称元宝)、平盘头、榫饰、钩挂、隔扇门窗格心、裙板、绦环板、……[详细]
  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是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榫卯为木构件的主要结合方法、以模数制为尺度设计和加工生产手段的建筑营造技术体系,这种传统营造技艺以师徒之间言传身教的方式世代相传,延承7000年,并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东亚各国,是东方古代建筑技术的代表。2008年6月,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徽州地区,历史上是古越人聚居地,因皖南山区气候湿润,为防止瘴疠之气,古越人宅居形……[详细]
  罗盘是广泛运用于天文、地理、军事、航海和居屋、墓葬选址的重要仪器,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沿续和发展。万安罗盘是现存的全国惟一以传统技艺手工制作的罗盘,产地在今天的安徽省休宁县万安镇万安老街。万安罗盘制作业至迟兴起于元末,在明代得到发展,清代中叶进入鼎盛时期,清末一度衰败,民国初年重振辉煌并延续至20世纪60年代初,停顿近20年后,1982年又恢复生产。万安罗盘继承了中国传统的罗盘制作技艺,……[详细]
  祁门红茶,简称祁红,产自安徽省祁门县,是中国十大名茶中唯一的红茶。祁门红茶是红茶中的极品,“一器成名只为茗,悦来客满是茶香。”享有盛誉,美称“群芳最”“红茶皇后”。2008年,祁门红茶制作技艺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祁门红茶由安徽省汉族茶农创制于光绪年间,但史籍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唐朝陆羽的《茶经》。祁红产区的自然条件优越,山地林木多,温暖湿润,土层深厚,雨量充沛,云雾多,很适宜于……[详细]
  墨的发明是我国先民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一项重大贡献。徽墨是我国制墨技艺中的一朵奇葩,在中国制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用传统技艺制作的徽墨精品具有多方面的优点,有的“其坚如玉,其纹如犀,写数十幅不耗一二分也”,有的“香彻肌骨,磨研至尽而香不衰”,有的“取松烟,择良胶,对以杵力……滓不留砚”,有的“坚如石,纹如犀,黑如漆,一螺值万钱”,有的“光可以鉴,锋可以截,比德于玉,缜密而栗。其雕镂之工,装饰之巧……[详细]
  “珠算”之名,最早见于相传为汉徐岳撰、北周甄鸾注的古算书《数术记遗》中。自那以后,在筹算和游珠算盘(古算盘)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演进和发展,诞生了珠算。今式算盘,大约出现在商业繁荣的北宋,流行于元代,普及于明代,并东传日本、朝鲜诸国,对那里的数学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明代出现了多种珠算书籍,其中,程大位《算法统宗》集珠算之大成,影响最大,流传最广。黄山市屯溪区是珠算宗师程大位的故乡,这里建造了中国第一座……[详细]
  太平猴魁,属绿茶类尖茶,产于安徽太平县(现改为黄山市黄山区)一带,为尖茶之极品,久享盛名。太平猴魁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2008年,绿茶制作技艺(太平猴魁)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太平猴魁,无论色、香、味、形,皆独具一格——全身披白毫,含而不露,入杯冲泡,芽叶成朵,或悬或沉。品其味则幽香扑鼻,醇厚爽口,回味无穷,大有……[详细]
  采茶扑蝶舞,原名扑蝶灯,是流传在祁门西乡彭龙村的一种民间舞蹈。舞曲表现的是一群采茶姑娘在采家茶时被身边的彩蝶所吸引,因而丢下茶篮而去扑捉彩蝶的情节。最初在元宵节闹花灯时表演,由4个姑娘一手拿着花蝴蝶,一手拿着圆纸扇,作拍蝶状,且歌且舞。唱词为一年里十个月的花名和农事,意在欢庆新春佳节的同时,安排好一年的农事,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表现了人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喜悦心情。经过县文化部门整理编排,195……[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