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宣城市特产

宣城市民俗文化

  造纸术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宣纸是传统手工纸品最杰出的代表,居文房四宝之首,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宣纸产地在安徽泾县西南方的小岭一带,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殊的喀斯特山地适合青檀树的生长,冲积平原则适宜生产长杆水稻,青檀树和水稻杆均为宣纸制造提供了优质的原料。泾县境内有多条河流,尤其是乌溪上游的两条支流,一条属淡碱性,适合原料加工;一条属淡酸性,适合成纸用水。宣纸以青檀皮为主料,按比例……[详细]
  墨的发明是我国先民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一项重大贡献。徽墨是我国制墨技艺中的一朵奇葩,在中国制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用传统技艺制作的徽墨精品具有多方面的优点,有的“其坚如玉,其纹如犀,写数十幅不耗一二分也”,有的“香彻肌骨,磨研至尽而香不衰”,有的“取松烟,择良胶,对以杵力……滓不留砚”,有的“坚如石,纹如犀,黑如漆,一螺值万钱”,有的“光可以鉴,锋可以截,比德于玉,缜密而栗。其雕镂之工,装饰之巧……[详细]
  手龙舞是流传于绩溪民间的传统儿童舞蹈,起源于南宋代初期,绩溪县长安镇宋家、中屯两个自然村盛行此舞演出。民国时期在县内岭北地区盛行演出,建国后沿传至岭南。《手龙舞》为十一二岁男女孩童表演的儿童群舞。道具为篾制作的小龙灯。手龙舞表演时,演员撑一条身长1.5米的小龙,在鼓乐声中群舞。一般为二十条小龙,十个小龙珠。可游艺,可在广场表演,也可在舞台演出,其艺术形式独特,深受百姓喜爱。表演时,孩童穿戴短袄、裤……[详细]
  云舞是南宋时期以扎龙为嬉,以兆丰年的舞龙活动而演变而来的。它又称跑云灯,其前身是伴随于龙灯,马灯中的跑云形式。每年的农历七月三十,是石佛山的庙会节,方圆百里,数以万计百姓,纷纷前往石佛山,敬香拜佛,旨在祈求上天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男人们手持盆钵不停敲打,女人们手持用竹片做成的云朵,绕场欢跳,随敲打盆钵的节奏边歌边舞,形象地体现天神凡人合一的思想理念,表达了人民群众渴望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云舞属……[详细]
  皖南花鼓戏流行于皖南、苏浙江相毗邻地区,而以皖南宣州、郎溪、广德、宁国一带最为盛行,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湖北花鼓调及河南灯曲随移民传入皖南,与当地民间歌舞合流形成“皖南花鼓戏”。皖南花鼓戏成长过程,大致经历了灯会歌舞、“打五件”“地摊子”“四季班”与“草台班”四个阶段,并吸收了高腔、徽剧、京剧艺术的有益成分,经过百年的演化发展,形成了一个具有粗犷、质朴、明快的艺术风格和鲜明乡土色彩的民间剧种……[详细]
  “火狮”这一艺术形式源于明代,稍后于岭北布狮舞。传说当时岭北狮舞大多在白天表演,或在徽戏上演前作热场表演。但在夜晚不能游乡走村。有一纸扎师傅则仿照当地的雄狮扎制了一对“火狮”,中秋节夜,“火狮”队便随龙灯为村民表演。殊不知“火狮”的表演使村民们喜欢无比,之后许多村庄也纷纷前去请这位首创“火狮”的纸扎师傅制作,于是,“火狮”这一民间艺术在岭北流传开来。“火狮”以篾片扎制,彩纸糊身,狮身内点燃腊烛,通……[详细]
  郎溪县位于安徽省的东南部。该县的历史文化首镇——梅渚镇,位于郎溪县最北端的胥河南岸。胥河流经梅渚镇的定埠村段,全长只3.2公里,却是今日梅渚与江苏南京市高淳区桠溪镇的分界河。两千余年来,这里虽有水域的便利,却一直水患不断。时至西汉,大禹后裔张渤,领众在这里疏浚治水,以期两岸人民,乃至整个太湖流域的人民,都能安居乐业,岁岁丰收。可惜事业未竟,张渤即逝去。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为民谋益的治水英雄,一千余年间……[详细]
  秦汉前,绩溪县伏岭镇百姓为“镇山驱虎”而兴起舞徊,以其祈求人们的生产、生活安宁。历经漫长的年代后,相沿成俗。南宋后,伏岭村人口繁衍,村庄人口兴旺,人们更重视舞徊活动,还造了一个“徊”字予以定名。同时由村中长老定了一套舞徊程式,世代相传。许多百姓还把“徊”作为图腾挂于住宅庭堂供奉。明代中期,伏岭村定于每年正月十五为舞徊日,历时活动三天。是夜,村民与远近赶来的参观者齐集村头河滩祭坛,面对大鄣山鸡鸣尖处……[详细]
  皖南皮影戏起源于素有戏剧之乡的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是流行于宣城市1区1市5县及周边地区的地方戏剧种。它是400年前皖南发人瘟时,随湖北移民带入皖南与地方民间小调和花鼓戏合流演唱,吸收民间小调和花鼓戏的有益成份逐渐发展起来的。皖南皮影戏的生存发展与民间、民众400多年来有着息息相关的紧密联系,它像开放在乡间湖畔的奇葩,散发着迷人的幽香。皖南皮影戏以它独特的个性自成体系,自成流派,并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详细]
  王氏制扇技艺是皖南地区传承了150余年的一种传统折扇制作技艺,主要流布于有“中国竹子之乡”美誉的广德市境内。清代同治年间,浙江黄岩从事制扇的王氏家族部分成员移民至广德市东亭乡定居,并继续制扇营生,从而开启了在广德境内的制扇传承。当前,王氏制扇技艺主要在王氏家族后裔王明德先生创办的安徽明德竹木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内传承。历经六代发展,该企业已成为广德折扇制作及竹加工业的龙头企业。王氏折扇主要由扇面、扇骨……[详细]
  民歌和民谣,是劳动人民在劳动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人类自娱、文化留传或生活实质的宣泄。绩溪的民歌和民谣,是绩溪人民创作、吟诵、口传心记的民间说唱艺术。绩溪是一个悠久的县度,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绩溪历来重文崇教,民间祭祀活动和节庆活动异常活跃,加之京剧之源的徽剧也发端于此,良好的文化氛围造就了绩溪人具有勤劳聪慧、热情奔放,能歌善舞的天性,人们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精神文明,民歌、民谣等文化形式就随之……[详细]
  我国画坛新近崛起的一株奇葩。它以江南盛产的毛竹、元竹为原料,经过选、破蔑、漂白、下样、垫压、选型、小装、喷漆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 竹画对蔑工技术要求很高,一片花瓣要削成一毫米十分之一那样薄,蝴蝶的触须要削成头发丝一样细。宁国竹画有国画的艺术风格,又有浮雕的立体感,既可水墨淡妆,又可象彩塑那样浓抹,堪与铁画媲美。( 合肥)……[详细]
  宣州区朱桥板龙灯主要流行于宣城市的广德、郎溪、泾县等地,相传是清代光绪八年朱桥何村的张姓大户人家发起的。1882年,由当地知名人士出资筹划并成功举办了第一场龙灯会,迄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朱桥板龙灯规模宏伟,气势壮观。龙队由老龙队和子龙队组成,老龙共59节,一次表演需要256人之多;子龙通常12节,一次表演需要28人,每至闰年时,子龙还要增加一节。过去龙灯采用的是蜡烛,油灯,现代扎灯时,龙头,龙尾……[详细]
  泾县国民油布伞厂位于安徽省泾县昌桥乡,当地山高林密,溪涧纵横,有“山川清淑、秀甲江南”之美誉,以出产毛竹、宣纸、雨伞和茶叶闻名于世。泾县制伞历史悠久,据《泾县志》记载,明清时泾县伞业十分鼎盛,尤以孤峰、榔桥、茂林等制伞最为有名,家传户习,是皖南伞业的发祥地和集散地。当地有句民谚:章渡的干子孤峰的伞,黄田的姑娘不用拣。可见孤峰制伞的名气之大。泾县孤峰油布伞主要选用当地朝阳山岗中五年以上-竹做伞骨、精……[详细]
  西坞马灯是流星在广德县南部乡村的一种传统舞蹈,系竹骨纸皮蜡烛灯。相传1864年太平军有两位将士躲过了清兵的追杀,改名换姓逃到广德南乡深山中的西坞村,并隐居在此,为了缅怀领袖洪秀全和太平军将士,同时也避免与清政府直接冲突,他俩利用金花姐、银花妹、铁板桥得道的当地民间神话传说,通过吟唱和马灯表演的形式,在百姓中宣扬太平天国天下太平的主张,让人们铭记太平天国运动。后来,他们不仅扎制、编导、表演马灯,还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