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漳州特产

漳州民俗文化

  漳州市地处闽南金三角,唐垂拱二年(686)设置郡治,已有一千三百余年,芗城区为漳州市一中心区,是漳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芗城区为中心,漳州灯谜活动在当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漳州灯谜发轫于民间的童谣谜语,随着中原文化的介入,明清时代已发展成为地方风俗文化。据《芗城区志·文化卷》载,明万历后期,灯谜开始出现于上元节,不仅有文字谜,而且哑谜、实物谜等杂类体谜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使用的创作法门已达三十多……[详细]
  棉花画是漳州市弹棉师傅黄家声等人于1964年创造的一朵工艺新花,用脱脂棉花、桃胶、金丝棉等数十种原料,吸取传统的彩扎、浮雕、图画等工艺手法,创造出一幅幅飞禽走兽、花草树木,古代人物等造型生动,有立体感的棉花画。黄家声创作的《鹅群》、《松鹤延年》、《玉羽献瑞》等棉花画,曾在日本东京和加拿大蒙特利尔《人与世界》展览会上展出,受到好评。花色品种多样,有普通棉花画、绸扎棉花画,绒线画,银线画,有各种规格的……[详细]
  太祖拳历来有宋太祖拳与明太祖拳之分,其中宋太祖拳亦称赵太祖拳,托名宋太祖赵匡胤所创,并有南派与北派之别。漳州太祖拳属南派风格的赵太祖拳,自明末清初传入,有登龙堂、习艺堂、武艺堂三个同派不同拳路的分支,不仅武术套路各不相同,练功与技击也各有特点。漳州太祖拳始传拳师为游青龙,系客家人。他于清光绪年间在龙溪县市尾社创建武术馆,传教赵太祖拳、械、狮、阵。其拳路自成体系,器械则秉承军伍公步的套路,十八般武器……[详细]
  彩扎技艺是诏安县的传统民间工艺,源于清朝末年。清末彩扎技艺传承人林裕后在诏安县东关街创办有彩绸庄,其彩扎技艺不仅传承了清代民间工艺特色,而且吸收了历代名师、名匠的制作技艺精髓,同时还吸纳了广东潮汕一带的工艺风格。庆源号彩绸庄的第二代传承人林仕恩、第三代传承人林福经、第四代传承人林养生均对彩扎技艺有扎实的传承和苦心的经营,使彩绸庄老字号传承百年而继有发展。诏安彩扎拥有繁复的工艺,用料考究,工艺流程也……[详细]
  剪瓷雕是我国南方,尤其是福建闽南、广东潮汕以及台湾所特有的建筑装饰工艺。这些地区的传统建筑,除了注重主体结构外,为了修饰与美化外观,往往会运用许多装饰的手法,诸如木雕、石雕、彩绘、泥塑、交趾陶、剪瓷雕等,以加强建筑物的美感。闽南、粤东、台湾的庙宇建筑,装饰之风尤盛,故剪瓷雕作品也尤为突出。所谓“剪瓷雕”,是民间艺人利用各种颜色鲜艳、胎薄质脆的彩瓷器或残损价廉的彩瓷为原料,巧妙地剪成形状不一、大小不……[详细]
  漳州水仙花的栽培和雕刻自明景泰年间延续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水仙花雕刻技艺,主要采用钢铁制成的刻刀、刻片、刻钳、刻剪、修叶刀、刻针等八种工具,经过花匠们雕刻的水仙花,造型逼真,千奇百怪,大体可分为兽型、禽型、生活型、人物型、象征型等五大类。经雕刻师精雕细刻后,其神韵更胜似仙女降落人间,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令世人百赏不厌,历代文人墨客称之为“凌波仙子”。水仙花的雕刻造型,其目的是通过刀刻或其他手段使……[详细]
  传说漳州市长泰县山重村赛大猪的历史是从公元669年开始的,当时“开漳圣王”陈元光的“行军总管使”薛武惠奉命率军进驻山重,后定居繁衍于此。因其功名显赫,薛氏建祖祠时便设了五宪门,依民俗则可以摆生猪生羊祭祀。每年正月初八民众便在此献牲祭祖,比赛看谁家养的猪最大。每年农历正月初八,“山重赛大猪祈丰年”都在薛氏家庙会上举行隆重的仪式。由薛氏宗族家长扔卦卜杯,按报上的人员名单由老及少,顺序定出村民小组的养大……[详细]
  云霄历史悠久,唐代名将陈政、陈元光父子在此设郡置县,传承中原文化和农耕技术,历代王朝褒封,后人为追缅其开漳业绩,建庙祭祀,奉为神明,尊为圣王而形成一系列的民俗活动。每年元宵节,当地民众一直用云霄开漳圣王巡安民俗的特殊方式,来缅怀开漳先贤建漳立郡、惠及民众的丰功伟绩,表达对陈元光的崇敬和怀念情怀。……[详细]
  福建客家山歌主要流传于漳州田螺坑及龙岩永定一带,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客家山歌以情歌为主,约占80%,还有劳动歌、时政歌、生活歌、儿歌等,它继承了《诗经》的风格,具有鲜明的主题和地方特色,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的文学形式一般是七言四句和七言五句,也有在七言五句基础上发展的长短句叙事山歌。……[详细]
  四平锣鼓乐俗称粗锣鼓,源于古代的四平戏,十五世纪中叶从江西流经漳州南靖一带。清朝时,四平戏在南靖已十分盛行。它节奏感强,吹音曲调、锣鼓节拍与吹音旋律配合紧密,优美动听,且气氛热烈。既有本土乐曲芗剧曲调,又有外来乐曲。表演时,具有以唢呐主奏,以鼓振节指挥的导乐性特征,并辅以队形。……[详细]
  铁枝戏起源于唐、兴于宋,由纸影戏发展而成。艺人双手操纵三根铁枝上的木偶进行表演,其音乐以潮州调、外江调为主,内容与流行的四平腔、传奇相融合;主要角色行当为生、旦、净、末、丑、杂。诏安是铁枝戏的发源地,比较完整地保留着古老、本色的铁枝戏艺术技巧和艺术特色,为我国已发现的傀儡戏品种中最原始的艺术珍品。……[详细]
  南音,又称南曲,是历代积淀多元文化形成的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源于两汉晋唐,盛行于闽南一带,其乐器始于汉唐,其乐曲始于隋唐古曲,具有自己的指法,工尺谱和闽南方言唱词,自成体系,演奏时,右为琵琶、三弦,左为洞箫、二弦,唱者居中,亲执拍板,被誉为“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东山的南音,主要分布在铜陵镇,铜陵“御乐轩”南音社,轩宇建于清代中叶。……[详细]
  东山县铜钵村净山院妈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庙宇供奉的是玉二妈,“开漳圣王”陈元光第二女儿陈怀玉“怀柔夫人”。明末郑成功率领水师挥戈东征台湾驱逐荷夷时将净山院“怀柔夫人”神像请上船,祈求妈祖神灵的保驾护航。台湾收复后,部分将士把随军出征的玉二妈金身恭请护送返乡,两尊神像并列同祀,尊称为大妈,把台湾回归的一尊称为二妈。玉二妈香火也在台湾敷衍扎根。……[详细]
  东山金木雕生产始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建关帝庙时,由广东大埔县木雕匠人传入。当时的金木雕不仅广泛用于装饰庙宇殿阁中的梁柱、斗拱、神龛、屏风及各种佛、神像等,还作为香案、窗门、檐、床、柜、桌、椅的雕花装饰,被民间茶馆酒肆、豪屋富宅及婚嫁喜庆的妆套家具及器物等运用。东山金木雕工艺精细,品种多样,题材广泛,用材讲究,选用香樟木、楠木和纯黄金箔、福建漆料等上等地道材料制作而成,再涂漆上红、黄、绿、蓝、……[详细]
  漳州哪吒鼓乐是源自民间信仰的一种吟唱表演仪式,明代从道教圣地山西闾山传入漳州,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哪吒鼓乐与民间信俗仪式“踏火”相互配合,是古闽越族原生态巫术仪式与山西闾山道教音乐相互融合的产物。踏火及哪吒鼓乐流行于芗城、龙海、南靖一带,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晚在庙殿排练。踏火的日期为农历的十月初一、初二或根据信奉的神明生日,从开坛请神至送神到天界,歌声整天不断,规模壮观,气氛粗犷热烈。哪吒鼓乐的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