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万载得胜鼓,是一种富有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气息的大型民间吹打乐。整个乐曲主要来源于民间灯彩和民间锣鼓,即从“花灯、龙灯、狮灯、战鼓、十样锦、三百鼓”等锣鼓经中提炼出来的。乐器的编配分打击乐和吹奏乐两组。打击乐有:晋鼓、排鼓、战鼓、堂鼓、班鼓、木鱼、铜铃,还有音高不同的大小锣、钹、铛、云锣、飘锣、铓锣等。吹奏乐有:大小唢呐、笙、竹笛、铜号筒等。乐曲表现古代将士出征、凯旋、荣归、庆功场面,演奏风格粗犷有……[详细] |
![]() | 铜鼓地处赣西山区,群山环抱。在这近似隐者的居处,漫画艺术却在此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铜鼓也被全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术委员会命名为全国36个“基层漫画团体”之一,省文化厅命名为“全省漫画艺术之乡”,2003年3月4日,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漫画之乡”。发展历程 80年代,随着全国漫画创作的复苏,县文化馆的美术干部认识到“这就是铜鼓美术的希望,它广泛的阵地和制作简便等特色完全可以打破山……[详细] |
![]() | 奉新县干洲镇,地处奉新、靖安、安义三县交界中心,这里山青水秀,土地肥沃。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勤劳智慧的干洲人民,不但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这片素有“文化之乡”美誉的土地,又获江西省文化厅授予的“艺术之花”美称。干洲农民画,就是一株植根于这片田野、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艺术之花。 旧称“从善”的干洲,民间素有重视文化教育的风气,1662年就出现了董侯书院和登云书院……[详细] |
![]() | 万载是全国五大花炮传统基地之一,万载花炮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早在清道光年间,万载花炮便已“通行南北,商贾络绎”;光绪年间,“男妇大小均藉此以资工作”。清末民初,全县花炮专业人员有3000人左右,从业人员达数万人,爆竹庄近千家,生产地主要集中在县城及县城以西的株潭、黄茅一带。万载传统花炮生产所用的原料土纸、黑火药均为当地所产。其中土纸为滚筒之料,选用的是本县仙源、官元山、茭湖、赤兴等山区生产的表芯纸……[详细] |
![]() | 据传,南北朝时期,江西万载乡农蔺思源,发现富有韧性的草本植物苎麻,并将它的表皮剥下,用以编制帷帐,效果很好。此后,万载地区汉族劳动人民逐渐改进绩麻之法,采用纯洁的苎麻纤维织造夏布。万载地区的夏布织造技艺流传至今已有1600余年的历史,在2008年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万载夏布,“柔软润滑,平如水镜,轻如罗绡”,其纱质细软、边缩平整、编织均匀、色泽清秀、不皱折、不变形,易洗涤、……[详细] |
![]() | 丰城岳家狮是丰城百姓为纪念民族英雄岳飞而创造的一种将武术、舞蹈糅为一体,用拳术展示书法、舞艺体现剧情的群体性艺术表演。据传,岳飞被害后,岳家军兵勇流落到江西丰城等地。他们将岳飞所创的岳家拳(丰城武师称作“岳家手”)继承下来,以弘扬岳飞的民族精神。明代丰城人邓子龙幼年师从著名学者、武师罗洪先(据说其先祖为岳家拳传人)习得岳家拳。后教授周边民众武艺,将本地“字门拳”和岳家“硬门拳”揉合为一体,独创“岳……[详细] |
![]() | 樟树中药炮制技艺(第四批国家级)樟树中药材炮制技艺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中药事业中的一块闪耀璀璨的瑰宝,是我国独特的一门传统的制药技术,是我国具有自成体系的,在全国享有“药不过樟树不灵”遐迩闻名的精湛的制药工艺。具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鲜明的地方特色。樟树中药材炮制技艺是清江古代文化,远古时期(公元前4500年前)的樊城堆人的陶器,陶鬶(温酒器);吴城的殷商时期(3000……[详细] |
![]() | 花钗锣鼓(第四批国家级)据考证,丰城花钗(镲)锣鼓,萌芽于南宋时期丰城荣塘镇龙光书院,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这种以唢呐、锣和钗(镲)等打击乐并重的小型民间器乐合奏形式,民间普遍称为“吹打”,成型于明末清初,流行于民国初期,普及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当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长期传承不绝的一种地方民间风俗器乐艺术。丰城花钗锣鼓的曲牌,按来源分类,可分民歌性曲牌、戏曲性曲牌、传统性曲牌、移植性曲牌四大类……[详细] |
![]() | 高安采茶戏是在明清时期的高安民间歌舞、灯彩、傩歌傩舞等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吸收了瑞河两岸的瑞河戏、锣鼓戏和丝弦戏等剧种的有益成分演绎而成的一种传统表演艺术,以其“语言通俗生动,行腔淳婉清越,气韵刚柔相济,表演质朴优雅”的艺术特色而饮誉江西戏坛,成为江西艺苑中一枝古老而娇艳的山茶花。高安采茶剧团于新中国成立后,曾经上庐山(献演传统小戏《四九看妹》)、赴上海(演出现代戏《小保管上任》)为党的八届八中全会……[详细] |
![]() | 万载“开口傩”又称“跳魁”,是当地民间驱鬼逐疫、祈福求平安的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民众“祀杨吴将军欧阳晃”为傩神,俗称“欧阳金甲将军”。据清道光版《万载县志》载:万载有傩约在元末明初。万载地处赣西边陲,西接湖南浏阳,古为“吴头楚尾”之地,境内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素有“富万载”之誉,县民崇尚文明,“跳魁”之风盛行,其活动范围遍及乡间和邻县。早在1940年全县已有傩神庙9座和17支傩队,最早的属潭埠……[详细] |
![]() | 樟树药俗是指在樟树一带流传千年的以中药材炮制技艺和药材交易风俗为主体的樟树药文化习俗。樟树药俗最早始于东汉。建安年间,道教灵宝派创始人葛玄入阁皂山结庐而居,采药炼丹,开樟树医药先河。后其侄葛洪继承葛玄衣钵,采药行医,炼丹制药,往来于樟树阁皂山、南昌西山、峡江县玉笥山、广东罗浮山之间,使樟树采药施诊逐渐成为专门行业。南北朝时期,樟树药业人员有了简单的分工。宋末宝祐六年,樟树镇建“药师院”,供奉药师佛……[详细] |
![]() | 宜春评话(第一批省级)说唱形式。宜春评话以唱为主,间有说白。传统的评话演唱无音乐伴奏,仅以击打评话筒助节拍。说唱时,艺人左臂托评话筒,左手指夹小竹片敲击筒壁。右手则拍击筒底,以掌拍节拍,烘托气氛。宜春评话改为正式舞台演出后,增加了锣鼓、唢呐和胡琴伴奏。音乐唱腔。宜春评话的唱腔和伴奏音乐来自民歌小调和部分戏曲音乐,并形成自有的牌子曲。其基本调有[平析调]、[文词调]、[神调]、[合调]多种。专用调有……[详细] |
![]() | 丰城挂联剪纸(第三批省级)江西省丰城市的剪纸工艺始于宋代,迄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最初的表现内容形式以“挂联”为主(即春节挂在大门横梁上的门联)。挂联俗称“挂钱”、“挂签”,寓意“挂剑”避祸消灾。工艺是用大红彩纸把各式各样的吉祥图案、文字剪、刻以横幅形式悬贴在大门横梁上,使春节门庭充满吉祥喜庆的色彩,在我国江南数省,普遍喜贴门神挂联。原始的挂联内容主要是十二生肖、刀剑、八仙等古朴图案或“福临门”“……[详细] |
![]() | 高安骨伤医术是高安传统医药的文化瑰宝,著名的邹氏骨伤医术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高安骨伤医术伴随着高安字门拳武术发展演进了上千年。高安武术历史悠久,自古有之。较有名气的拳师多有一套跌打损伤的医术传承后世。高安邹氏骨伤医术的鼻祖邹耀宗在清朝末年拜民间拳师夏忠和著名道人曹复良学习武术和骨伤医术,后又将毕生所学传授给儿孙们。其中发展兴旺的有邹盛接、邹盛狮和邹振环三支传承体系,邹盛接和邹盛狮分别在南昌青云普和……[详细] |
![]() | 丰城洪州窑碗泥岭制陶技艺(第四批省级)丰城市洪州窑碗泥岭“古法制陶”技艺是一种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艺。碗泥岭陂下村手工制作的日用陶器,品种繁多、质地坚硬、器形优美、古朴醇厚,是“唐代六大名窑”之一的洪州窑制陶工艺的现实翻版和“活化石”。其技艺流程为:取土、手工捣碎、和泥、揉碾、搓条、盘条、加固胎壁、拍花、晾晒、上釉、装烧。整个流程从取土开始至成品件为期一周。主要产品有:缸、坛、盆、盘、罐、擂……[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