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宜春市特产

宜春市民俗文化

  百丈寺座落于奉新县百丈山大雄峰下,是中国佛教界颇具影响的“禅林清规”发祥地,为中国佛教十大古寺庙之一。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年),怀海大师来到大雄山当主持。随着一代禅宗大师的到来,一时百丈山“庵庐环绕”,供施相积,徒众愈多。众多高僧,包括后来纷纷开宗立派的大禅师,如希运、灵佑、昙晟、大安、五峰、神赞、智闲等皆入百丈,参禅于怀海。怀海大师在佛教禅宗史上的地位与影响,除了培养出一批重要的禅师外,最主要……[详细]
  樟树剪纸——根据景点文化内涵创作,获得国家专利的“夏布剪纸”具有独特的质感和视觉效果,中国结剪纸双面装裱属全国首创,用锦盒包装,配有手提袋,既有档次,又便于携带。剪纸《滕王阁》在2008年第43界全国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暨家居用品交易会上获得2008年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奖赛金奖。剪纸《双龙戏珠》在2008年首届中国(江西)旅游工艺美术作品设计(创作)大赛中荣获银奖。红色旅游剪纸系列:《红色江西剪纸纪念……[详细]
  高安锣鼓戏是高安古老的地方戏剧种之一,因演唱时不用管弦乐器伴奏,仅用锣鼓击节而得名。该剧种萌发于清康熙年间,由民间茶歌和灯彩衍变而来,吸收了大量高安瑞河戏的艺术精华,因其唱腔深厚悠扬,表演洒脱粗犷,语言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厚而深受群众喜爱,在历史的舞台上风靡了三百多年。该剧种萌发于清康熙年间,源于民间灯彩和采茶,故俗称“灯班”、“采茶班”,经历了单台戏、对子戏、三小戏、袍带戏四个发展阶段。在清光绪……[详细]
  靖安禾堆饼(第四批省级)靖安禾堆饼迎灯习俗现主要存在于靖安县东部约21公里的仁首镇莲塘村涂家自然村。该自然村地处仁首腹地,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据清道光五年(1825年)《靖安县志·风俗》记载:“十二日…乡落游烛龙…宵则舂米溲团染彩色盛盂拌以奉其先,曰:‘谷堆’,寓百谷丰稔之意。”由此可见,靖安民间出现“禾堆饼”至少有180多年的历史,现仅莲塘涂家沿袭。元宵节晚用“禾堆饼”迎灯,村民又称“踏胜”,取……[详细]
  丰城木雕(第一批省级)丰城民间木雕是江西省内的一个完整的派别,主要工艺技巧有平面浮雕刻(包括浅浮雕和高浮雕)、透雕、圆雕、混合雕等。其中混合雕是用有机玻璃与樟木或竹器等共同构成作品,这是其他民间木雕难以做到的。丰城民间木雕题材主要是传统文化,如《西厢记》、《水浒传》等,体现江西文化的宗教题材,如宗祠、菩萨等,具有实用性的建筑题材,如万寿宫的门窗雕刻,日常生活用品包括门、窗、床、箱子、柜子等。丰城民……[详细]
  宜春中秋拜月(第四批省级)中秋拜月是从古至今流传于宜春民间的一种习俗,在每年的中秋节举行。该习俗现主要流存于宜春市中心城区及袁州区的大部分乡镇。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详细]
  袁州谯楼传说(第三批省级)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好几座古老的名城留有见证岁月痕迹的鼓楼;江西宜春也不例外,一座宋代建起的被称作“袁州谯楼”的古朴建筑一直屹立在市区中心。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集测时、守时、授时三项功能于一体的地方天文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关袁州谯楼的来历,自古就流传着动人的佳话。袁天罡是唐代的一位天文学家,是位被描写得神乎其神、能行云施雨的奇异人,北斗星就以他的名字命的名。他……[详细]
  宜春慈化寺传说(第三批省级)慈化寺的神奇传说已流传800多年,至今尚存有近30则,既从不同侧面印证了普庵法力之所以能传扬四方。座落在宜春袁州南泉山的慈化寺,是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赐为“天下第一禅林”的江南佛教大道场之一,于南宋乾道二年、即公元1166年创建。慈化寺的开山祖师是位菩萨级的高僧,法名普庵,全国许多寺院都有他的塑像。明朝永乐皇帝评价他“万行圆融,六通俱足,端严自在,光辉旁烛”。有关他兴建慈化……[详细]
  靖安茶花灯(第二批省级)茶花灯现主要流布于我县罗湾哨前、官庄及仁首大团一带。《茶花灯》俗称“文灯”,包括花盆灯、蚌壳灯、船灯等内容,据现年91岁老艺人徐本锱介绍,《茶花灯》在靖安大约有六、七百年历史,该灯表演形式融说、唱、舞为一体,道具主要有花盆、花船、蚌壳、花牌等。玩灯时一般是花盆走前,表演人员随后,也有时群灯一起表演,伴奏上以笛子、二胡、大小锣鼓、小钹、铛为主。单个品种表演一般为5-6人(除乐……[详细]
  靖安客家童谣(第三批省级)靖安客家童谣主要流布于距靖安县城50多公里的罗湾乡。这里山峰的最高海拨1729.5米,四面环山,植被丰茂,气候温湿。元末明初以来,客家人从广东福建一带迁徙至此,至少在清中期就传承并丰富了自成一系的客家童谣。靖安客家童谣已收入的有30余首,从形式上分,有顺口溜、对答词、拗口令、白话歌等,从内容上分有天文地理类、文明礼仪类、行为习惯类、生活情趣类等。代表性的童谣有《杨骨梢开红……[详细]
  靖安南山花鼓(第四批省级)靖安南山花鼓主要存在于靖安县城西北方向约37公里的都镇茶子山村的南山自然村,这里山岭连绵,地处偏僻。清朝康熙年间,杨、何姓等客家人自广东迁移至此,南山花鼓究竟是从原居地带入,还是定居后从当地客家人中学取形成,已无从查考。南山花鼓以客家文化特色为主,融入凤阳花鼓元素,由“打花鼓”和“参花”、“唱花灯歌”等内容组成。一只“花鼓笼”、4只“花盆”、2盏“牌灯”为篾扎纸糊。其中……[详细]
  靖安中源竹雕(第四批省级)靖安中源竹雕工艺现主要传承于距县城以西70公里的中源乡,该工艺肇始于清朝中期。雏形作品即在盛菜、装茶、灌油的竹筒上刻上文字和花鸟图形。在清中晚期艺人蔡洪祖等人的推动下,工艺水平日趋完善,品种丰富的竹雕作品一直受到地方百姓和过往客商的青睐。近三十多年来,民间艺人蔡名拨、蔡长远、蔡华远等全家人,在继承先辈艺术的基础上,精研技艺,大力弘扬,使中源竹雕工艺大放异彩。作品品类有笔筒……[详细]
  铜鼓太平灯(第三批省级)灯彩“太平灯”源于一则民间故事。从前有6男2女强盗,来一富裕人家欲行劫,户主已识其底细,但未识破,而是设宴款待、留宿。强盗不忍下手,天亮离别时,户主还赠其8担银两,规劝改恶从善。强盗们后依言,从商发了大财。某年的八月十五日,8人扮成耍灯人,每人挑一担银两来富裕人家耍灯,用灯摆出“天下太平”字样,结束后留下银担而去。灯彩艺人创太平灯,8人表演,男6女2,分成高、中、矮三等。扮……[详细]
  铜鼓七鲤抢虾(第三批省级)铜鼓县位于湘赣边界,修河上游、据境内程子源,黄家岭等处西周遗址出土文物表明,3000年前已有人居住,汉属豫章郡艾县地,明万历五年(1577年)设铜鼓营,民国二年(1913年)废厅建县,自康熙年间(1662—1672年)由闽、粤、赣南等地流入大批客家人至铜鼓,铜鼓便有了特有的客家文化。铜鼓境内山川秀美,民风纯朴,节日喜庆之时,喜耍灯彩,县内现有灯彩20余种,最具代表性的有“……[详细]
  黄连麻糍制作技艺(第二批省级)黄连麻糍是客家独有的一种传统糕点,也是每年小年前每家必做的一种风味食品。它具有软而不粘,绵韧而坚,味香色好,煎煮皆宜,饱食不腻的特点,是煮汤待客的主要原料,也是馈赠亲友的上乘礼品。黄连麻糍制作技艺包括:浸米、蒸糯饭、打米果、做米果、储藏这五道制作程序,黄连麻糍的的传统制作技术注重用料,以宜丰山区特有的黄连糯为主要原料,以纯天然的黄连柴、黄栀子、山泉为主要配料。而黄连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