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济南特产

济南民俗文化

  在济南市正式公布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在民间文学类有一项“李开先的传说故事”被列入遗产名录,这与李开先在文学、戏曲方面的成就是分不开的。李开先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戏曲作家,章丘人。嘉靖七年,李开先赴“乡试”中了举人,第二年考中进士。开始在户部做官,任云南司主事。这时明朝北部的蒙古部族不断南下骚扰,北方人民深受其害。从嘉靖九年起,李开先先后两次奉命运送军饷去宁夏边防。到前线后,他才发现边患严重……[详细]
  抚州泰山背的传说从古以来,南城流来的汝水和宜黄流来的宜河水,就像慈母的双臂一样,环抱着今天的抚州城。在这里,河水倒映着蓝天,闪耀着令人心醉神迷的波光,千年流淌不息,滋润灌溉着万亩土地。在这里,泥土肥沃,树木葱郁,庄稼绿油,青草丛生,瓜果遍地。在这里,万物旺盛,百禽欢跃,群畜逍遥。在这里,众生灵欢喜跳跃,牛欢马啸、鸟语蛙鸣、蝶飞蜂闹——共享这里赛神仙的日子。传说有一头修道的公山羊,修行已有百年了,它……[详细]
  梆鼓秧歌是一种以梆和鼓为伴奏,集唱、念、舞、为一体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源于历城区港沟镇有兰峪村。明嘉靖年间,有兰峪村有个叫张文宾的铁匠,娶妻柳爱云,生有四个女儿。张文宾不但有一身打铁的好手艺,而且爱读诗书,喜好民间俚语小调,经常在当地扮玩时展示绝技。张文宾乐善好施,喜欢拿出个人的钱财接济村里孤寡、穷困的人,受到村里人的爱戴。妻子柳爱云领着女儿们做豆腐,同样喜欢唱小曲扭秧歌,耳熏目览,四个女儿也活泼……[详细]
  “花鼓锣子”为莱芜市颜庄村所独有。颜庄位于莱(芜)、新(泰)路之要冲,既是商贾来往、匠人聚散的重要集镇,又是迎神赛会、焚香祭祀的主要场所。经济的繁荣,民间艺术的活跃,是“花鼓锣子”形成的重要基础。清末民初时期,本村的老艺人张凤旨、苗传美、刘俊田、杨春庆、吴庆乾等人十分要好,又都怀有一技之长,他们时时聚在一起,自娱自乐,成为本村春节年关、迎神赛会活动的中心人物。经过多年的试演,他们逐步将乞丐的敲花鼓……[详细]
  孟姜女的故事,作为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传说之一,千百年来,一直为广大民众所喜爱、所传诵。上王庄村隶属莱城区茶业口镇,这里自然风光秀丽,历史底蕴厚重,文化传承悠久,民风敦厚朴实,这里有极其深厚的孟姜女文化底蕴。《孟姜女十哭长城》家喻户晓,各种文艺形式传承着孟姜女文化。2015年,上王庄“孟姜女文化传承故事”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建成“齐长城黄石关孟姜女文化博物馆”。博物馆占地面积90……[详细]
  莱芜和庄乡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齐鲁古道必经之路,历来是战略要地。春秋战国时期所建的古老的齐长城青石关就在此境内。历史上著名的“艾陵之战”“长勺之战”就发生在这一带。传说夏禹治水时,原山一带还是一片汪洋,禹王到此曾泊船野营。乾隆下江南私访时曾游历此山,因乾隆是于十八年二月十九日登山,所以后来人们就特定此日为庙会期。每届庙会,原山四乡百姓齐来赶会,博山区、沂源县一带山民也远道而来。庙内庙外集众数千……[详细]
  章丘梆子,也叫“东路梆子”、“山东讴”。流行地区以中东章丘为中心,是蒲州梆子经河北流入山东后形成,至少在一百五十年以前,即在这一带流行。此外,还保存有昆曲、本地乱弹、扬州乱弹、柳子、拨子、罗罗、二黄等声腔。乐器以大胡琴、胡琴为主。……[详细]
  章丘扁鼓的起源,史料上没有记载,关于它的出处,众说纷纭。据相公镇巡检村老民间艺人姜兆金等人讲,相传扁鼓最早是由先民们从山西带过来的,在济南已流传六百多年。扁鼓乐队的规模,可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三种,各种类型扁鼓乐队的组合形式,乐器配比均不相同。常见的是:大型扁鼓乐队有两面特号鼓,四面大号鼓,十面中号鼓,十面小号鼓,两面大低音锣,两面中音锣,两面小锣,八副大帽钹,四副中钹,两副小镲,单设一个指挥。这……[详细]
  鼓子秧歌最初发源于济南商河县,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民间为庆丰收而载歌载舞的一种艺术形式。每年的元宵节,是鼓子秧歌演出活动的0日。商河人民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年复一年,世代相续,血汗滋润了土地,劳动改变了一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艰难岁月里,铸就了劳动人民刻苦耐劳、勇敢刚直的性格,人们饱经磨砺而不甘自馁,在这苍凉浩瀚的鲁北平原上,生于斯,长于斯,歌哭于斯,发展了生产,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民间歌舞-商河鼓子……[详细]
  丘是“铁匠之乡”,历史悠久。章丘有“五多”,“铁匠多”史书早有记载。在清朝《章丘乡土志》下卷“实业”章节就有详细的记载:“铁工在城乡者十之一二,在外府以及各省者甚多。每年春出冬归,习以为常,无乡镇无之。”又据民国四年(1915年)出版的《山东通志》第四十一卷记载:“唐时铁器章丘最盛,章丘冶山唐时冶铁于此。”可见章丘很早就有采矿冶铁工业。历史悠久铁冶曾世界领先章丘铁匠制作的宝剑,在2000年前就已经……[详细]
  济南风俗,每年夏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人们要到千佛山登山,站在“赏菊岩”上赏菊。自元代开始,就定九月九日为千佛山庙会。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这些名称,可以说正是庙会形成过程中所留下的历史“轨迹”。作为一种社会风俗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而庙会风俗则与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庙观的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它又是伴随着民间信仰活动而发展、完善和普及起来的。过去济南的庙会有大小数十余处,惟……[详细]
  济南皮影戏是由李克鳌带进来的,有77年历史了(1918年至1995年)。李克鳌原籍山东邹县李家楼人,农民出身,做过卖馍馍的生意。因为他颇爱皮影艺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就跟曲阜的皮影艺人张盛旺学习。那时张盛旺已经是孤身艺人,后来在李家养病,病故前说:“我在你家吃住,欠了你不少帐,我的这些影子(指皮影人)都留给你了。弄这些影子很不容易,就算顶了帐吧。”从此,李克鳌便继承了这份艺术……[详细]
  济南宏济堂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始创于1907年,与北京同仁堂同祖同宗,迄今已有百年历史。公司历经宏济堂、宏济制药厂、济南人民制药厂、山东济南中药厂等变革,1999年改制为济南宏济堂制药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10月与力诺集团整合并成为其核心企业,2006年被国家商务部评为“中华老字号”企业。2003年公司迁址于国家级高新区华龙路360号,投资2亿元建设的新厂区,11个剂型一次性实现GMP认证,并成为山……[详细]
  莱芜中元节习俗以祭祀祖先为主题,以孝亲和家庭团聚为节俗特征,并在传承群体中形成独特“七月十五情结”的节日习俗。老百姓在节日当天举行“请家堂”“送家堂”“家庭聚餐”等活动。中元节习俗在莱芜区传承和发展,重要意义在于“尊敬老人,教育后人”,促进了家庭和睦,对研究地方民风民俗的起源、传承和发展,具有较高的民俗学术研究价值,推动了地方风俗文化的发展以及传统美食和传统手工艺制作的传承。截至目前,济南市已有人……[详细]
  “绣球灯”起源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境内的赵营村,是以手龙和绣球灯为道具,以武术和民艺相结合的一种舞蹈艺术形式。早在明末清初(公元1616年)的近400年前,在长清赵营村,组有武术团,武术团以武打动作为主,添加上民间春节扮玩的戏耍动作,编排了一套粗犷有力、洒脱豪放的手龙绣球舞。人们以竹条扎制的手龙和绣球灯在有节奏的锣鼓声中尽情玩耍,随着时间的推移,历经漫长的400余年,玩耍的人们不断加工、整理,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