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菏泽特产

菏泽民俗文化

半堤胡萝卜地理标志产品
  一.产品介绍半堤胡萝卜肉质根长20~25厘米,上部横径约4.5厘米,根形近似圆柱形,尾圆钝,表面光滑,皮、肉、蕊、色泽橙红艳丽。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2.1气候情况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光热资源优越,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太阳总辐射量约为117千卡/平方厘米,全年日照数2235小时,无霜期为209天,有效积温5189℃,积温高、日照时数长等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胡萝卜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物质积累丰富。2……[详细]
  古筝是中国最古老的汉族弹弦乐器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它就盛行于陕西、甘肃一带。自秦、汉以来古筝从中国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并与当地汉族戏曲、说唱和民间音乐相融汇,形成了各种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流派。有河南筝、山东筝、潮州筝、客家筝、浙江筝、内蒙筝六个派系,其筝曲及演奏方法各具特色。其中,山东古筝乐是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山东古筝乐是一种汉族民间音乐,以它丰富的曲目、刚劲内在……[详细]
  鄄城砖塑是山东省菏泽市特有的汉族传统建筑装饰,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汉民族文化特色,在2008年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鄄城砖塑以鄄城谢家砖塑为代表,谢家砖塑烧制于清代光绪年间,自谢光芳始,经谢振乾至谢学运,历三世,自成一派,谢家砖塑烧制的神庙、家祠等建筑艺术构件,闻名方圆千里,保持了汉族传统的民间捏塑和土陶工艺特色,其砖塑制品流传于鲁东豫西一带。鄄城谢家砖塑的作……[详细]
  素有“天下之中”美誉的定陶县,位于山东西南部,属菏泽市,历史渊远流长,文化底蕴相当深厚,自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始置定陶县,至今已经2200多年。历史上曾12次为国,8次为郡,2次置军,终以县至今。定陶是著名的戏曲之乡、武术之乡、书画之乡,是儒商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名符其实的“千年古县”。境内群众习武成风,武林流派众多,梅花拳是流传较广的拳种之一。梅花拳自康熙年间传入,至清末民国,梅花拳……[详细]
  面塑俗称捏面人,它以细小麦面和江米面为主要原料,加入适当的颜料,分别和成不同色彩的面团,用锅蒸熟后再配上适量防腐、防蛀、防干剂等。然后借助于批刀、塑刀、小剪刀、梳子、骨簪、花纹印章等工具,用手捏制成各种各样的栩栩如生的塑像。面塑制作精巧,形象逼真,是一种富有观赏价值的艺术珍品。流传于山东省菏泽市的曹州面人,就是这样一种传统的造型艺术,制作简单,艺术性强,是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菏……[详细]
  《包楞调》又叫《包楞戏》,它的唱词很多,内容广泛,而且格式严密。曲调独具特色,特别是花腔部分干净利落,具有强烈的民间花腔的艺术特征。《包楞调》自挖掘整理出来后,立即引起音乐界的关注和认可,成为中国民间的花腔女高音独唱曲。现已由独唱发展为合唱、舞曲、器乐曲,交响乐等艺术形式,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成武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属于苏、鲁、豫、皖交界地带。成武秦时置县,悠久的历史,形成了灿烂的文化。……[详细]
  曹州牡丹记不清是哪朝哪代了,洛阳有个名叫常大用的小青年。此人貌似书生,实乃“花痴”——他自幼喜好牡丹,平生最大梦想,乃是赏遍天下牡丹。一次,常大用无意中听人提及曹州牡丹甲齐鲁,于是他跋山涉水来到曹州(今山东荷泽),想看看这里的牡丹是怎么个“甲”法。有感于他的热诚,好心人给了他一个情报:曹州城有个姓徐的达官贵人,家中后花园里种着许多稀罕牡丹。常大用很高兴,马上找到这位达官贵人,要求借住在他家的后花园……[详细]
  鲁锦织造技艺的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嘉祥一带就是桑蚕之地,纺织业十分兴盛。被誉为世界艺术瑰宝的嘉祥武氏祠汉画像中,《曾母投杼图》所画斜织机就是当今立式织机的先祖。元明之际,棉花在山东大面积种植,鲁西南人民将传统的丝织工艺揉于棉纺,形成了民间织锦,即鲁锦。直到今天,民间织锦在鲁西南依然普遍。嘉祥县开发了一批新产品,出口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名扬中外的“中国鲁锦之乡”。鲁锦图案色彩绚丽,美丽如锦。……[详细]
  佛汉拳又称佛汉捶,俗称佛拳。是一种汉族传统武术。此拳起源于河南嵩山少林寺,是寺内武僧徐修文取诸家拳法之精华创编的拳种,它一直为寺内高僧专练之术,秘不外传,故流传社会较晚。在清朝咸丰年间才传入民间。根据河北省大名县东关碑文记载:佛汉拳流传世俗有140余年。首传人贾云露,世居河北长垣县贾庄,幼喜击剑,酷爱武术,后求师访艺于少林寺。因是俗家弟子,被拒之山门之外。贾就每天跪在门外不起,以求武技,日复一日,……[详细]
  山东古曹州“牌子·花活”简称“牌花”。它起源于明清时期曹州辖区的名门望族绣楼之中的“女功”绳结技艺。“牌子”长约四寸,宽寸许,厚如铜钱,上有图文,以结装饰,以示“牌子”活的种类、等级。牌子活是古代后宫及皇亲国戚为了向民间名门望族征集庆典、婚嫁、重大节日等专用的吉祥陈设品及日用品采取的一种形式和方法。同时,也是民间向皇家及皇家后宫献礼、进贡的身份资格证明。古曹州“牌子·花活”当时与“牌子绣活”、“牌……[详细]
  戚姬传说源于山东省定陶县,广为流传于我国的民间及世界华人中,距今已有两千二百多年的历史。戚姬,本名戚懿,姬是其封号,定陶县戚家寨(今戚姬寺村)人,是中国古代的纺织先驱、音乐和歌舞名家。相传,楚汉战争时,汉王刘邦和西楚霸王彭城一战,刘邦大败,逃至定陶境内戚家寨,幸得戚氏父女相救,遂与戚懿结为夫妻。公元前206年,刘邦在定陶称帝,封戚懿为姬,史称戚姬。戚姬从小聪慧灵巧,很有悟性,善养蚕种棉,所创花色陶……[详细]
  定陶皮影,又名隔纸说书,起源于清朝末期张湾镇后冯村,至今约有二百年历史,相对于山东其他地方皮影的近乎说唱艺术来言,定陶皮影则近乎地方戏曲,在山东皮影艺术中可谓独树一帜。冯氏先人于明朝迁居定陶,约在1821年,冯玉濮、冯玉福受剪纸艺术的启发创始了皮影,至今已传6代。初始,冯氏先人善于剪纸作画,自娱自乐。由于纸张不易保存,就试着在动物皮草上刻划,照着木偶的形式改进制作工艺,增加关节,使其灵活性大大加强……[详细]
  两夹弦,又名二夹弦。当地群众也称它为“大五音”、“乱弹”。因其唱腔清新、流畅、优美、朴实,也被群众亲昵地称为“半碗蜜”。两夹弦是在鲁西南一带流行的民间艺术形式“花鼓丁香”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的。两夹弦所演剧目多为“三小”(小生、小旦、小丑)为主角的生活小戏。因流传区域关系,群众称鄄城以北、莘县一带的两夹弦为北词两夹弦,称曹州(菏泽)一带的两夹弦为南词两夹弦1928年,两夹弦著名演员王文德(艺名“小……[详细]
  仿山山会发源山东省定陶县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曹国25代君王陵地,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据《定陶县志》记载:“仿山在县西北十二里,层阜隆然,古曹国葬地,积壤之高,仿佛如山,自曹叔振铎至伯阳二十五代并称焉”。明天启三年《仿山创建玉皇祠记》云:“山稽郡乘,曹叔之陵寝地也。以人力作阜……崇三十丈,延袤百亩。”平原上积壤之高大,仿佛如山,故称仿山。”仿山从春秋时期建曹国王陵,至明清之际,仿山墓群之巅,历代所修……[详细]
  陶朱公传说主要是关于范蠡居陶十九年间的民间传说故事,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关于其出身来历的传说,又有其经商致富和处世理家的传说,还有和陶朱公有关的地方风物传说。陶朱公传说在定陶民间流传很广,主要存在于当地百姓的口耳相传中,在与他有关的众多典故、风物中也多有记载和反映。这些传说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陶朱公的为人哲学和经商思想,也体现了人们发家致富的愿望和定陶乃至鲁西南一带的风土人情。2008年陶朱公传说被确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