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单县鼓吹乐为鲁西南鼓吹乐的一个分支,朴实爽朗,优美细腻,富有浓厚的乡土气味和生活气息。它使用的乐器分为吹管乐和打击乐两类。吹管乐有唢呐、笛子、笙、闷子、把攥子。打击乐器有梆子、小镲、小锣、云锣、小鼓等。在鼓吹中,主要的乐器是唢呐。唢呐在单县俗称喇叭”或响器”。分为大唢呐、中唢呐、小唢呐和锡笛四种。笛子,分为梆笛、小尖笛和铜笛。笛子是唢呐的主要伴奏器。打击乐器主要用于伴奏中,起着掌握节奏,制造气氛,……[详细] |
![]() | 民间表演艺术“担经”:担经在鄄城县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佛教音乐与本地民歌、戏曲等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表演艺术。表演者身穿彩衣,担着经挑,边唱边舞,十分好看。这项古老的民间艺术在鄄城县流传较广,一般在庙会上表演,在本县的沙土庙会、郭北口庙会和信义庙会上均有表演。它常表现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教育人们尊老爱幼,多做好事等。2005年底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担经表演艺术是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的一种艺术……[详细] |
![]() | 撅老四舞,据考证是起源于明朝永乐年间,老四那是明朝的一名清官,他爱民如子,清正廉洁,经常带着他的妻子,也就是他的老婆下乡,体察民情,访贫问苦,与群众同欢同乐。在这个访贫问苦过程中间,他自创了一套舞蹈。由于“老四”深受当地人们的爱戴,他的舞蹈也被人们沿袭下来。撅老四舞起初称为抬老四。在长期的农耕生活和民间习俗中,人们又融入了民间戏曲、杂技、游戏、音乐等艺术形式。它的表演形式也演变为杆上表演和地面表演……[详细] |
![]() | 两夹弦繁衍生长于菏泽、定陶、巨野、鄄城、单县、东明一带的地方戏。因为它的伴奏乐器四胡(四弦胡琴)是每两根弦夹着一股马尾拉奏,因而群众称它“两夹弦”或“五大音”。它与流行在黄河以北的聊城、德州、滨州地区的“四根弦”(也称“一勾勾”、“河西柳”、“哈蟆嗡”)有密切的血缘关系。两夹弦起源于鲁西南民间流行的花鼓丁香。这种民间演唱形式,因经常演唱《休丁香》(张郎休妻)而得名。最初只有两三个人,在集市庙会上演……[详细] |
![]() | 2010年5月,文化部面向社会公示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其中山东省东明县庄子传说等项目名列其中。近日,记者采访、查找到一些有关东明庄子传说的资料,关于这些资料,我们将陆续登出,以飨大家对东明庄子传说的进一步了解。东明庄子传说之十二——关于庄子与当地的相关的传说。庄仙撒米传说,庄子在登云桥升仙后,经常在玉皇大帝左右,很受重用。有一年冬天,庄仙到人间巡查以后向玉皇大帝报告说:“……[详细] |
![]() | 商羊舞,是发源于鄄城县境内北部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流传于李进士堂镇、旧城镇一带,以李进士堂镇杏花岗村最为著名。据考证此舞源于商周时期,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宋明时期是鼎盛期。据杏花岗村一带的商羊舞艺人介绍,商羊鸟是一种吉祥鸟,每逢阴天下雨之前,就有成群的商羊鸟从树林里出来,又蹦又跳,又窜又闹地玩耍。天长日久,人们见商羊鸟出现,就知道雨要降临,家家户户挖沟开渠、疏通水路,为灌溉良田作准备。随着历……[详细] |
![]() | 鄄城地处黄河之滨,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民风淳朴,人杰地灵。夙有中华民族文化摇篮之誉,千百年来鄄城人民在这块尧舜恩泽永滋的土地上,创造了古老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留下了无数的文化遗产。鄄城县彭楼镇什李村的马叉表演艺术,就是一颗耀眼的明珠。什李马叉,有一千余年的历史,已相传五十余代,久盛不衰,马叉起源于古代兵器“三股钢叉”,据传,宋太祖赵匡胤创大洪拳二洪拳,李氏先祖酷爱大洪拳,练就一身刀砍不入,枪扎不……[详细] |
![]() | 曹州堆绣起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在定陶流传已有400多年历史。主要以佛像、神话人物、仕女、花鸟、吉祥图等为表现对象。用丝、麻、棉、毛等织品为质材,经过剪、贴、裹、堆、染等主要工序堆成的纯手工艺品。其特点是色彩绚丽、对比分明、质感饱满、做工考究、具有很强的鉴赏性、工艺性。堆绣是一种运用“剪”、“堆”技法塑造形象的特殊艺术。从技法上又分为“剪堆”和“刺绣”两种。曹州堆绣主要以剪堆为主。堆绣制作时,艺人……[详细] |
![]() | 菏泽曹县木雕的渊源与中国传统木雕一脉相承,至明清时已颇为盛行,发展到现今,曹县木雕雕刻技艺已相当精湛,木雕制品涵盖生活用品、祭祀用品和艺术品等多个领域。曹县木雕发展传承到今天已有七大类近四千个品种。其中木雕屏风、挂屏、立体艺术台屏、神龛、罗汉、佛像以及各种家具雕刻装饰组件等艺术性较高的制品,是近年来曹县木雕行业在传统雕刻工艺基础上的一个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曹县木雕在结合运用传统木雕工艺方面又有很……[详细] |
![]() | 面人也称“面塑”、“江米人”,是以食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的一种传统塑作艺术,它流行于全国各地,深受百姓喜爱。面人多以动物和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及地方戏曲中的人物为题材,基本形制分“签举式”和“案置式”两种。前者多为娱乐儿童的食玩品,造型简略,形态生动;后者则是雅化的陈设艺术品,做工考究,造型精致,还需在原料中混入添加剂作防裂、防虫、防霉处理。面人制作一般先采用捏、搓、揉、掀等手法塑造大体形制,再……[详细] |
![]() | 山东落子一名“莲花落”,流传于山东及江苏和安徽的北部,因以俗称“光光”的单页大钹和竹板为主要伴奏乐器,又有“光光书”的别名。它源于隋末唐初僧侣募化时演唱的“散花乐”,至宋代演化为乞丐歌唱的莲花落。明代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叙事莲花落,入清后达于鼎盛。山东落子曲调质朴无华,风格粗犷豪放,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以其流行地域、语言、唱腔的不同,山东落子可分为“南口”、“北口”和“东口”三种。南口落子流……[详细] |
![]() | 菏泽索弦乐历史悠久,风格典雅,雅乐冶遥。它主要分布在菏泽市的郓城、鄄城等县的乡村,通常由筝、琵琶、扬琴、如意勾四种丝弦乐器演奏,也可以只用筝、扬琴二者合奏,或是筝与扬琴、琵琶合奏,亦可加入软弓胡、坠胡、二胡等合奏。乐器组合灵活、搭配自由,可以说是东方的民间交响乐。在菏泽弦索乐是民间艺人们自娱自乐的一种活动方式,庙会、逢年过节或是冬闲时期,在寺庙、家庭院落等地都可以演奏。大都会演奏二三种乐器,在缺少……[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