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特产

三门峡市民俗文化

  十盘,又称“十番”、“十番鼓”、“社盘”。是豫西地区农村中较为流行的传统乐种,是打击乐与吹奏乐为一体的交响音乐,原以敲击乐为主,锣鼓和丝竹合奏则较晚。其打击方法别具一格,只敲击每节的第一个音节,其音调古朴、和谐、明快、热烈,“十盘”演奏的基本形式为吹奏乐,演奏是由两幅“云板”击节,碰铃辅助,其主管乐器为“管子”,另有中、低音笙各两盘,竹筒4根,云锣十面构成基本乐队,多演奏一些古典乐牌,演奏基本定调……[详细]
  棚口,又叫彩门,是一种传统的民间不扎工艺,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是渑池县天池镇东天池村民间艺人的一手绝技,驰名宜阳、洛宁、新安等地。棚口起源于民俗活动,是东天池村民间艺人在与邻村争庙会时形成的。举办庙会时人们在装饰彩门时,请来能工巧匠,用彩绸扎成绣球,缀上花穗,用棉花、布料做成传统戏剧人物形象,镶嵌在彩门上。后来人们将各种彩门集中起来,统一设计,精心组织,达成一座十分壮观的大彩门,这种大型彩门就叫……[详细]
  在河南省灵宝市故县镇河西村的汉山里,流传着王莽撵刘秀的传说。相传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后,横征暴敛,诛杀忠良,他的种种倒行逆施,遭到汉室后裔刘秀的坚决反对。王莽为了消除隐患,便诏见刘秀,准备加害于他。刘秀闻讯后,骑着一匹白马,连夜 出逃。王莽带兵紧随其后,穷追不舍。眼看追兵就要赶到,刘秀便勒转马头向南一拐,沿着枣香河逆流而上,躲进了郁郁葱葱的喊山之中。经过传奇般的围追 堵截和拼死躲逃,终于躲过了这场劫……[详细]
  “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在河南陕县东凡塬、西张村塬和张汴塬三大塬区上,有着100多个这样的地下村落,村民们在平地上挖出一个深坑,然后再在坑的四壁凿挖窑洞居住,这在当地被称为地坑院。地坑院又称天井窑院,由原始人类的穴居发展而来。它在全国是独有的建筑方式,是民居史上的一大奇观,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地坑院营造技艺极少见诸于历史记载,基本靠工匠口口相传,其建造过程涉及风水先生以……[详细]
  捶草印花技艺,是河南三门峡陕县西张村镇人马寨村“三宝”之一,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然而这种独特天然的印染技艺曾经少有人知。采来“芊棒棒草”这一豫西地区特有的野生植物,把它们夹在白棉布中间,用棒槌敲打,草儿的汁液慢慢渗进棉布中,一会儿工夫,草叶形状的图案就印染在了布上,充满自然的韵味。两片、四片、八片……草叶依次排列起来,叮叮咚咚一阵子后,一块花布就成了。作家杨莉波曾把“捶草印花”称之为棉布……[详细]
  灵宝剪纸历史悠久,相传周代末期,道教始祖老子不愿看到周王朝的覆灭,欲退隐而去。当他骑着青牛途经函谷关时,被关令尹喜挽留著写《道德经》。当时,这里正流行瘟疫,老子就用青牛口中吐出的牛黄制成丹药散发给老百姓,遏制了瘟疫的流行。后来老百姓把老子骑的青牛视为神牛,加以膜拜,并在每年正月二十三这一天,家家都要剪贴金牛,并写上“新春正月二十三,太上老君散仙丹,家家门上贴金牛,一年四季保平安。”从此灵宝剪纸代代……[详细]
  镢把戏源于“怀梆”,是从河南沁阳(沁阳为旧怀庆府治)一带流传到渑池县南村乡的一种戏曲形式,具有历史悠久,古老浓郁动情的特点,是黄河沿岸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在怀梆戏的基础上加进浓郁的地方戏内容而形成的更具浓郁地方特色的戏曲形式,本地群众称为“镢把戏”。起源于元末明初流传至今,具体年代无从考究,南村乡艺人在农闲和农历节庆时节时有活动,1999年移民搬迁后曾在乡里演出。镢把戏唱腔以梆定板,属河南梆子……[详细]
  黄河灯是渑池县仁村乡民间传统游艺形式之一,清代时由山西省传入仁村,当代群众十分喜爱这一活动,由于它规模宏大,走道曲折,易使人入迷,而取名黄河灯。黄河灯由木桩、圆柱、高粱杆扎成的“城池”组成,规模大时有72个“城池”,小的又有16个。活动时用数千根木桩串连排一方针作为外围,再用麻杆或高粱杆作为灯柱挂上地上,高约4尺,柱距5尺,柱上设灯,灯壁用高梁杆等物做成篱笆状连接在灯柱上,以松、柏枝装饰灯壁,出入……[详细]
  皮影,是道情戏的表演形成,灵宝人叫它“戳皮儿”。皮影戏源于汉武帝,《汉书·外戚传》说:汉武帝的妻子李夫人死后,汉武帝时常思念,手下人李少翁设法让武帝能见到李夫人,在夜间设一帏帐,请武帝在远处观看,不久帐0现李夫人形影。后人改用厚纸或皮革剪影借光照射,演变成影子戏,流传后世。在灵宝,因为皮影艺人大部分演唱的都是道家始祖老子的故事,所以灵宝人尊敬地称之为道情,又名“道经”、“八仙乐”,称皮影艺人为道情……[详细]
  通草堆画以中草药"通草"为原料,以素堆法为主,经过匠心构思、设计、制图、试制、切片加工成通片,精心雕刻成形,绘画组装成堆画。堆画以花草鸟虫为主,种类繁多,造型高雅,形象逼真,可用作装饰客厅、会议室、候机室、接待室等场合,亦可作为家庭摆设。因通草堆画具有异香,防虫蛀、不变色,故该产品畅销北京、广州、山东、湖南、深圳等地,还远销美、日、澳大利亚等国家,深受海内外游客的青睐。……[详细]
  流传于渑池天池乡杨村和陶村,是渑池县唯一的花灯舞。每逢节日随社火队伍进行表演,表演人数为20人。花灯是自己制作的莲花灯、鱼灯、五星灯、一对马灯等。花灯用木料、竹篾、彩纸制作,灯内装有用牛油炼成的蜡,风吹不灭,可燃烧3个小时,表演者身穿戏剧服装,动作表演在原来简单的圆场步基础上,编入了云步、三和步、前进后退步,队形有莲花盘、龙摆尾、翻大弓、蛇脱皮、绞麻花、过灯等,用莲花灯组成的造型有灯山、灯坡、红五……[详细]
  烙画,又称烫画,火草画,历史悠久。三门峡的烙画,图案清晰,不退色,颜色美观大方。经过多年实践,三门峡烙画已从单一的烙花尺子,发展到板烙、套色烙画和填彩烙画。使用原料由过去的只用冬青木,发展到胶合板等。题材内容丰富,具有独特风格。……[详细]
  黄帝是传说中上古帝王轩辕氏的称号。姓公孙,生於轩辕之丘,故称为轩辕氏。据传他出生几十天就会说话,少年时思维敏捷,青年时敦厚能干,成年后聪明坚毅。建国於有熊(河南新郑),亦称为有熊氏。时蚩尤暴虐无道,兼并诸侯,当时的天下共主发明农耕和医药的“炎帝神农氏”已经衰落,酋长们互相攻击,战乱不已,生灵涂炭,神农氏无可奈何,求助於黄帝。黄帝毅然肩负起安定天下的责任,黄帝与蚩尤战於涿鹿,双方的战士斗英勇无畏,战……[详细]
  吕祖山庙会吕祖山纯阳观俗称“吕祖庙”、“云光洞”、“老庙沟”,因全真祖师纯阳真人吕洞宾曾在此修行而得名。吕祖山庙会是在此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以吕祖庙为依托,以宗教活动为最初动力,以集市活动为表现形式,融宗教、经贸、游乐活动为一体。每年三月十一日、九月九日为古庙会时间,会期三天,届时有剧团演出助兴,新安、洛阳、偃师、宜阳等地都有人来赶会,除了传统的祭祀活动,还可以品尝吕祖山泉,游览吕祖山景区。……[详细]
  夸父神话即夸父追日神话。夸父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巨人,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后代,住在北方荒野的成都载天山上。他双耳挂两条黄蛇、手拿两条黄蛇,去追赶太阳。当他到达太阳将要落入的禺谷之际,觉得口干舌燥,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干后,口渴仍没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泽的水,还没有走到,就渴死了。夸父临死,抛掉手里的杖,这杖顿时变成了一片鲜果累累的桃林,为后来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夸父逐日选自《山海经校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