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 > 南宁特产

南宁民俗文化

  “百鸟衣”是壮族地区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它叙述贫苦农民古卡的妻子依娌,被土司抢掠。依娌嘱咐古卡制弓箭,射百鸟,用羽毛制成神衣,百天为期,到州府相会。古卡历尽艰辛,制成百鸟衣后,按时来到州府。古卡借献衣之机杀死土司,夫妻俩双双把家还。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壮族人民11,争取自由的坚强意志。2007年,民间故事“百鸟衣”被列入广西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族文化传承巨作《百鸟衣》1955年,壮族著名作家韦其……[详细]
  隆安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生活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了许多富有民族特色的歌舞。经统计,有龙舞、狮舞、麒麟舞、彩鸡舞、春牛舞、鱼虾舞等。1990年,该县文化馆根据《道公舞》创作的民族舞蹈《佛手莲花舞》参加南宁地区民间民族舞蹈音乐比赛,获得了舞蹈创作、表演三等奖,从此,《佛手莲花舞》成为隆安县的民族文化名片之一。“佛手莲花舞”原称“九莲灯莲花舞”,是隆安县雁江镇古老的民间艺术,据称,传入隆安县已……[详细]
  打榔古称“打舂堂”,是马山壮瑶人民民间流行的一项体育活动。打舂堂历史悠久,-刘恂的《岭表录异》云:“广南有舂堂,以浑木刳为槽,一槽两边约十杵,男女间立,以舂稻粮,敲磕槽盘舷,皆有偏拍。槽声若鼓,闻于数里,虽思妇之巧弄秋砧,不能比其浏亮也。”打舂堂之习,世代相传,每逢正月初一至元宵为自由娱乐期,妇女三五成群,作打舂堂之乐,其意预祝丰年,故有谚云:“正月舂堂声轰轰,今年到处禾黍丰。”在马山县东部山区有……[详细]
  马山打陀螺历史悠久,是青少年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据考证,明代思恩府在乔利举行一次打陀螺比赛,几天几夜,热闹非凡,从而传扬临近府县。古时的马山是打陀螺较早的地区之一。世世代代都有打陀螺的习惯。马山陀螺形状象漏斗,比较常用的陀螺,头部象个成熟了柑果一样,脚高二寸五左右,脚粗如大人拇指头样,选用最坚硬的木来制作。陀螺比赛以打准旋久为胜,马山打陀螺的类型有四种:一是“带棒陀螺”,即甲方用绳绑紧陀螺的脚根,……[详细]
  横县壮族采茶戏属桂南壮族采茶戏的一种,它广泛流传于广西横县的六景、峦城、南乡、百合以及相邻的宾阳、邕宁、灵山、钦州等广大地区,于清代从江西赣南经粤北传入,距今约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横县壮族采茶戏亦称“茶歌”、“采茶歌”、“唱采茶”,是由唱竹马发展为载歌载舞的一种独特的传统戏剧。横县壮族采茶戏有开台茶(恭茶)、乃茶、十送茶、老正茶、洋红茶等10多种表演形式。所演唱的内容以“十二月采茶”为主,其角色分小……[详细]
  春节期间,广西南宁宾阳县举行当地特有的游彩架、舞龙狮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城区群众倾城而出,观赏游彩架、舞龙狮,欢度新春佳节。宾阳游彩架是清代宾州城从外地引进的。它以几个孩童在彩架上的活动内容进行精巧造型,奇美的装饰和惊险的表演引人注目。彩架上的人物是由2至4个聪明、俊俏、大胆的6至8岁的孩童装扮。装饰艺人在一张长1米、宽1米的四方桌上,根据节目内容特点,用钢枝做成一个坐椅,让小孩坐着,把下肢……[详细]
  1944年冬,日军第二次入侵宾阳,大约有一个连的人马驻在黎塘圩(街),经常派兵对公路两旁附近的大龙,德胜等10多个村庄实行三光政策。黎塘老街有个陈二九,他的侄儿陈右生胆识过人,是年十月初四日中午,陈右生在黎塘当铺前面街与日通迅兵搏斗,并抢取单车一架,骑车经南门直向司村方向驶去,后转双桥老圩投宿。这一抢单车案件,日本鬼子认定是司村人干的。下午5时,鬼子全赴武装,包围了司村,使全村男女老少向南拥挤而跑……[详细]
  圩逢是指旧时壮族青年男女恋爱的约会的一种主要方式而言。圩,就是设定一个地方,逢,壮族语言读Tang即相会达到欢喜的0之意。圩逢日,一年一度。是日,青年男女在一约定的地点相聚一起,尽情欢唱恋歌,相互认识,互表衷情,或者相互问答,增加交流,寻找意中之人(谈爱找对象)。后来发展成为群众性的大规模游艺活动,是宾阳甘棠地区壮族人民的一种传统文艺-,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届时,除个别村游菩萨外,主要有舞狮、舞龙……[详细]
  农历七月初七,是汉族传统的七夕节。这个节日大都是未出阁的少女在恬静的夜晚仰望牛郎织女星,期盼未来的爱情美满幸福,所以又被称为女儿节。在隆安县丁当镇,活泼开朗的壮族姑娘们在七夕节并未向上苍祈福,而是嘻嘻哈哈地拜起了十姐妹。当新月初升,繁星满天的时候,活动开始了:姑娘们把白天买来的肉菜汇集在一个姑娘家,大家一起煮饭弄菜,饭菜做好后,在院子里点上七柱香,拜祭七仙姑,然后大家共喝一杯酒,表示在座的姑娘们已……[详细]
  南圩建于1923年,距隆安县城6公里,因位于县城南面,故名南圩。圩日是民间约定成俗的集日,南圩每三天为一集日,12天为一大集日,俗称“亥日”。每逢“亥日”,赶集群众络绎不绝,多达两三万人,是隆安县最大的圩场集日。隆安县南圩镇壮族亥日隆安县南圩镇壮族“亥日”(12天为一“亥”)圩场是在长期的农耕生活中形成的以猪、牛、马等牲畜交易为主的传统大圩日。每次“亥日”,赶圩场的人多达三四万人。据隆安县志记载,……[详细]
  壮族抢花炮,是流行在侗族、壮族、仫佬族等民族中的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深受广大少数民族同胞的欢迎,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由于有强烈的对抗性、娱乐性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在湘、鄂、渝、黔等省边境地区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深受该地区少数族同胞的喜欢,所以,数百年来长盛不衰。文化遗产信息所属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邕宁区文化遗产名称:壮族抢花炮申报日期:2006申报人/申……[详细]
  每年农历4月初八是隆安县那桐镇的传统节日─“四月八”农具节,这一节日早在1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每年农历4月初8,周围村镇都自动相聚在一块,互相交流农具,同时敲锣打鼓,唱社戏,祭祖先。”以往每到这个节日,镇上热闹非凡、熙熙攘攘,乡亲们不约而同从四面八方拿着着自家精心制作的农具来到镇集市进行交易,不过交易的规模较小,档次也不高。随着那桐镇交通条件的逐年改善和镇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加上人民群众生……[详细]
  双喜节每年的农历十月初十这一天,桂西的马山、上林、忻城、都安一带的壮族地区,几乎村村寨寨都有青年男女结婚办喜事。壮家常称此节为双喜节。据说,这是始祖布洛陀规定的。因为这个季节,收割已经完毕,一切都丰收了,而青年男女们经一年的辛勤耕耘,他们所播下的爱情种子,也应该收获了。布洛陀认为,在这个有两个“十”字的日子里结婚,就多子多福。这是个固定的良辰吉日,在这一天结婚的青年,就不必再看皇历书了。……[详细]
  三月三(壮族三月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三月三(壮族三月三),又称歌圩节、歌婆节或歌仙节,是壮族祭祀祖先、倚歌择配的传统节日,是壮族及其先民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生活环境下,经过日积月累而慢慢形成的一种具有壮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壮族三月三主要流传在武鸣区东部罗波镇、两江镇、陆斡镇、马头镇以及武鸣区西部的锣圩镇、灵马镇。从史书记载的壮族三月三来源于对北方大帝真武……[详细]
  隆安拱阁龙舞是百年隆安节庆传统文化中的重头戏,也是隆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分水龙与火龙两只。绿色的代表水龙是降雨用的保佑蝶城风调雨顺,红色代表火龙是镇邪去煞用的保佑蝶城兴隆平安。拱阁龙舞曾经代表隆安壮族特色龙舞到山东参加过全国龙舞的比赛,获得了好评!这些龙都是隆安的老彩扎艺人们自己用双手扎出来的,栩栩如生、唯妙唯俏充满了隆安的民间艺术特色,今年恰逢龙年拱阁龙舞闹新春舞动蝶城,为蝶城带来了欢乐、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