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新县地处桂西南边陲,与越南接壤,是广西八个边境县之一,边境线长40多公里,具有浓郁的边关风情。大新县旅游资源丰富,有着“山水画廊”的美誉。其中位于中越边境上的亚洲第一大跨国瀑布——德天瀑布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被评为“中国最美的瀑布”,“广西十佳景区”等荣誉称号,是广西的三大标志性景点之一。举办中国崇左(德天)边关国际文化旅游节,旨在依托大新县丰富的旅游资源,进一步促进崇左市旅游产业与东……[详细] |
花山岩画位于宁明县城西北25公里明江畔。创作于春秋时期,是骆越先民勤劳勇敢和智慧的体现。节间有大型开幕式晚会、对山歌等民俗活动,有艺术品、民俗摄影展以及经贸交易会等活动。崇左(宁明)国际花山文化节活动内容丰富,其中作为重头戏的万人公祭骆越始祖大典历来备受关注。祭祀大典旨在传承和发扬骆越民族传统文化,不断增强骆越后裔对根祖的认知和认同感。文化节期间,各种原生态的民俗文体活动穿插其中,别具一番情调。优……[详细] |
“侬垌节”是金龙镇边民长衣壮特有的节日。传统的“侬垌节”有祭祀天神,祈盼上苍来年赐福,寻求风调雨顺等之意。另外,开展民间文化交流活动,青年男女利用这次机会进行情歌对唱物色对象寻配偶,在“侬垌节”上选中对象后,回家后差媒去说亲。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这个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节日,赋予了新的内容,新的含义。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一,龙州县金龙镇双蒙村板池屯(美女村)的“侬垌节”都会隆重举行。那一天,天刚……[详细] |
大新县民族风情浓郁。宝圩乡板价、板禄村一带,村民的衣、食、住、行等都还保留原有的风俗习惯,村民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民风淳朴,演绎着边关民族民俗风情特色,长期以来一直吸引着海内外学者、游客前来考究。图为“短衣壮”男女青年在进行山歌对唱。……[详细] |
左江采茶舞为壮族民间节庆舞蹈,又名“壮采茶”,普遍流传于崇左壮族地区,主要是江州区以及扶绥县、龙州县。 以载歌载舞的形式反映人们的劳动和爱情,表现人们的欢乐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清光绪年间开始有传教和表演,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到二月上旬,恭贺新年,庆贺丰收,祈求太平,娱乐大众。 集体舞,主要内容是表现一年的农业生产劳动,主题是茶园劳动,故名。舞者有男有女,男者称茶公……[详细] |
观音诞是纪念观音诞辰的节日。在广西崇左市大新县宝圩乡,这个节日不仅热闹而且内容丰富。 观音又称观世音,在佛教和民间被奉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有求必应的菩萨。因其曾经发愿,任何人在遇到无论任何灾难时,只要一心虔诚念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时,即会得到她的救度——“观其音声,皆得解脱”,故名观音。 在中国寺院和民间,观音的塑像和图像多作女相。女相观音约始于南北朝时期,盛于唐代以后,民间妇女最崇拜“送子观……[详细] |
花鼓戏为传统戏剧,流传于扶绥县昌平乡、中东镇。花鼓戏《流衣失子》《花酷少》是新中国成立前从外地流入最早的剧目之一。剧本人物,乐器伴奏,分场次形式表演,一般20人左右。1943年流入中东镇上余村弄楼屯,第一代、第二代传人陆延章、杨其昌为了糊口招领本屯村民自排自演。每当春节、中秋节或者有人办喜事都请他们去演出。第三代传人韦连陪,1914年出生,高小文化。第四传人韦香昆,1944年出生,初中文化,是现在……[详细] |
崇左市的左州金山花炮节是广西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浓郁的壮族民俗风情。左州金山,古称左阳,又名金山寺。据说该寺建于明成祖永乐年间,由于建前在山上发现一个金炉,故名金山。建寺后有尼姑常住奉经,连日香火不断,至明成化十四年(1448年)将农历二月十九定为纪念日。每年这天,寺庙挤满了前来烧香的群众。人们或双手合十诚心祈福,或奉香礼拜,或求签占卜,都希望沐浴到节日的福音。全城舞狮舞龙、唱戏庆祝……[详细] |
壮族“拜囊海”可追溯到900年前,是壮族极其古老的民间歌舞节目。拜囊海节目已通过自治区“非遗”认定,现正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整个崇左市唯一申报国家级“非遗”的项目。它与广西靖西、那坡、德保一带流行的“嗝囊海(请囊海)”的节日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囊”即娘,“海”即月亮,“囊海”是壮语,即“月姑”之意,拜囊海即拜月姑。壮族拜囊海是广西壮族地区祭拜月亮的有规模有程序的妇女活动。壮族拜囊海……[详细] |
扶绥壮族《舞雀》当地壮语称为“某挪”,是壮族民间传统舞蹈。流传于扶绥县渠旧镇,驮弄村及周边村屯是其中心流传区域。当地惯称白鹭为“雀”,故又名为“白鹭舞”,是当地壮族在春节、婚礼、贺寿等喜庆日子用于庆贺的舞蹈,表达祝福吉祥之意。 舞蹈表现白鹭在野外的生活,表演时用木制雀头,外覆布制雀身,绘有羽毛,由演员套在身上模仿白鹭的形态表演。如飞翔、觅食、戏水、梳羽、栖息等。舞蹈形式质朴,动作简单……[详细] |
丰收节又名“十成节””八成节“。扶绥县农村在农历十月过丰收节,丰收节起源的年代很难推考,但从清朝后已十分盛行。农民们把丰收节作为仅次于春节的节日来过。因为此节是在农闲时,所以特别热闹。节日的前几天,人们就开始筹备酒肉等所需的食物,有的地反还要做糍粑。在节日那天,外地亲戚不用通知都自然前往捧场,即使是陌生的过路人,只要碰上也可以到场参加宴席。谁家客人最多表明他的亲戚朋友多、门路广;相反,谁家要是门庭……[详细] |
崇左市壮族天琴艺术亦称“唱天”“弹天”“跳天”,是“唱”“弹”“跳”融合的歌舞音乐,流传于崇左市的龙州、凭祥、宁明、大新、天等、扶绥,防城港市的防城区等地区,以及中越边境的越南岱、侬、傣族居住地区。2007年1月,龙州县和凭祥市联合申报的“壮族天琴艺术”被列入广西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龙州县的壮族唱天传播广泛,在内容与形式上既有传承又有发展,极具代表性。壮族天琴艺术渊源久远,是壮族先民……[详细] |
壮族侬峒节是壮族民众以“峒”为单位定期举行的,融祭祀祈福、聚会交友、对歌传情、商品贸易和文体娱乐为一体的传统大型节庆活动。“侬峒”,在壮族中直译为“下峒”,“侬”意为“下、举办”,“峒”既指平地、平原这样的地形,也指聚落空间和农耕灌溉空间,民国以前还是基层行政单位名称。峒还指代这个节本身,人们将参加侬峒节称为“出峒”。壮族侬峒节主要流传于广西中越边境左江流域的崇左市龙州、大新、天等、江州四县(区)……[详细] |
向都霜降歌节的由来“霜降歌节自古有,为忆长奶奇功勋。故事如歌年年记,哥妹再唱一百年。”深秋时节,在天等县向都镇霜降歌节上听到这首悠远回旋的歌,更听到许多山歌手用歌声追忆一个逝去的壮民族女英雄——长奶夫人,以及她率领民众抵御外敌、抗击朝廷镇压的不朽功绩。长奶夫人是谁?她与霜降歌节有何关联?广西有两个霜降歌节,分别设在大新县下雷镇、天等县向都镇,其渊源相似,都是为了纪念长奶夫人,距今已逾百年。相传,长……[详细] |
在天等西南部乡村,至今仍保留着一个最古老、最隆重、最热闹的壮族民间节日——“龙垌”。“龙垌”是方言土语。“龙”是“下”、“下去”、“出去”、“去”、“到”的意思;“垌”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较宽阔的田地,二是指行政区划地名——一般专指当地人社会活动和生产生活活动的中心。“龙垌”表示“去”到“垌”那地方了。起初,龙垌的活动项目以祭祀求神、请灯祈福为主,比较单一。后来新增了舞狮跳桌、山歌对唱、聚客共餐、拔……[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