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 > 柳州特产

柳州民俗文化

  芦笙节是苗族人民喜迎新春,预祝一年农历风调雨顺、农业收的节日,是苗族地区最为普遍的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在水安太乡举行的芦笙节(又称为十三坡会)最为典型。其场面闹非凡,气氛炙热如火,充满着原始而古朴的狂欢情结。届时,随着十三声响亮的鸟枪声划破长空,十三位德高望重的“头”(领头人)举起十三碗糯米水酒,“呀一一呜”的欢呼声在满两三万人的场坪上此起彼伏。场内数千把大小芦笙即刻同时吹,刹那间笙歌响彻云霄、……[详细]
  古龙坡会既是一个集娱乐与商业为一体的盛会,也是传统民族体育运动会,一般在农历正月十六举行。主要活动内容有芦笙赛、踩堂歌、斗马、斗鸟、赛马、舞狮、对歌、鸟枪射击、芒蒿表演等。其中以芦笙赛和斗马最为热烈。届时,除苗族外,附近的壮、侗、瑶、汉等各族群众也都来参加。节期一般为期两天,头天入坡,第二天封坡,如遇好天气则长达三至五天。融水县香粉乡的古龙坡会最为出名,其举办地就在乡政府附近的一块约900平方米的……[详细]
  侗款能从遥远的年代一直流传到现在,即使它的法律效用今天已经消失,但作为一种珍贵的艺术,它仍然是侗族文化中一粒璀璨的明珠。侗族合款组织主要分布在湘、桂、黔三省交界的侗族地区,开始形成于原始社会末期军事民主阶段,它是以地域为纽带的村与村、寨与寨联盟的社会组织,其范围或大或小。“小款”是由一、二十个相邻的村寨组成;“大款”是由若干个“小款”联合组成。[宋]朱辅《溪蛮丛笑》中称“彼此相结,歃血为盟”,“缓……[详细]
  俗话说得好,“苗坡山上祭牛节,侗乡楼坪赛糯黑”,这是苗江河畔上的苗族同胞和侗族同胞的耳熟能详的话题。每逢四月八,只要你踏行苗江,走到三省坡下,不管是苗村还是侗寨,无论你-到哪,当感到困倦时,只要停下来歇歇脚,当你走进任何一家农户,都会尝到又香又黑的糯米饭和陈酿已久的酸鱼酸菜,再加上两斤重阳酒,肯定会让你感到回味无穷。四月八,是侗、苗两族一年一度的祭牛节,只是祭拜的风俗和方式不一。过节的前一天(四月……[详细]
  苗族传统节日中以过苗年最隆重、最热闹,苗年的时间没有统一规定,各地习惯不同,大致分三类:第一类以闰年的农历第十二个月的初一为年;第二类以农历十二月第一或第二个卯日为年;第三类以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年。一个自然屯的村民一般同一天过年,年节期三五日或七八日不等。苗年的活动内容很丰富,主要有:一是祭祀祖先。家家户户杀猪或宰鸡鸭,烧香放炮,祈年拜祖。二是吹芦笙踩堂。在本寨芦笙堂举行,男吹女踩,中青年男女都参加……[详细]
  高沙锣鼓:民间击打音乐的一种。因流传于柳州市柳南区太阳村镇西鹅村高沙屯而得名。曲目内容广泛,始于缅怀历史,祭奠先祖,后经不断演绎、充实,逐渐发展可表达祭祀、婚嫁、庆贺丰收、庆典等多种表演形式流承至今。共有10个板(曲),分别为:一帆风顺、二度梅开、三羊开泰、四季招财、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仙过海、久长世界、十全十美。打击变化多端,节奏鲜明,气氛欢快热闹。演奏场面尤为壮观,带有明显福建闽南……[详细]
  芒蒿节芒蒿,是苗族人民传说中的一种善良、健康长寿的动物。装扮芒蒿,则是苗族人民欢庆新春佳节的一种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芒蒿节,定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七在融水安陲乡举行。每到节日这天,前来观看芒蒿活动的人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装扮成芒蒿的后生头戴芒蒿面具,身披芒草,手脚涂黑。化装就绪,随着一声鼓响,芒蒿们从山上狂奔而下,人们不约而同地鼓掌欢呼。然后,在人群中跳起粗犷、豪迈、奔放的芒蒿舞。芒蒿舞不用乐器伴奏,……[详细]
  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红水乡高文村,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红水乡高文苗寨都会举行传统的“烧鱼节”,众村民欢聚一堂,举行芦笙踩堂、烧鱼、野餐等活动。烧鱼节当日,当地村民从四面八方来聚会,一起观看芦笙踩堂等传统文化活动,烤田鲤、吃野餐,享受丰收喜悦。……[详细]
  闹鱼节是良双村苗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十六举行,以示人们对睦邻和谐、生活美满的追求,有预祝丰收之意。闹鱼节当日,苗家儿女从四面八方赶来,集中到良双村的小河里放鱼、抢鱼,在炎炎夏日里消暑纳凉,其乐融融。……[详细]
  在广西融水县周边的苗族多数自称为“dabmub”音译“搭姆”,这一类的苗族衣服以黑色为主调,故又别称“黑苗”。其实就是用蓝靛自己染 的石青色布来缝制衣裤,这种布大都是他们自己纺织的,它的色泽与一般的机织布印染有所不同。自染布的制作极为讲究:将织好的白布先蒸一次,然后用蓝靛染色,一般要五洗、五染、五晒,还要用生鸡蛋清来上两次光。布染好后,把布放在青石板上用木椎把它椎平,一般一件衣服的布要锤打好几天。……[详细]
  芒蒿,是苗族民间传说中的娱乐神,是苗族人民勤劳善良、吉祥幸福、健康长寿的寄托。芒蒿节则是苗族人民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安陲乡至今仍保留着这一古老的民间传统节日。传说古时候,苗山人烟稀少,恶兽猖獗,病疫蔓延,苗族人民深受其害。有个苗族后生决心为民除害,便制作了一副凶神恶煞的假面具戴上,身上披着芒草,手脚涂锅煤,变成“芒蒿”,出没深山和村落,砍杀凶顽,驱赶邪魔,他走到哪里,哪里就人畜兴旺,山寨活跃。……[详细]
  砍旗,苗语叫“斗质”,其实是收旗,不过要经过一定仪式“砍”才能“收”。这就是良寨乡苗侗族群众由来已久的传统节日。相传三国时期孔明为了平乱安邦,发明芦笙供给苗族群众娱乐,苗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十分喜爱和拥护。后来芦笙发展越来越多,仅苗山“十里长坡”,即今贵州的安里、湾里、根里、中里、潘里、斗里、台里,以及广西的大里、国里、林里(包括林浪、林姑、高棍、及格等)就有五千把。集中吹奏的地方是“邓背”(苗语),……[详细]
  安太乡地处融水苗族自治县中部,元宝山麓脚下,坡会于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三举行,故称十三坡。十三坡会点距乡政府所在地0.5公里,四面环山,绿树成荫,开阔的田垌里竖着十多根芦笙柱,一年一度的坡会活动就在这里举行。坡会当日,四邻村民,八方宾客向中心点云集,节日气氛热闹非凡,高时达四万人众。坡会活动内容多姿多彩,芦笙踩堂、斗马、赛马、斗鸟、民族工艺品展销,文艺演出等项目的展示,令人留连忘返,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详细]
  地点:柳城县凤山镇开山寺时间: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开山寺建于嘉庆年间,今已有约两百年历史,是广西四大名寺之一,在区内外以及东南亚享有盛名。每年农历二月初八释迦牟尼之家之日便是开山寺的庙会之时,庙会期间各地善男信女、游人香客云集开山寺,人数达十万人之众,烟火缭绕,人声鼎沸。……[详细]
  太平安乐寺庙会地点:柳城县太平镇安乐寺时间: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该寺始建于乾隆初年,香火盛旺,新中国诞生更是盛极一时。文革后寺院廊迹荡然无存。直至1994年,老法师发心率四众弟子重建了安乐寺。安乐寺是建在老虎岩的龙岩入口处,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便是该寺的庙会,这一天的香客达6万多人。全国各地的信男信女及游客们均可集此地共度盛会,在庙会现场,游客们不仅可以到寺庙烧香祈福,而且还可以欣赏到颇具地方特色的文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