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红河州特产

红河州民俗文化

  蒙自为历代兵防重镇。明、清以来,屯垦戌边将士与土著民族的不断结合,使得中原文化渐开蛮荒之地。随着改土归流的实施和中央王朝权力的不断深入,蒙自社会经济从土司奴隶迅速转入封建地主制。兴盛的科举制度又造就了一批批土著民族的知识分子,由此促进了边疆与内地的全面文化交流。蒙自彝族花灯就是渊源于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产生的。蒙自彝族花灯发祥长桥海边的彝乡辛乙孔村(即今雨过铺镇永宁村),传承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早在……[详细]
  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七,是云南屏边、蒙自、河口等地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踩花山”节。每到这个时候,来自各村各寨的苗族人民,潮水般地从四面八方涌向几个苗村寨之间的开阔坡地上。花山节一般在较平缓的地区举行,花场中竖立一根有数丈高的竹竿或树杆,这就是花杆。“花杆”是踩花山节的重要标志,一般选择挺直高大的青松或柏树,扎以鲜花、彩旗。每年,花山主持人就把花杆立好,让人先知道这里有花场。“踩花山”这天,首先由“花杆……[详细]
  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瓷,清有紫陶。建水紫陶,是云南省建水县的传统工艺品。建水紫陶烧制技艺源远流长,始自元末,至今已有九百余年的历史,在2008年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建水紫陶烧制技艺考究,原料中含有特殊矿物质,制作后能呈现紫红色或酱红色。主要工序有泥料处理、塑形、烧制、出窑、磨光等。塑形完全采用手工拉坯的方法,在制好基本形状后,一般要在表面黏贴各种立体装饰,并刻划出各式……[详细]
  “矻扎扎”节,也叫六月年,在每年农历6月中旬举行。是红河哈尼族人民盛大的传统节日,犹如汉族过春节一样热闹隆重。届时,哈尼山寨到处兴高采烈,热气腾腾。人们穿上五彩缤纷的节日盛装,成群结队的相聚到磨秋场,打磨秋戏耍娱乐,欢度节日。“矻扎扎”,其含义是迎接“俄咀”(一位仙人)到哈尼人间巡访,为哈尼人驱害降魔,祈求“俄咀”保佑山寨平安、人畜兴旺、五谷丰登。“矻扎扎”是哈尼族的六月节。在这个节日里,村村寨寨……[详细]
  红河县傣族传统制陶技艺红河县傣族土陶制作流传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迤萨镇坝蒿村。制陶工具由木陶拍、花纹板“来摩”、圆石“恒”、木板“达摩”、木槌“火恒”、锅底板“扁”等组成,原料是当地的灰色粘土。一般经过取土、晒土、碎土、筛土、和泥、制坯、晾晒、烧制等几道工序。制作品种主要有土锅、水缸、药罐、土盆、茶壶等。红河傣族土陶传承均为家庭内传承,且传女不传男,因此土陶制作全由妇女完成。从前,坝蒿村的……[详细]
  哈尼族奕车人共2万多人,全住在车普村一带。车普村哈尼族(奕车人)文化保护区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大羊街乡车普村,共191户,925人。人均耕地面积0.45亩,人均纯收入762元。海拔1437~1500米,倚坡踞岭傍田,梯田、樱花、棕榈、森林错综环绕,林中有神山、神树,村中有磨秋场、秋千场,生态环境优美。民居为等腰三角形瓦顶民居,有土木结构或砖木结构。奕车人女性服饰独特,上衣无领圆口成龟形,内……[详细]
  哈尼族梯田农耕礼俗,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元阳、绿春、金平、建水县的哈尼族村落。哈尼族梯田农耕礼俗体系严整、形态完备,包括建村立寨礼俗、开垦耕种礼俗、节庆祭典礼俗、人生礼俗、服饰饮食礼俗等5大类别。建村立寨礼俗规定哈尼族的民居和村落建立必须适应梯田稻作。村址的选择必须优先考虑森林茂密、水源充足的平缓山地,适宜垦殖梯田;民居以有利于稻谷的干燥和安全贮藏为基本建造原则。开垦梯田、四季耕……[详细]
  祭寨神林,是哈尼族所独有的标志性节庆活动--昂玛突节的重要内容,是哈尼族古老的生态文化表现。祭寨神林是农耕活动时序的分界线,对于哈尼梯田农耕生产活动的有序展开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哈尼人的宗教情感与自然亲近,人与人相互沟通的重要平台。这种传统活动对于保护哈尼族地区森林、村寨、梯田、江河四度同构的农业生态和人文生态的保护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2011年进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详细]
  花腰彝是生活在我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北部高寒山区的龙武、哨冲镇一带的彝族尼苏支系的一部分,现有3万多人。花腰彝的称谓来源与他们所穿的服饰鲜艳夺目、腰系绣花腰带的着装打扮有关。长期以来,花腰彝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灿烂、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服饰。花腰彝族的传统服饰做工精细又讲究,一个心灵手巧的姑娘,完成一套服装,往往要花三四年的时间。其中,需要掌握刺绣、挑花、散花、按花、扣花、穿……[详细]
  哈尼族长街宴,哈尼语称为“知交把”、“多交夺”或“资乌夺”,流传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南岸的哈尼族聚居区域。长街宴分为祭寨神长街宴、六月年长街宴和十月年长街宴3种类型,祭祀神灵、求神护佑稻谷丰收、感激神灵赐福人间、摆街心酒宴、吟唱史诗、体育竞技和歌舞狂欢等活动都包容其中。大型村落的长街宴长达数百桌,礼仪齐备,程序严谨,仅街心宴的酒席就划分为主席、副席和大众席。长街宴期间吟唱创世史诗、迁徙史诗和……[详细]
  云南花灯是由明清小曲和云南民间音乐、歌舞、方言音调结合而形成、发展起来的一个汉族地方戏曲剧种。在云南由于各民族共居,形成了云南花灯的多支派特色。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岔科乡白云村、普雄乡塔瓦、南庄羊街为代表的彝族花灯,是云南花灯中一个有特色的支派。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白云成立第一个灯会算起,已经历了五代传承。当地花灯的演唱已有百余年历史。建水县彝族花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融进了许多彝族……[详细]
  建水是中原文化与边民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之地,有500多年历史的建水文庙,是儒家文化得以在建水广泛传播的重要载体,建水历史上也因此具有了崇尚儒学的传统,为著名的诗书之郡,礼仪之邦。为隆重纪念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建水县从2005年起,将每年9月28日确定为“中国红河·建水孔子文化节”,其主题为“祭华夏万世宗师、展建水千载文明”。活动期间,举行规模宏大的开幕仪式及传统祭孔大典。2005年,建水孔子文化……[详细]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县西一镇起飞村委会红万村,地处弥勒县西一镇南部15公里处。红万村民小组由大寨和小寨组成,现有居民313户。人均耕地面积1.73亩。2004年人均经济收入1128元。红万村大、小寨现存民居有土木结构式传统民居、砖木结构式传统民居及砖混结构非传统民居3种,其中土木结构传统民居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保留的传统建房习俗包括择地基、选向址、选材料、锯圆木、竖柱、进新房等过程。红万村交通……[详细]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县巡检司镇高甸行政村共有农户108户,人口486人,人均耕地面积1.86亩。人均收入1778元(2004年)。这里居住的都是彝族阿哲支系。现存的传统民居包括土木结构、砖木结构、土掌房结构、石木结构传统民居等4种。生产生活仍保持男耕女播的传统劳作形式。传统建房习俗包括择向、选材、建新房、进新房等。彝族阿哲人的传统服饰具有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图案的特点。女子服饰从头到脚分为数种,……[详细]
   乐作舞,意为“大家一起跳舞”,发端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是哈尼族和彝族群众根据晒荞子而编跳的踩荞舞。哈尼族与彝族的乐作舞在名称上基本相同,习惯上统称为乐作舞,它们的音乐、步法基本相似。红河县这两个民族自古以来就会跳乐作舞,目前已经成为全民性民间舞蹈。乐作舞不限人数,但必须以偶数男女搭配围成圆圈来跳。伴奏乐器有笛子、巴乌、二胡、三弦、四弦、草杆、树叶等,配以手掌拍打节奏。目前已收集表现劳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