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西藏 > 那曲特产

那曲民俗文化

  丁嘎是比如县香曲乡的一个村名,因热巴舞最早起源于丁嘎村而得名,热巴是为了纪念藏传佛教历史上有名的禅师米拉热巴(公元1040-1123年)的功绩,所以人们便把这种舞蹈称为丁嘎热巴,丁嘎村民对歌舞有着特殊的情感,为使这古老的舞种在藏北永远流传,在古嘎艺人的要求下1984年丁嘎村组建了一支有16人组成的舞蹈队,对热巴舞及时挖掘整理,近几年来,随着丁嘎村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的逐步提高,丁嘎热巴舞得到了……[详细]
  藏族男子服饰各地基本相同,肥大是其特点。头戴毡制的礼帽或皮帽,帽子的式样较多,有喇叭形,还有露出前舌或双舌的,其中有的镂以金丝,光彩夺目,有的皮帽用狐皮缝制,颇为壮丽,内穿短衣,外穿大领开右襟、一股无纽扣的长袍,藏语叫“初巴”,其长过身,穿着时,头顶衣领,使长袍仪及膝益,扎上腰带,然后伸出头来,使上部“初巴”下垂,腰间可储物件;腰带系红色或其他颜色编织成的宽毛带,也有的是装饰精美的有口袋的宽皮带,……[详细]
  汉调桄桄又称汉调秦腔、南路秦腔、桄桄戏,是明代末年关中秦腔传入汉中地区与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结合而形成的梆子声腔剧种,主要流行于陕西南部的汉中、安康一带,并曾流传到川北、陇东、鄂北等地。汉调桄桄剧目丰富,传统剧目有七百多个,其中本戏五百六十多本,折子戏一百七十多出,其中《刘高磨刀》、《镔铁剑》、《夕阳山》、《水灌晋阳》、《红缨披》等百余种剧目为汉调桄桄所独有,《帝王珠》、《无影剑》、《呢喃阁》、《草……[详细]
  传统帐篷编制技艺(巴青牛毛帐篷编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黑帐篷通常是采用牦牛的长毛织成的帐篷料,即称为“日雅”的粗氆氇缝制的。制作粗氆氇是一件费时又费力的活,首先要从牦牛身上剪下厚实的牛毛,然后将牛毛梳理平整,接着将梳理平整的牛毛捻成线,最后再编织成形。搭建时,将帐篷顶部四角的琼塔(拉绳)拉向远处,系于钉好的木橛上,然后在帐篷中架一根木杆做横梁顶住棚顶,再用立柱支撑横梁两端,接着调整四周……[详细]
  藏医历来就非常重视藏药的原材选料,在藏药药材的炮制中,对矿物药材的炮制最为神奇。寒水石,可以通过不同的炮制工艺,使其药性发生不同的甚至相反的变化,从而产生多样的治疗效果,在藏药中,金、银、铜、铁、锡等皆可入药,但并不是直接入药,而是通过特殊的炮制技术,使其发生质的变化,成为有特定的治疗价值的药用有效成分。例如对铁屑的炮制,是将其放置在用植物配制的药液中浸泡35天,铁屑即化为黄泥一样的物质,这种物质……[详细]
  自2011年,班戈谐钦在藏北草原深处被挖掘而出并首次亮相-新年晚会,几-化部春节晚会、央视元宵晚会、外交部新年招待会等更大舞台的展演和传播,到2016年再次亮相“藏晚”,藏北牧区传统舞蹈——班戈谐钦,已经逐渐成为西藏的一个原生态文化品牌。经过5年的打磨,班戈谐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但更令人欣喜的是: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在不断加深、认识在不断深化、自信在不断增强。舞从草原来天湖纳木措辽阔宁静,神山……[详细]
  酥油不仅作为藏族群众打茶的绝佳美味和营养佳品,它也是藏民族指尖艺术的一道靓丽风景。酥油花,是藏民族独有的一种雕塑艺术,与壁画和堆绣并称为“藏艺三绝”。酥油花是各种雕塑艺术中独具特色的酥油塑造艺术,它是以酥油为主要原料制作成的艺术品,其塑造的工艺品,具有形象逼真、色彩绚丽、精巧玲珑等特点。酥油花是由酥油为原料制成的形色各异的雕塑。最常见的酥油花,就属每年-新年时,藏族群众每家每户精心布置在切玛盒上的……[详细]
  藏族民间有个谚语:“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千百年来,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民族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堪称嗜茶如命,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对上门拜访的客人,藏族同胞首先会敬上一杯浓香扑鼻的酥油茶。出门远行时,家人或亲朋好友会提着酥油茶前来送行,祝福吉祥如意。无论红白喜事,一壶酥油茶总会包含不同寓意,浓缩藏乡人家的别样精神世界。酥油茶不仅是藏族人民世代喜好的高原解渴佳品,也是藏民族文化生活的重要组……[详细]
  牦牛的被驯化、被畜养、被役使、被广泛利用,以及它的被精神化、被艺术化,是藏族文化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也是人类文明进程宏伟篇章中的一个传奇故事。研究表明,海拔2000-5000米的青藏高原是地球上牦牛的主要栖息地。牦牛被驯服和利用的最早证据出自距今近4000年的拉萨曲贡遗址。从该遗址0土的动物有绵羊、牦牛和狗的遗骸。由此可以推断,藏绵羊和牦牛是曲贡村民的主要肉食来源,牦牛和绵羊在当时饲养已经比较普遍。……[详细]
  《达布阿谐》据说是在公元1920年时群众在修建珠德寺时谱写的一首劳动民歌。创建人是第八世达布白玛白赞,当时他编剧的民间制作《达布阿谐》三十多集。《达布阿谐》不但是农牧区广为流传,乃至在全区属于较有名望的民间文艺精华,达布阿谐于2008年6月7日被批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详细]
  多彩节庆在每年的七八月举办的“娜秀民间文化艺术旅游节暨冬虫夏草交易会”,通过文艺演出、旅游推介、经贸洽谈、商品展销、虫草交易、招商引资等系列活动,以节会弘扬文化、以文化助推旅游、以旅游加强交流、以交流促进招商,展示比如的新变化、新气象、新面貌,展示比如安定和谐的好局面,展示比如美好的发展前景,提升比如县在区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继续弘扬娜秀民间传统文化,丰富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其中具有极大影响……[详细]
  比如服饰具有独特的娜秀服饰特色,其中男的以虎皮、豹皮为主,突显出高原男子的威武于矫健,而女的一般以貂皮为主,突显出高原女子的婀娜多姿。……[详细]
  “尼玛”系藏语,意为“太阳”的意思。位于那曲地区班戈县的尼玛乡,是谐钦的故乡。历史上,那曲地区班戈县尼玛乡的青年男女有相聚跳谐钦的传统。无论是在农活结束还是逢年过节的时候,牧民们都会在辽阔草原上酣畅起舞,任由靴子在大地上敲出回声。据相关史料记载,谐钦的表演形式极为丰富,习惯用多种肢体语言和唱腔来表现羊群吃草时的动作,并把它们比喻成花草树木等生活中常见的美好事物,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放羊生活变得生动活泼……[详细]
  西藏地域辽阔,由于地理环境气候不同,自然条件差异很大,为了适应自然环境和不同的气候条件,各地区都具有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藏族服装以藏袍最为常见。城镇居民喜欢用高级毛料制作藏袍,农区用氆氇,牧区用毛皮。藏服之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是腰带,除了腰带之外,西藏藏族妇女的邦典也极具特色。另外,藏族同胞也喜欢戴帽,多为毡帽、皮帽和金花帽,而藏族同胞穿的鞋被称之为藏靴。藏族同胞的饰品以发饰、耳饰、胸饰、腰饰和手饰为……[详细]
  在西藏,锅庄以那曲锅庄最为有名。那曲锅庄时逢节日、庆典、婚嫁喜庆之际,旷场上、庭院里男女相聚。男性着肥大筒裤有如雄鹰粗壮的毛腿,女子脱开右臂袍袖披于身后飘逸洒脱。男女各站一边拉手成圈分班唱和,通常由男性带头启唱,歌声嗦亮穿透力强,舞群和着歌曲作“甩手颤踏步”沿圈走动,当唱词告一段落后,众人一齐“哑”的一声呼叫,顿时加快速度,撒开双臂侧身拧腰大搓步跳起,挥舞双袖载歌载舞,奔跑跳跃变化动作,尤以男性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