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渭南特产

渭南民俗文化

  合阳跳戏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属于社戏性质,演出时没有唱腔,不用弦乐伴奏,只用大锣、大鼓、铙钹和唢呐,演出者用“说”和“吟”完成“唱”“白”任务,与观众沟通的主要方式是较机械的古代汉族民族舞蹈动作。跳戏剧目多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榜》《杨家将》等以武打见长的内容,也有如《玛瑙杯》一类的,被称作“文跳”。跳戏剧本台词简洁,雅俗共赏,多为四句七言。合阳跳戏也称“踏戏”或“杂……[详细]
  老庙老鼓是中国民间普及率很高规模很大的一种自娱自乐形式。其阵容大至50多盘鼓100多名鼓手、钗手以及旗手等;小为一盘鼓,三四幅钗,十数八个人。金粟山前老庙一带的村民的先祖们,得天独厚的受到战鼓的熏陶。他们取战鼓壮军威、鼓士气之精髓,用以祀神祭祖。至清朝末年,这一带仍盛传着鼓乐“迎神”、“祭神”和“送神”的盛大活动。老庙老鼓是民间普及率很高规模很大的自娱自乐形式。其阵容大至50多盘鼓100多名鼓手、……[详细]
  华山太极拳是我国古老的养生拳术之一,以孟子的“养浩然正气”为养气理念,以大极图的动化为道,阳主气,阴生形,用心意表现出的一种自然运动姿势,阴阳不见面,达到阴阳平衡。由孟氏后裔与华山真人口授心传,在华山脚下,几经衍变,薪火相承,成为华山地区独有的拳种,迄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华阴县志》、《洞天记》记载“华山太极总仙之天,即少嗥为帝,治西岳”证明华阴就是华山太极拳(剑)的创始扎根发祥之地。战国后期,……[详细]
  跑竹马,也叫竹马社火。官池镇(原石槽乡)伍家湾村的群众年复一年在正月十五“跑竹马”,一庆旧岁丰收,二祈新年人财两旺。据耄耋老人讲,伍家湾跑竹马的历史大约有一百多年,记得1925年那次的跑竹马规模最大,那时村上有个名叫“老庄子”的老汉一生喜欢热闹,每次跑竹马他总是社火头。后来技艺代代相传,到现在已有三代传人。“跑竹马”先从“烧社火”开始。正月初七过后,好热闹的人就开始筹划实施“烧社火”。天黑风静的晚……[详细]
  谷雨祭祀仓颉起于何时无人考证,祭祀历经数千年,而约定成俗。在陕西白水史官乡每年谷雨都要举办仓颉庙会,并于谷雨这天公祭或民祭仓颉。国民党元老,中国近代著名书法家于佑任先生,民国九年谷雨节,在参加仓颉祭祀活动时,曾挥毫题下了“文化之祖”的牌匾;国民党将军朱庆澜民国22年在参加谷雨祭祀并视察黄龙山垦荒后,捐资修缮了仓颉墓并亲书“画卦再开文字祖,结绳新创鸟虫书”的名联。仓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劳动者的创……[详细]
  面花,也叫“礼馍”、“花花馍”,相传是由古代金石礼品和图腾演化的产物。每当民间四时八节,生婚寿葬,农妇用白面,以针线、梳子、剪刀为工具,靠巧手揉捏出花、鸟、虫、鱼、猪、狗、鸡、鳖、蝙蝠、青蛙、人物、建筑物等千姿百态的一种民间塑艺,造形拙扑,意态纷呈,栩栩如生。尤以虎的造型最佳。寄托着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大凡若需送喜庆、节日、祭祀多种规格的礼馍,以表……[详细]
  “血故事”又名“马故事”、“车故事”。“血”有“震妖、祛邪”之意。民间以血故事为载体,用朴素的正义理念,颂扬“除暴安良”,为民除害的“侠肝义胆”。用血的故事来警示后人,昭示着“德之美”、“品之高”的真善美,祈求槽头兴旺、五谷丰登、五福临门。雷长庚,清同治年间雷氏血故事传人,曾与雷应史创立了颇具规模的“姚公镇西沟血故事社火会”。并立有会训:“非正直人不传,非本族人不传。”每逢正月十五、正月二十三和农……[详细]
  在同州一带有正月十五放天灯的习俗。正月初五刚过,孩子们嚷嚷着晚上要打灯笼的时候,村里好热闹的大人也不甘寂寞了,开始忙着放天灯了。先是糊天灯。把一根长铁丝弯成一个锅口大的圈,中间用两根铁丝“米”字交叉着扎紧,再找几根竹篾儿等距离扎在铁丝圈上,做成一个倒扣的大水缸状的骨架,然后用麻纸把骨架除铁丝圈这一面外全部糊起来,天灯就做成了。放天灯是过年时村里最热闹的事。待到夜幕降临,人们小心翼翼地把糊好的天灯从……[详细]
  韩城是“司马故里”。居住在嵬东乡徐村的司马后裔祭祀先祖的习俗在中国大地上绝无仅有,独一无二。徐村的司马后裔不姓司马,而姓冯、同。两姓族人一直有着“冯同一家”、“冯同不分”、“冯同不婚”的规矩。清明祭祀,两姓共进一个祠堂,共奉一个祖先,共称司马迁为司马爷。徐村人祭祖的气氛也与众不同。清明节,冯、同两族人象过年一般喜庆。巷道中搭建柏枝牌楼,红绸横额上写着歌颂先祖的联句。村巷中彩灯高悬,入夜则通明如昼。……[详细]
  东庄神楼是陕西省的传统民俗文化。是全国独一无二的社火奇葩,被誉为社火之王。闯神楼是用于民间祭祀活动的一种艺术形式,是韩城社火队伍中最威武的项目之一。韩城东庄神楼原为西庄镇特有的祭祀法王、祈雨求福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现演变为韩城社火艺术形式。每年正月十五,西庄八社迎神于村,清明节则送神还庙。表演时队伍前边以火铳开道,村牌、对联紧随其后;下来是道锣、大号;再后是三、五拨锣鼓和围绕锣鼓的五彩花杆。中心部……[详细]
  铁里芯子是陕西省渭南市的民俗文化,属于杂耍技艺。芯子是当地工匠精心设计制造的木质框架,以规模及剧情不同,彩饰成亭台楼阁、石桥彩虹、山川、云端或花卉等,精雕细刻,造型优美。踩芯子的人物往往高悬空中,看不出立足之处。这时靠底座中伸出的那根“芯子”的铁杆作为主杆支撑的。抬轿上面有高七、八寸,宽五寸的小平台,最上端为扮演人物打置了一对脚踩的铁耳,还为人物打置了T形铁腰卡,把人物与铁杆用布带紧紧捆为一体,妆……[详细]
  血故事又称马故事、车故事。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血有震妖、祛邪之意。蒲城当地民间以血故事为载体,用朴素的正义理念,颂扬“除暴安良”,为民除害的“侠肝义胆”。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作为一种民俗,用血的故事来警示后人,昭示着“德之美”、“品之高”的真善美,祈求槽头兴旺、五谷丰登、五福临门。雷长庚,清同治年间雷氏血故事传人,曾与雷应史创立了颇具规模的“姚公镇西沟血故事……[详细]
  蒲城石羊道情是一千多年前盛唐道教音乐的活化石,又是独具特色的传统曲艺艺术。蒲城县地处陕西关中平原东北部,兼具丘陵、台塬、平川地貌,盛产小麦、玉米、棉花、酥梨,是国家级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国家授时中心所在地;桥、景、光、惠、泰五座唐陵神道石刻甲天下;距古都西安110千米;西延铁路、京昆高速公路西禹段穿境而过。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蒲城石羊道情曲艺历史悠久。相传起源于唐教坊之法曲,中唐时期,戏剧鼻祖唐……[详细]
  华阴迷胡是陕西华阴当地的一种汉族戏剧艺术,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华阴人过去一直把当地的“迷胡”叫曲子或小曲,可见它还不属于完整意义上的戏剧。“地摊子”是华阴迷胡最具有典型性的演出空间,俗名也叫“板凳曲子”,其特点为叙事性的套曲演唱,因此也叫清唱曲子。华阴迷胡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以其音乐旋律来看,它与先秦时期的郑声应该有不解的传承血缘。华阴古属郑国,《诗经》上说的郑声是当时流传于民间的民歌……[详细]
  澄城县堡城村“刀山”创建于1933年,由堡城村村民焦刘宝、焦彩茂二位老人根据民间杂技“扶老杆”改进而创建的。1934年正月二十三日第一次扶起了史无前例的双杆“刀山”。一直传承,已举办了八届“刀山”艺术节。其特点是悬、高、利、奇、险、美。“刀山”虽不到百年历史,但其阵容和表演形式,在古人的基础上,技高一筹,充分显示堡城村人民群众的胆量和聪慧。历史渊源堡城“刀山”创建于1933年,由堡城村村民焦刘宝、……[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