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 > 庆阳特产

庆阳民俗文化

  庆阳市处在大西北的东部,黄河中上游流域的气候环境和山川、塬峁、丘陵、山梁、峻岭相互错落的自然环境不但适应各类生物生存,更适宜于农、牧、林等生产活动,是古人类繁衍生息的地方。地处董志塬腹地的庆阳市西峰区,是先周远祖公刘教民稼穑,开创中国农耕文化的发源地。远古多民族居聚地文化相互交叉、冲撞的族帜崇拜物柔韧地遗存在了民俗观念形态里。多构造的先天地理环境形成了一种特殊人文环境,加之交通经济等封闭因素,使得……[详细]
  地云子,又称荷花灯舞或“地围围”,据初步考证,晚清时的环县就有社火活动,清末明初大盛且有一定规模,地云子那时就是环县社火0类拔萃的舞蹈形式。地云子表演都一般是十几岁的少女,4人至8人不等,表演时,舞者身着五彩缤纷的衣裙(当地有些社火队中也着秧歌服或彩衣),手挽长长的草绿色纱带,肩膀挎有荷花盘的两条背带,(背带长以荷花盘刚离地面为宜),唱着《扬燕麦》小曲缓缓步入舞场,做出“蛇形”、“8字形”、“十字……[详细]
  民歌即民间歌谣,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环县民歌源远流长,婀娜多姿,远在周代,庆阳就产生了吟咏古豳社会和先民生活的诗篇,如《豳风•七月》、《大雅•公刘》、《小雅•采薇》、《豳风•东山》等等,他们或表现农夫劳作的苦乐,或抒发戍卒思乡的情怀,或歌颂周先祖的功德……这些歌谣都收录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之中,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环县民歌的发展……[详细]
  环县香包绣制应属庆阳香包绣制之一脉,是中国远古文化科学的历史缩影。其渊源也可从三个方面去追溯:一是:中华医学鼻祖歧伯曾运用中草药防疫驱瘟,教民将配制成方的草药盛在用布绌成的口袋里随身携带。二是:据历史文献对”绌”字的解释,即缝制和含有松紧屈伸的意思。从庆阳地区大量旧、新石器时代遗址和文物考证,推演”绌绌”是人类童年为衣饰文明创造的一种稚拙工艺,即用打磨的骨针将兽皮绌成能松紧屈伸的衣服,遮饰身体。三……[详细]
  环县剪纸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陇东黄土高原历史悠久的群众性传统民间艺术活动,它的作者大都是劳动妇女。剪法有粗放和细腻两种风格,内容上延袭了陇东剪纸的纹饰图样,保留了中国最早的文字艺术符号和阴阳五行哲学思想。造型讲究工整对称,线条简洁流畅,内涵以历史传统和生活装饰图案为艺术源流,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品味较浓。环县剪纸与环县窑洞民居和历史文化习俗相依相随,不论婚丧嫁娶,岁时节令,剪纸都与人们相伴始终。工……[详细]
  环县皮影雕刻大致经历了传播、接受和发展三个阶段。早在20世纪初期,陕西一些皮影艺人行艺于环县,他们之中有皮影雕刻艺人,也有皮影演唱艺人。其中陕西西路皮影代表艺人尚线匠(其名不详)曾为解长春雕刻影箱;敬乃栋曾请乔线匠(其名不详)到家中长达三年,为其凿刻影箱;合道乡赵崾岘村赵贵廷的老影箱,亦是20世纪初请乔线匠所刻;20世纪20年代前后,陕西皮影演唱艺人屈李刘和陕西礼泉县石鼓赵村一姓何(外号跛骡子)的……[详细]
  道教创立东汉时期,并有了自己的庙宇(宫、观、洞、院),也有了专业从教人员和祭祀活动。这种专在庙宇进行的斋醮仪式活动(法事)则须有各种乐器和乐曲为它服务,即今之道教音乐。环县各乡镇差不多都有民间道人(阴阳)做各种斋醮仪式、祭祀鬼神、祈禳禁咒活动,也成为道教音乐的传承者。环县四合塬东老爷山是元朝时修建的道观,道教活动十分昌盛,并向四周进行传播。按流派分为中宫、东宫、南宫、西宫和北宫等五宫,至今仍有中宫……[详细]
  唢呐本不是环县的“土产”,据史料记载,在金代它由波斯、阿拉伯国家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先在官府中流行,到了明代才广泛流传到民间。据明代乐蟠人侍郎韩鼎编篆、清乾隆二十六年由知府赵本植再行修订的庆阳府志记载,鼓乐已是明代婚丧习俗礼仪中的一部分。明人沈德符《野获篇》曾言,嘉、隆年间所兴《寄生草》、《粉红莲》、《银纽丝》等曲,在环县唢呐中也有同名曲牌,可见环县唢呐在明代已广为流传。环县唢呐从清代开始逐步成熟……[详细]
  木钵庙会与兴隆山庙会一脉相承,都是无量祖师庙会,木钵庙为兴隆山无量祖师的歇马凉亭。因此,兴隆山庙会上的万灯会与木钵三月三日庙会万灯会一脉相承。万灯会的民间信仰习俗约产生于元末明初。①每年360天,用灯361只,钩城后,通过道士诵经,神仙开路,游客万灯后,一年360天天天平安。取前景平安光明,道路曲折之意。②万灯用八卦中乾坎艮震巽离坤兑8门。乾门为生门,占据西北方向,8门即休门、生门、伤门、杜门、景……[详细]
  新石器时代,环州(环县古称)地域即有了“夫妻之道”,从周祖移居凤城庆阳开始,环江流域便有了男婚女嫁的礼仪,先秦两汉时,婚礼逐渐完毕,唐宋之时(公元618-1279),婚礼习俗基本形成,并绵延至今。主要形式:1.牵线。农村男女大了,媒人从中说合,诸事完妥后,择日相面。2.相面。男女双方约定时日,请来媒妁,然后双方见面。3.挂锁。诸事商量妥当之后,即在媒人主持下,男女双方举行婚姻挂锁仪式,并商定彩礼及……[详细]
  环县自从有了社火便有了亭子,原来称为“高台”,由四个人抬木头架(类似轿子)木头架上方放上磨扇,磨扇中间的孔里插上亭架。解放后,尤其是农业社里有了手扶拖拉机,“亭子”也由人抬转为车拉,手扶拖拉机后是四轮拖拉机、三轮车,当然车上拉上的是碌轴,碌碡的中心插上亭架。由于亭子在社火表演是主要用于上街-,供人们观看,所以人们在装亭子时尽量出奇、出新,人物、故事情节尽量生动完整。所以装亭子时都要尽量注意保密,尤……[详细]
  环县黄酒历史悠久,大约产生于明代,因为原料(粘糜子)产量充足而质优,千百年来,兴盛不衰,在环县山区农村十分盛行。改革开放以来,黄酒已登上大雅之堂,成为过年过节、酬亲厚友的理想酒品。目前黄酒酿造技艺已进入了持续发展阶段。制作流程:1.选料。即俗称采曲,每年农历七月七日,用小麦加工磨成块瓣,用“细香草”农山药水拌好,做成方块,放在炕角1个月,称发曲。2.装酒。农闲十月以后,将粘糜子水泡后蒸熟,将采来的……[详细]
  兴隆山在环县俗称东老爷山,其无量祖师庙宇,约修建于明朝中叶,后经明、清、民国几代几次大规模修缮,2008年环县又进行了大规模维修,所在地也称兴隆山公园。因兴隆山处于陕甘宁三省交界地带,素有“鸡鸣闻三省”之称,每年农历三月初一到初三日便是庙会日,三省民众云集,商贾汇聚,善男信女,拜神祭祀,络绎不绝,热闹非凡。每年庙会期间,祭祀的戏一定用道情皮影戏连唱神戏三天,也有大戏团或马戏团助兴,每年农历二月最末……[详细]
  兴隆山的建筑砖雕图案是部形象化的史书。从兴隆山砖雕的表现和在建筑物上的使用布局来看,一是砖雕本身从构图到制作都十分精细,就使用布局来看,最明显的特点是密集、繁琐。这些特点反映出清代图案艺术的文化走向,这种文化走向的诞生主要来自官方建筑的范例导向。清代的建筑装饰图案必须遵循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这一习俗。因而兴隆山建筑物上的砖雕图案,尽管精雕细刻,使用密集,但寓意吉祥,如猴子形象,表示封候,五个蝙蝠形象……[详细]
  在我国自唐代开始历经宋元,儒、释、道三教各流的历史进程沿续近千年,其间有曲折变化,但三教合流混同的总的历史趋势没有改变。环县兴隆山以道教无量祖师为第一尊神,因此其壁画也以描绘道教神话故事为主,儒、释故事合流混绘,是三教合流混杂这一宗教历史发展进程形象化的体现和反映。绘制是依据壁画“粉本”而绘,布局合理,主次分明,以丰富多变的线条把人物的形象服饰、建筑,山石花草树木等完美地勾画出来,动笔如行云流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