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湘西州特产

湘西州民俗文化

  酉水船歌是流传于酉水流域的一种口头文学,它历史悠久。夏商时期即有槽船在酉水河中摆渡和进行短途运输。里耶出土的秦简、《禹贡南条水道考异注》及屈原的《涉江》中均有有关酉水船运中关于酉水船歌的记载。沈从文在其《白河流域的几个码头》:“风滩茨滩不为凶,上面还有绕鸡笼”,记录的便是酉水船歌中的滩头歌。酉水船歌是酉水流域船工们即兴演唱的一种劳动歌,主要表现为喊、唱、吼等带有远古气息的演唱形式,表现的船工们与自……[详细]
  接龙舞诞生在苗族古典祭祀仪式中。早期的接龙是苗家请巫师祈福,求龙神保一方平安,五谷丰登、治虫防灾的法事。1954年麻栗场的石成鉴、石成业等对原始的接龙仪式改编成舞蹈。花垣接龙舞曾于1956年参加北京全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获得一等奖。接龙舞由此流布开来,湘西州境域苗族聚居区都有跳接龙舞的习俗。接龙舞除了展示姿态美、语汇清晰以外,还展示了苗家妇女的服饰、银饰,是一束集舞蹈、风俗、服饰美等为一体……[详细]
  苗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在武陵山区的林莽间自强不息,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一般都居住在交通闭塞,群山环绕的恶劣环境,但是凭着苗族人民勤劳勇敢、聪明智慧,不仅创造了难以胜数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灿烂文明的民族文化,湘西苗族服饰绘画就是其中之一,它主要分布在保靖的水田河镇、葫芦镇、夯沙乡。湘西苗族服饰绘画历史久远,对研究苗族人的历史、文化、生产生活、商品贸易有着不可轻视的重要价值。历史价值:记录苗……[详细]
  土家竹雕是湘西土家族雕刻艺术中一种以传统土家雕刻与土家族特色建筑物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吸取传统竹雕工艺之精华,纳木雕,石刻之技术于一体,以土家族的各种特色建筑物为创件作题材,把土家族的特色建筑微缩于掌上。现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土家吊脚楼》、《凉亭桥》和《摆手堂》。土家竹雕系例作品均以湘西优质楠竹为材料,用常用的竹刀、手据、斧子、锤子、凿子及自制1毫米宽的斜凿等30多种工具,精心雕刻而成,其造型……[详细]
  花垣县地处湘、黔、渝三省(市)交界处,面积1108.69平方公里,总人口27.7万人,其中苗族人口占78.6%,为全省苗族聚居县之首。花垣山清水秀,险奇秀美,独特的苗族人文环境,承传和发扬了古老的苗族花带。花垣苗族花带,是苗族东部方言苗语区花带的杰出代表。现存的花带起源于古汉书上记载的南蛮“断发纹身,以示与龙蛇同类,免其伤害”的传说。苗族花带是在农耕社会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苗族人民民间手工技艺,是苗族……[详细]
  保靖县,地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部,云贵高原东端,武陵山脉中段,素有“陶城镁都”之称。境内丰富的紫砂泥、镁质瓷泥(黑陶土)、高岭粘土、叶腊石、硅石、硅灰石、长石风等陶瓷资源,为我县发展陶瓷技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陶瓷工业已发展成为我县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主要分布在保靖县境内的迁陵镇、碗米破镇、复兴镇、比耳镇、野竹坪镇压、大妥镇、清水坪镇、毛沟镇、葫芦镇、龙山县、古丈县等同属于云贵高源东端……[详细]
  土陶,在龙山县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很厚有民族文化,从我县境内历来出土的文物中得到证实,早在新石器时代,土著先民就制作了灰陶、黄陶、黑陶、白陶、彩陶等古陶器。龙山陶矿资源十分丰富,大都分布在太平山、新城、石羔山、华塘、三元、洗洛、白羊等地,面积高达50多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12%。据《龙山县志》记载:“陶瓷在明清时,颇有盛名,与醴陵窑齐名”,也正是这个时期,龙山土陶从繁荣走向衰退。1958年,……[详细]
  苗族团圆鼓舞流行于古丈县河蓬乡民族传统舞蹈,产生于汉代之前,源于苗族古代祭祀活动。据《古丈坪厅志·民族卷》记载:“刳长木空其中,冒皮其端为鼓。使妇人之美者跳而击之,择男女善歌者,皆衣优伶五彩衣,或披红毡,戴折角巾,剪五色纸两条盘于背,男女左右旋绕而歌,迭相和唱,举手顿足,名曰跳鼓藏。”这是祭祀性的歌舞活动。随着时代变迁,团圆鼓舞从祭祀中分离出来,成为苗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歌舞表演样式。新中国建立初,古……[详细]
  挑花,俗称数纱,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苗族地区流传久远的民间工艺。它有别于绣花,从第一针起,所有的走针引线,全在布料的表面挑花行针,是苗族妇女娴熟的手工技艺。苗族妇女自己纺纱、织布,织的布叫“家织布”。因手工纺纱,不像现在机织布的纱那样细匀,家织布的纱较粗。因此纵横分明,经纬清晰。用家织布做头帕,长约丈余,宽1尺左右,头帕上有各种花的图案。挑花是在家织布头帕上,挑出各种不同的花样。挑花的……[详细]
  绺巾舞为苗族祭祀性舞蹈,以手拿的法器(绺巾)而得名。多用于傩愿、接龙、椎牛等祭祀活动之中,流布于湘西州花垣、凤凰等苗族聚居县。花垣司刀绺巾舞是起源于湖南花垣县的一种祭祀舞蹈,现发展演变成民族群体性的娱乐舞蹈,其舞蹈寓意是压邪、镇恶、灭害、除灾、谢神、还愿等。2008年,苗族绺巾舞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几千年来,苗家人创造了鲜活的苗族文化,在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苗族……[详细]
  木偶戏俗称木脑壳戏,是流传在湘西北的一种古老而稀有的剧种,它是在土家族的祭祀戏、青苗戏、土地戏的基础上,不断吸收荆河戏、辰河高腔、汉剧等戏曲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地方剧种,多在院落、坪坝支庐围帐演出,民间俗你“矮台班”。据湘西州《文化志》98页载,“木偶戏传入境内约有300年历史”。龙山县的洗车河、贾家坝、猛西湖等地至今还保存着这一古老的戏曲艺术。龙山木偶戏属杖头木偶,最早见于清嘉庆年间创办的洗车河镇东……[详细]
  酒鬼酒酿制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湘西北酉水流域的考古发现,及大量的历史文献证实:它起始于春秋战国,初雏在秦汉,基本成型于唐宋,成熟在明清,并臻于完美。千百年以来,一直是湘西地区少数民族普及面最广、影响最深、工艺最完善、口感最好的民族民间酿制技艺代表。酒鬼酒酿制技艺民间俗称“烧酒”,主要使用高山云雾糯高粱、优质山泉为原料。其中传统的酿制工具使用古老的天锅、地锅相接,充分利用丰富的地理微生物环境。采用“……[详细]
  沅水是大自然造就的一条神奇的河流,是湖南四大河流之一,它发源于云贵高原,穿过高山峡谷,流经贵州、湖南的几十个县(市),汇入洞庭湖,然后缓缓注入长江。在沅江水域流传着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盘瓠与辛女传说就是流传的最为广泛、影响最深的神话故事之一,这个传说不仅在很多古书里有很详细的记载,而且至今还在苗、瑶等少数名族中广为流传。盘瓠与辛女的神话故事发源于泸溪县,流传于各乡村和梁家潭乡、八什坪乡、潭溪镇、洗……[详细]
  八部大王祭是流行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酉水流域保靖县、龙山县、永顺县、古丈县土家族民间的先祖祭祀活动,它祭祀祖先八部大王涅壳赖。于每年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三日或六月六土家年进行祭祀。“八部大王祭”在土家族中世代流传,由来已久。八部大王庙碑叙述其历史沿革说:“首八峒,历汉、晋、六朝、唐、五代、宋、元、明,为楚南上游……故名为八部者,盖以威镇八峒,一峒为一部落……”说明当时土家族地区共八个区域“峒”……[详细]
  古丈跳马节流行于湖南省古丈县古阳镇太平村和双溪乡宋家村及其附近土家族聚居的村寨。土家族跳马节内容非常丰富,包括许马、择日、扎马、操旗、调年、驾马、西可乐、出马、祭神、跳马、烧马、抬老爷、审老爷、烧老爷等内容。2008年,古丈跳马节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古丈县古阳镇由原古阳镇和城关乡合并组成,是古丈县政府所在地。古阳镇位于古阳河畔,是个典型的山区小县城,土家族人口占一半,县城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