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 > 桂林 > 阳朔县特产

阳朔县民俗文化

  阳朔人把人们进行商贸交易的圩市叫闹子,习惯上把人们到圩市买卖办事统称赶闹子。大的闹子一般以乡(镇)为单位成圩市,一个乡(镇)就是一个闹子,现在阳朔县有九个乡(镇),就有九个闹子。这些闹子都按照民间约定的日子成圩市,每逢一、四、七日是杨堤、白沙闹子;每逢二、五、八日是葡萄、高田、福利闹子;每逢三、六、九日是金宝、阳朔镇、普益、兴坪闹子。这些圩市,时间最早的是兴坪圩,成于东汉三国时期,至今已有一千八百……[详细]
  福利五月八节:阳朔县福利民间的传统节日,中国农历每年的五月初八前后,由民间组织在福利镇上开展的民间文艺、体育及祭祀活动。五月初八:圩上各户扎起三尺六寸高的立式彩灯到镇上公公、婆婆庙前燃放,然后福利五月八(6张)祭祀两庙中的一百余尊菩萨并将其抬、抱于大街上-。随队-的有文艺、体育队伍,舞狮、耍牌灯、踩高跷、八仙纸扎、锣鼓篷、故事台、旱船等等。-完毕则是民间文艺表演(唱桂戏等)、体育活动(球赛、棋赛等……[详细]
  阳朔的社日分春社和秋社(立春第五个戊日为春社,立秋第五个戊日为秋社),一般在农历二、八月间。阳朔农村普遍流行有“做官三年不如耍社一天”之说法。因为在每个村子里,不分贫富贵贱,少则十户,多则二、三十户,为了互相办理丧事,在社日中都要聚会“吃社”(每户1名男子),并就一年中办理丧事立约,规定当年丧事每户对丧主助钱、粮数额,负责抬棺送葬则是义不容辞的。农村俗称“十友社”。凡不参加“吃社”的,则被开除“十……[详细]
  渔火节渔火捕鱼是阳朔民间传统的夜间捕鱼方式。叶竹排头挂着汽灯,利用鱼在夜间趋光的习性,划排于江中,引鱼汇聚,然后放下丝网将其团团围住,继而放下鸬鹚,渔夫在排上蹬排呼喊,并以浆击水,鸬鹚在水中箭一般穿梭,叼上鱼儿就露出水面引颈而吞(颈子被绳索套住,鱼儿吞不下),这时,渔夫伸竹篙把鸬鹚挑上竹排,把鱼儿挤吐进鱼篓。这种围渔方法一般是群体出现,少则八九张竹排,数十只鸬鹚,多则几十张竹排,成百只鸬鹚。竹排在……[详细]
  壮族山歌会每年的八月十五之夜,皓月当空,壮族男女青年三五成群,吹着木叶、唱着山歌,互相靠拢,以歌言情表意,有意者便相互结识,作为“恋爱”的开端,现在,壮族聚居的高田镇,许多青年们把会歌的地方选在月亮山,中秋之夜,山上山下歌声不绝,天上的月亮与山上的月亮相互辉映,共作月老,把许多海内外游人和附近城里的人们都吸引来了。“中秋之夜”成了阳朔州一大景观。阳朔居有汉、壮、瑶、苗等11个民族,各民族除有自己的……[详细]
  阳朔民间传说中,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这一天是牛王的生日。牛是农家宝,农民少不了。农民在这一天,对牛会格外珍惜和爱护。每年到了农历四月初八,早稻已插完,农民出于耕牛劳苦功高的感谢,都要特意慰劳一番耕牛。这天,农民各家各户犁耙高挂,牛轭上壁,保证让耕牛休息一天,并且还特意精心护理。一大清早,农户就将牛栏清扫干净,由主人亲自把牛牵到青草多的地方放牧,为牛洗刷污垢,梳蓖去牛虱。有的还则专门为老牛采来嫩草,洒……[详细]
  阳朔人俗称“七月半”又称“鬼节”,是纪念祖先的民间节日。过去,每年七月初八这天,家家户户就要把祖先的魂灵“请”回家中供奉于堂屋,一直供奉到七月十五晚,才把祖先魂灵送回山野,送的时候要在村边或者路口烧钱纸蜡烛和香。每到七月半,大人小孩都要吃粑粑,俗称吃“狗舌粑”。为何要吃狗舌粑,说法很多,已不可考,但流传下来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所谓“狗舌粑”,跟一般的叶子粑基本相同,都是用粑粑粉调糊成团状,蒸制而成。……[详细]
  民间对歌阳朔居有汉、壮、瑶、苗等11个民族,各民族除有自己的习俗、节日外,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擅长对山歌。不论婚丧嫁娶,还是逢年过节,每每摆起歌台,一比高低,直至通宵达旦仍不肯散去。这些山歌有谈情说爱的,有倾诉生离死别、崇尚忠孝的,也有谈古论今叙事的。唱者少则三、五人,多则几十人。尤以壮乡高田的中秋节对歌、福利龙尾瑶民的“歌堂愿”会最富特色。……[详细]
  阳朔全县有瑶民2400多人,绝大部分居住在福利镇龙尾瑶村。龙尾瑶的瑶民,史载来源于广东省肇庆府封川县猪记港。景泰元年(1450年),广西平乐府天宝县上北乡津平里的雷通天、李通地、雷五子等人纠众作乱,到处抢劫,乡民不得安宁。肇庆知府命令瑶民首领于同年润之月初三日领七姓瑶兵进剿,经瑶兵苦斗,杀死了雷通天、李通地、雷五子等人,平息了患乱。后来赵通添、邓德堂、郑元安、李元应等人被留守大源瑶和小源瑶,东至金……[详细]
  赏牌灯赏牌灯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形式,在阳朔县流传已有上千年历史,和龙灯、狮灯、故事台、八宝纸扎等多种民间文艺活动一样,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赏牌灯主要在元旦、元宵节等喜庆节日举行,由民间自发组织,单位和个人集资支持。牌灯由牌和杆组成。……[详细]
  虽然啤酒节是一个具有浓厚西方色彩的节日,但作为“地球村”的阳朔西街,已成为举办国际啤酒节的理想之地。1999年12月31日举办了第一届西街国际啤酒节,以后啤酒节一般在年末或年初的晚上举行。届时,各个国家的民间艺人都要表演富有异国情调的音乐歌舞。人们畅饮着啤酒,伴着摇滚音乐,不由自主地跳起了强劲的舞蹈。还有舞龙舞狮、-表演、趣味比赛等等。整个西街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酒吧,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人们在这里纵……[详细]
  白沙镇上的白沙圩市,是阳朔县最大一条圩市,历来盛行经商,故商贾云集,殷实富裕者众多。六月二十三会期兴起于民国初年,本地商贾者为了更加繁荣白沙市场,发起以纪念关羽为名的“六月二十三”会期。会期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新米饭、包新粽粑,并举行新禾开镰仪式。仪式为放喜炮四声,分别代表“人丁兴旺,生意兴隆,延年益寿,如意结缘”。每次会期为期三天,以六月二十三日这天为0。会期中最刺激的活动是抢炮。这是一种类似壮……[详细]
  阳朔傩舞阳朔傩舞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表演艺术,俗称为师公舞、跳鬼师,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在阳朔的乡村间,常常以傩舞来驱鬼逐疫。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后逐渐发展成为有人物、有故事情节的傩戏。阳朔民间至今还有这种傩舞表演。一九五六年中央民族学院来阳朔对傩舞采风,抢救文化遗产,并进行了录音录像,采集了傩舞的原始资料。近年来,随着阳朔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如今滩舞作为一种民间舞蹈艺术,又被重新整理排练出来,为中外……[详细]
  阳朔吃社做官三年,不如耍社一天。此话充分说明了社日的重要。阳朔各乡各镇过二月社、八月社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社,是供祀社王菩萨的节日,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比一般节日还要紧。在阳朔各地,社日其实成了十友男人大聚会,名目叫做吃社。这是一种民间互帮互助的结社组织,是阳朔农村千百年沿袭而来的好传统。在村里,只要您参加了十友社,您家的老人过世后,一切后事有人帮忙到底,从入殓、报客、办夕,到入土圈坟,一切都做得妥善……[详细]
  瑶家还歌堂愿还歌堂愿的习俗至今仍然在阳朔县龙尾瑶一些村子里流行。据说,在一千多年前,瑶族有一个妇女特别会唱歌,还在各瑶寨还带了很多徒弟。瑶族人都敬称她为歌娘。后来,歌娘老了,但临死前总不断气。在床边守候送终的众徒弟中,有人猜到了歌娘的心事:怕死后没有人和她唱歌。于是众徒弟对着歌娘许下诺言,每隔五年一定要接她回瑶寨与众徒弟唱歌一次。听了徒弟的话,歌娘笑了笑,然后安详地闭上了眼睛。从此后,每隔五年,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