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路壮剧流行于使用壮语南部方言的靖西、德保、那坡、大新、天等、田东、田阳等县。源于当地民间歌舞,因受提线木偶戏的影响,最初为唱做分开的『双簧式』演唱形式,后逐渐丰富发展而为戏曲形式。唱时常用『呀哈嗨』衬腔,故又叫『呀嗨戏』。主要唱腔有平板、叹调(慢板类);采花、喜调(中板类);快喜调、高腔(快板类);哭调、寒调、诗调(散板类)等。伴奏乐器以清胡(比京胡略大)、厚胡(又叫土胡,比中胡短粗)、小三……[详细] |
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是祖国南疆国门重镇——龙邦民间民俗传统艺术节,是壮、苗族人民求智、求乐、祈福的大典,也是边疆各族人民文化娱乐体育活动的盛会。主要内容有:菩萨出游、祭拜关羽、抢花炮、抛绣球、山歌比赛、跳苗族芦笙舞等十分隆重热闹,每一项活动都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优秀文化传承。届时还从外地请来一班戏参与演出,活动内容古朴而奇特,名称早已传遍千里之外。过去从五月初三至十二就有成群结队男女青年从龙州、水口、……[详细] |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扫墓、祭祀祖先的节日,而在百色左右江地区,其过法又有不同。 百色左右江地区,居民以壮族居多,民风古朴。厚亲慎远是壮族的优良传统。每年农历三月三,壮族人都会举行清明祭祖仪式。 壮族将先人坟墓埋葬在高远的荒山上。因此上坟扫墓就必须翻山越岭,所以当地人把上坟扫墓称之为“拜山”。 壮族老百姓把“拜山”看得非常神圣。准备“拜山”用品,如同准备春节年货一样隆重。由于清明节当天禁火寒食……[详细] |
湖润果蔗,蔗糖分较低,而还原糖高,以皮薄、肉脆、汁多、清甜、节疏而享有盛名,因专作果品生吃,主要产地以湖润镇的湖润街及附近的城昌为主,故又名“湖润果蔗”。表皮淡黄带白,是市内优良果蔗品种之一。产地原仅限于湖润、城昌两村,后发展到新兴、念祥、峒荷、 那国、新灵、多吉、达爱、新群等村都有种植。1990年种植面积2188亩,产量331.97万公斤,成为市区80%的果蔗供应的主要来源地,每逢春节,市区及附……[详细] |
弄腊舞,是居住在靖西安德镇马拔村开垦屯,壮族群众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五弄腊节(圩)上跳的一种民间舞蹈。弄腊是壮语,即闹锣的意思。弄腊节,是马拔村民纪念祖先的一种祭祀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村民敲锣打鼓,跳起“弄腊舞”,以示纪念先祖开辟发展马拔住地的功劳。 弄腊舞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安德镇马拔村在历史上相对封闭,与世隔绝,故弄腊舞的流行相对较窄。但本村的人对弄腊活动的历史却用口头形式代代相传并延……[详细] |
假如你有机会到靖西壮族群众居住的村庄走走看看,定会发现村中一些群众家门口或屋角处,面对马路的地方都立有一块块石碑。碑身有80厘米高的,也有40、50厘米高的,样式各异,大小不一。石碑正中写着“泰山石敢当”5个大字,上面画有阴阳八卦或虎头的图案。石碑两旁分别写着“姜太公在此”、“泰山老君勒令”等字。这是人们驱鬼辟邪、禳宰求福、平安生财的“顶杀气”碑。靖西壮族群众认为家门前面对马路是穿心杀主、破财损丁……[详细] |
在靖西县同德乡意江村足邦屯和果老街,有一个古老的传统习俗,就是每年正月十六日闹花灯(果老街在正月十二日),家家户户都要精心制作两三个不同样式的花灯。为什么要闹花灯,有一个生动的神话传说。春秋时期,有一个姓李的家庭,生了一个胖胖的儿子,取名李耳,因为一生出来头发都白了,所以人们都称他为老子。后来,他-成仙,玉帝封他为太上老君。他的弟子奉他为道德天尊。有一天,太上老君光临灵霄宝殿,玉帝特意召来三界大仙……[详细] |
农历闰年过壮斋节,是靖西县安德古镇的传统习俗,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节日为期三天,当地群众除举办壮族特色斋宴外,还举办民俗巡游表演、侬智高六旗方阵展示、民间祈福仪式表演等系列活动。 壮斋节俗称庙会,远古时期,壮族人家在古文化理念的支配下,每逢闰年以举办斋节的形式,祈福化灾、驱赶-,祈愿来年风调雨顺、物阜民丰、国泰民安。而今,壮斋节已演变成为当地群众农历闰年过节举行的一项民俗文化娱乐活动。靖西县安德……[详细] |
关圣即三国名将关羽。关羽被奉为神,是从隋朝一个和尚开始的。《佛祖统记•智者》记载:天台山僧人智觊于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到当阳县筹建场,即建寺传教,有一夜梦见一长髯神人,自称是汉将关羽,为当阳山主,愿做佛门弟子,供护佛法。智觊和尚把他的梦告诉了晋王杨广。杨广上奏隋文帝杨坚,关羽遂被封为护法神——伽蓝。以后各王朝加封,明神宗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龙邦老人传说,关圣……[详细] |
抛绣球,是自古至今壮族人民特有的一种民间娱乐兼竞技活动。抛绣球活动,古就有之,当时称之为“飞砣”。宋代朱辅在其游记著作《溪蛮丛谈》上就曾描述:土俗岁节数日,野外男女分两朋,各以五彩囊豆粟往来抛接,名为“飞砣”。可见、壮族的抛绣球活动,距今至少有近千年的历史了。今天壮族的“抛绣球”活动是从古代的“抛”绣球发展而来的。古时壮族先民在河边对歌取乐,会歌后情投意合,便相互抛投物品以示爱慕留念,但一般物品如……[详细] |
蓄水节是广西靖西、德保县壮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举行。家家户户都有将蓄水的缸罐洗净,然后到泉边、溪边或江河边挑回清水将其灌满。人们称这天挑回的水为“仙水”为老人熬制长寿酒,给小孩煮长寿粥,浸腌各和酸菜、水果,还可用于染布、酿酒、制醋、治病。七月七,壮族姑娘要入河沐浴。传说当日天上银河的仙水流到人间,洗后,姑娘心身更健美。同时亦装回仙水制醋,称人“七月香”。……[详细] |
“航诞”是靖西壮族的一种民俗活动,它与壮族其他地区的歌圩同一渊源,但和一般的歌圩又有所不同。靖西壮族“航诞”,“航”拟壮音,汉意即“圩”,“诞”亦壮音,含诞生、节日之意,“航诞”即庆开圩市的日子。这一民俗活动在其他地方是以歌唱为主,因此也有的称为“歌圩”,“歌圩”是汉文化对壮文化的转写。在靖西只称“航诞”而不称“歌圩”,它是人们庆祝开圩市的日子,也是亲朋好友的定期聚会,以歌唱为乐,同时又进行文化、……[详细] |
末伦,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靖西市地方曲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末伦(moedlaenz),又名莫伦、巫伦。末伦形成于明清时期,兴盛于民国年间,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发源于靖西市,流传于广西百色靖西市、德保县、那坡县、大新县、天等县、龙州县、宁明县等地,以及越南高平等地区。其中核心区域在靖西市,并集中分布在靖西的新靖镇、武平镇、渠洋镇、新甲乡、魁圩乡、安德镇等乡镇。末伦是一种以唱为主、以说为辅、……[详细] |
靖西乡村的壮族人民善于用树枝作为“隐语”,表达某种意思。这些“隐语”约定俗成,众人皆知,心领神会,共同遵守。谁家的婴孩顺利出生,家人便欢天喜地地在前门显眼的地方,挂上一枝橘子叶或柚子叶。意在郑重对外宣布:我家有婴孩安全降落人间。是挂橘子的树枝,还是挂柚子树枝,得视男女而定。生男婴的挂柚子树枝,生女婴的挂橘子树枝。生男婴挂在大门的左边,生女婴挂在大门的右边。壮胞喜欢吉利,柚树和橘树都是常绿乔木,而且……[详细] |
腊月三十晚上,人们习惯称为除夕,是旧岁至此而除,新岁即将来临之意。除夕之夜,灯火通明,全家人围炉夜话,通宵不眠,名为“守岁”。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一直吃到夜里。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在民间,守岁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长辈往往讲故事,说笑话,给孩子猜谜语,以便守岁时驱逐睡魔。关于守岁,有这样一个民间传说:在民间,有这……[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