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绍兴 > 嵊州特产

嵊州民俗文化

  越剧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等许多省、市、地区,它发源于浙江省绍兴地区嵊县一带,清末在曲艺“落地唱书”的基础上吸收余姚滩簧、绍剧等曲种、剧种的剧目、曲调、表演艺术而初步成型,当时称为“小歌班”或“的笃班”。1916年进入上海时称为“绍兴文戏”,1930年以后又发展成为全部由女演员演出的“女子绍兴文戏”。1938年改称越剧。以后在发展中进一步走向成熟,形成优美抒情的艺术风格。越剧是一个晚出的剧种,它善……[详细]
  嵊州吹打起源于民间的庙会活动。据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嵊州就有“村民社赛”、庙会祭祀活动。千百年来世代相传,到明代中叶,境内村村有庙有祠堂,庙堂之中又有戏台。1949年至20世纪80年代,嵊州民间音乐逐渐形成东西乡两大派系,西乡一派以长乐镇农民乐队为代表,在传承中逐渐形成锣鼓与吹奏相结合的演奏方式,其中“尖号”的吹奏方法,将吹气演奏改为吸气演奏,使得号声更加高亢激越,穿透力、传递力更强。这种吸气……[详细]
  黄泽镇的戏剧服装制作,与150多年前流入该地的“目莲戏”有着历史渊源。早在上世纪30年代,黄泽镇前良村已有目莲戏戏班,镇上有位叫田舍旺(已故)的,为适应目莲戏班办起一家自己姓名为店号的“田舍旺”戏剧服装作坊兼商店,40多年来(至“文革”破四旧停业),产品销往上海等地,受戏班班主的欢迎。“文革”时,“田舍旺”作坊停业后,技工流散社会。自“古装戏”重新登台后,黄泽镇渔溪村李伯汀、李梅庆看准传统手工技艺……[详细]
  “刘阮传说”是流传于浙江嵊州、新昌、天台一带民间关于刘晨、阮肇二人采药遇仙、-得道、为民造福的传奇故事。“刘阮传说”围绕刘阮入桃源采药遇仙、结缘成亲、回乡送别、重返桃源、-得道,悬壶济世,为民造福及相关的人文和自然景观等主线而展开,概括起来有五个方面内容:刘阮二人采药遇仙与仙女双双结下姻缘传说;刘阮-得道、为民造福传说;桃源自然景观传说;天台风俗风物传说;刘阮遇仙民谚歌谣;有关阮庙的传说。“刘阮传……[详细]
  城隍庙位于嵊州市鹿胎山东南麓,清代建筑。城隍庙占地10余亩,清乾嘉鼎盛时期,有建筑约200多间,至1950年尚存157间。随时间推移,建筑物遭自然和人为原因逐渐损减,至1976年,仅存溪山第一楼、仪门、戏台等25间。所幸的是,有特色有价值的建筑资料保存完好。后经过复建,恢复了城隍殿、后大殿及厢房,现有建筑68间。其中溪山第一楼、仪门、戏台为清朝嘉庆九年(1804)重修时所建,风貌依旧,其风格保持了……[详细]
  绍兴舜王庙会(以下简称舜王庙会)是缘于会稽山区的人们对舜王特别的信仰和崇拜,而逐渐形成的农历九月廿七为舜王庆生的民间活动。它集山区人民民俗风物、山区民间文艺和古代山区传统市集为一体,在会稽山区这块土地上世代相传。嵊州谷来镇的舜王庙会是绍兴舜王庙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嵊州市谷来镇舜王庙会是民间自发组织,主要由当地百姓参加的一次纯草根、纯民间的祭舜大典,至今举行了3届。每年农历九月廿四日这一天,吴山庙都有……[详细]
  嵊州糟货制作起源于明代,盛于清代。在嵊州,几乎所有的肉类都可做糟货,但口味会有区别。糟鸡、糟肉是一道宴请宾客的美味佳肴,不仅是上乘的下酒菜,而且是一道家常菜,被人们誉为“肉鲜味美、酒香浓郁、回味无穷、百吃不厌的佳肴”。越剧早期传统说唱《落地唱书》中,就有腊鸡腊鸭腊白鲞,糟鸡糟鸭糟大肠……的唱词。嵊州糟货有“糟”与“醉”之分。“糟”者,肉要煮熟,不宜太烂。冷却后盐要撒在瘦肉一面,擦匀。再在四周用酒糟……[详细]
  嵊州榨面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口味纯正,声名显赫。榨面原料选用优质大米,采用传统制作工艺,做工考究,风味独特,形似满圆,面条均匀,具有韧而不硬,干而不易碎的特点。生产中不加任何添加剂,成品形似圆盘,细条均匀,烧煮方便,荤素两可,其口感滑爽柔韧,配之以佐料,风味独特,是家庭生活常备的优质干粮。榨面烧煮方便,荤素两便,炒放都可,并可做羹和菜,如加鸡蛋,或打蛋化于榨面烧煮中就-蛋榨面,经测定此面既不……[详细]
  嵊州古琴演奏技艺,历史悠久。宋《剡录》记载:戴逵,字安道,谯同人,居剡。祖硕,父绥,并有名位。逵有情操,性高洁,不乐当世,以琴书自娱……谢太傅本轻逵,见但与论琴书,逵既无吝色,而谈琴书愈妙,谢悠然知其量。《长乐镇志》记载:长乐富家子弟以娱乐消遣为目的,自组班队,嬉“丝弦家生”。其中古琴演奏是主要内容之一。嵊州古琴演奏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是长乐人钱曾省,师从张味其、刘景韶、王仲乐等,对琵琶、古琴研究很……[详细]
  “前冈煇白”又称前岗辉白茶、泉岗辉白,该茶始创于清代同治年间,并被列为贡品。特征是:似圆非圆,盘花卷曲,紧结匀净,翠绿披霜;汤色黄明,叶底嫩黄,香气浓爽,滋味醇厚,昌盛期在二十世纪的二十、三十年代,当时无论中外人士若有得此茶而饮之,大都赞不绝口、爱不释手,因此驰名中外,系我国传统名贵绿茶之一。泉岗辉白与平水珠茶一样,都是从古越州茶、剡溪茶演变而来的。自从我国茶叶开始输出以后,两者才开始分道扬镳,前……[详细]
  香榧传说是流传于嵊州市及周边县市一带,以香榧为题材创作,并不断口耳相传的民间传说故事。目前广泛流传的香榧传说约有百余个,题材多样,其内容主要涵盖有关香榧树和香榧子渊源的传说、与历史人物相关的香榧传说、与香榧有关的地方风俗传说、与香榧有关的地方风物传说、有关香榧子用途的传说等类别。嵊州市地处浙江省中东部。其独特的地理环境适宜香榧的生长,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为香榧传说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养分。榧树作……[详细]
  裘亦海,主治中医师,师承习医,师授熟研歧黄绝技,学成后72年创办崇仁镇卫生院,积极开展传承中医中药,采用内外兼治,将炼制的接骨伤膏为嵊州西乡崇仁、北山、甘霖、长乐等地区病人广泛应用临床,得到了群众的好评。87年《嵊县卫生志》对他的艺术做了介绍,医师裘亦海,收治骨伤科病人较多。他的苏丹参、赤芍、生地、独活、白芷、木瓜等38种中药,按比例配方煎熬,制成接骨伤膏,对粉碎性骨折、关节类骨折,骨折内固定术后……[详细]
  嵊州泥塑从历代寺庙中塑造的众多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神像中,反映出了民间艺术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特别是在全国著名工艺大师柳荫多次回乡指导、辅导下,泥塑艺人人才济济,许多作品如宓风光《中国戏曲百脸谱》、《中华民族》、《千人脸谱》均获全国金奖,并多次出国献艺;张立人的组塑《九歌》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吕洪宝的《南海观音》、《大型雄师》受群众喜爱,订购不断,杭州开店10年产品打入上海香港,远销日本、美国等国……[详细]
  嵊州根雕,据艺人朱仲贤(1935年生)忆述,均受开元周喜老(1912年生,已故)根雕艺术影响,从上世纪70年代家庭作坊始,逐渐形成新兴产业。嵊州根雕,利废成宝,点木成金,利用天然奇木,按天生形态加工,艺人通过看物有形、手随心移,以自然之理去改造自然之物,达到天人合一,题材深广,人物形象生动,但雕群体庞大。其中,郑剑夫、吴筱阳、周扬、郑兴国等人有几十件作品获省、全国和国际金奖,有的被国际友人收藏。郑……[详细]
  灰塑又名堆灰,是从砖雕和泥塑两种技艺派生出来的一种室外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在唐朝就已经存在,以明清两代最盛行。内容有山水、花卉、鸟兽、人物、书法等,多以祠堂、庙庵、寺观和豪门大宅的装饰之用。灰塑工艺精细,它用石灰在建筑物上雕塑造型,表现形式有多层式“立体”灰塑,浮雕式“半沉浮”灰塑,也有图雕式单个造型“单体”灰塑等。传统灰塑工艺分布广泛,形态各异。现存嵊州城隍庙、三界始宁城隍庙、崇仁玉山公祠、金庭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