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徽州特产

徽州民俗文化

  徽州漆器髹饰技艺是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流行于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的传统手工艺,也是我国传统漆器的重要流派。徽州漆器早期早期主要产地在歙县、岩寺一带,民国之后,屯溪逐渐成为徽州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徽州漆器的发展随之发展至此,成为漆器制作的中心。中国自古制作漆器的传统源远流长,目前发现的最早漆器大约为公元前13世纪;徽州漆器髹饰技艺也有一千余年的悠久历史。制作漆器的主要原料……[详细]
  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是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榫卯为木构件的主要结合方法、以模数制为尺度设计和加工生产手段的建筑营造技术体系,这种传统营造技艺以师徒之间言传身教的方式世代相传,延承7000年,并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东亚各国,是东方古代建筑技术的代表。2008年6月,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徽州地区,历史上是古越人聚居地,因皖南山区气候湿润,为防止瘴疠之气,古越人宅居形……[详细]
  古代徽州辖地包括今天的安徽省黄山市和江西省婺源县。“徽州三雕”是古代徽州地区流传的木雕、砖雕和石雕三种工艺的统称,它们均为古代徽州地区明清建筑的装饰性雕刻,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徽州古建筑以民居、官宅、宗祠、庙宇、廊桥、牌坊为主,无论建筑部件还是家居设备都具有很强的地域风格,十分注重雕刻装饰。一般多在房子的月梁、额枋、斗拱、雀替、梁驼(俗称元宝)、平盘头、榫饰、钩挂、隔扇门窗格心、裙板、绦环板、……[详细]
  徽派盆景始于南宋,鼎盛于明、清,久享盛誉,为中国盆景传统流派之一,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为当时我国盆景主要流派之一。徽派盆景起源早,历史悠久,造型技艺独特,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与歙砚、徽墨齐名。徽派盆景的主要特点为“苍古、奇特、自然、刚劲、庄重、幽雅”。徽派盆景构图师法自然,主次分明,巧拙并用,藏露得宜;主干造型突出拙朴、古态的沧桑感;枝叶剪截重……[详细]
  徽州祠祭是流传于徽州境内各宗族祭祀祖先的一项重要礼仪活动。祠祭分族祭和房祭,族祭由族长主持,族长由族中年长辈高、儿孙繁衍、德高望重的人担当,房祭由各房头房长担任主祭。一般徽州宗族祠堂祭祖,有春祭、中元、秋祭、冬祭,先祖诞辰、先祖忌日等,最普遍和最隆重的祠祭是春秋二祭和冬祭。徽州祠祭按照朱熹《家礼》的规定,要求参祭人员必须整衣肃冠,严格遵循祠规。整个祠祭活动过程有严格的程式,其中由礼生读祭文,其祭文……[详细]
  徽州民谣是徽州人民创作、吟诵、口传心记的民间口头艺术,反映了古徽州人劳动、生活、习俗、时政和思想感情,是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宝库中独具特色的珍宝。徽州民谣从地域上来分,有歙县民谣、绩溪民谣、休宁民谣、黟县民谣和祁门民谣等,并因方言不同有各自的特点;从内容上来分,有徽商民谣、生活民谣、劳动民谣、爱情民谣、时政民谣和游戏民谣等。它们具有鲜明的地域性、题材的多样性和艺术的独创性的特点。有些民谣在徽州境内广……[详细]
  明清两代徽商经济发展到顶峰。致富以后的徽商在家乡大兴土木,营祠建房,墟落处处,亭台楼阁遍地。由于徽商多为儒商,重教化,讲人伦,善与仕交往,它的处世哲学、人生追求便通过对联张布在建筑上。凡有人居处,即有对联。依附建筑而生的徽州楹联匾额在明清两代达到鼎盛,主要表现在它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婚丧嫁娶,开张营业都有了挂贴对联的习惯。写景咏物,言志抒怀。老幼皆喜,妇孺能对,有联则雅,无联则俗。徽州楹联……[详细]
  漆砂砚是用木材或其他材料制成胎骨,外用天然大漆调和瓷粉、金刚砂等研磨物制作而成的一种砚体轻巧、漆砂作研、坚细耐磨、美观实用的砚台,具有“坚而不顽、细而不滑、发墨益毫、宿墨不干、入水不沉、坠地不损、装饰精美”的特点,既是书画家实用的文房用品,又是文人雅士案头精巧雅致的清玩。因漆砂砚工艺难度高而罕有传世,经历过数次失传数次恢复的历史。1978年安徽省屯溪市(今黄山市屯溪区)工艺厂老艺人俞金海克服了重重……[详细]
  徽派建筑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以砖瓦石木为主要材料建造,砖瓦烧制技艺对于徽州建筑的发展而言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徽州民间砖瓦烧制工艺极为复杂,仅制坯一项就要经过选、冰、碾、浆、筛、沥、练等七道工序。砖瓦烧制更是一项技术要求相当高的工作。烧窑师傅根据坯性、窑性、气候性、燃料性等四性,掌握辨温、辨色、辨火、辨声、辨烟、辨灰、辨硝、辨……[详细]
  板凳龙最初起源于宋代,属徽州民间舞蹈中鼓乐之舞,徽州各地农村均有留存,范围之广延伸至江淮之间,现遗存的典型板凳龙表演村落在徽州区潜口镇范围之内。板凳龙是一种流传于徽州各地的民间舞蹈,除龙头龙尾由竹篾纸糊扎在木板上外,龙身皆由一块块长约1.5米,宽约0.2米的杉木板连接而成。龙头内安有19盏蜡烛灯火,每节龙身安3盏灯笼,龙尾安有5盏灯火。板凳龙属于民间舞蹈,舞龙时必须配有打击乐器、吹奏乐器及燃放烟花……[详细]
  徽派玉雕是中国玉雕界重要的一支流派,分布范围遍及天长、芜湖、桐城、黄山,延伸至合肥、蚌埠等地区。明清时期,徽派玉雕在发展过程中受徽派刻画、刻书及篆刻的影响,逐渐成形,并伴随着徽派建筑技艺的发展走向扬州、苏州、北京等地。徽派玉雕温婉细腻,质朴自然,只选取和田籽料进行雕刻,以最大限度呈现玉石温婉细腻之美;在工艺技巧与构图、艺术立意等方面都有大量创新,充分展示了安徽文人的美学倾向。在创作题材上,徽派玉雕……[详细]
  徽墨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艺术品,也是我国悠久古代文明的一种象征,墨模雕刻技艺又使墨品本身的文化价值得到升华,由墨模作为外表装饰是由汉、唐开始,至明清时到达顶峰。随着历史的变迁,造墨技术逐渐集中在古徽州一带,世代相沿,古代徽州的华阳是制墨重镇(现今的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在清代制墨四大家中就占居一半(胡开文和汪近圣)。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盛世文风的兴起促进了徽州制墨业的发展,墨模雕刻也成为……[详细]
  安徽沉香文化有三大支柱:以徽雕技艺为基础的香雕、以佛教道教为基础的香艺、以安徽民俗元素为基础的香论。随着沉香文化的日渐繁盛,安徽境内沉香文化逐步向北扩展,九华山、齐云山佛道两教广泛使用沉香,极大地推动了沉香对安徽文化的融合与延伸。明清时期,安徽沉香文化的内涵体系已十分完善,沉香雕刻开始引起徽州艺人的重视。改革开放以后,安徽沉香雕刻逐步成熟,引起了沉香界的广泛注视,特别是以郑尧锦大师为代表的徽州香雕……[详细]
  徽州烧饼又名“黄山烧饼”,亦称“火炉饼”,因经木炭焙烤后,形如螃蟹背壳,色如蟹黄故又别称“蟹壳黄烧饼”。是黄山乃至古徽州传统特色民间小吃。明清时期,徽商鼎盛。足迹遍步四海,商贸贯通中西。在徽商的发源地徽州,由于食材遍布,徽州烧饼诞生于民间,渐成当地百姓传统的小吃,成为徽州最有特色的地产风物之一。由于烧饼存放时间较长,利于携带,适合于旅途食用,又成为徽商外出经营的随身“三宝”(“一包饼、两本书、三根……[详细]
  古典家具是某一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物质文明的水平以及历史文化特征,因而凝聚了丰富而深刻的历史社会性。中国早期的家具始于夏商,兴盛于战国、两汉。其家具造型为适应“席地而坐”的习俗,家具普遍低平稳重、简便实用。直至唐宋,垂足而坐的起居方式和较为宽阔的居住环境,导致高足家具日渐流行。明代中期至清前期是中国古典家具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家具式样质朴而不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