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仙作”古典工艺家具在唐、宋时期就颇负盛名。到了明代,“仙作”古典工艺家具已经具备了造型简洁、明快清新的整体艺术风格。到了清代则进入结构考究、装饰华美、繁复厚重的辉煌时期。仙游现代“仙作”古典工艺家具巧妙融合了传统国画艺术、雕刻艺术与家具制作技艺,是明清家具经典款式的延续和创新,深受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的推崇和赞赏,被称之为“仙作家具”、“艺术家具”。“仙作”古典家具运用了平、圆、透、镂、徽等雕……[详细] |
枫亭为千年文化名镇。枫亭元宵游灯始于宋代,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日始,至十七日结束,通过游灯来娱神、娱人、驱邪迎祥、祈求风调雨顺。数千人的1队伍里有车鼓队、灯架队、十音八乐队、女子腰鼓队等;各式彩灯争奇斗艳、各领1,特别是其中融戏剧、灯艺、杂技艺术为一体的“百戏彩架灯”,让人叹为观止。……[详细] |
聚英书院“九莲灯”始于明毅宗15年(1642年),由“三教”创始人林兆恩(号龙江1517-1598年)的嫡传弟子卢文辉、陈衷瑜创立,到清道光27年(1847年),聚英书院余玉卿等人在书院里学林龙江先生的经典,学心法、学科仪、做科事,学习民间舞蹈《九莲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学文学道。在此基础上吸收民间舞蹈而形成现在的《九莲灯》面貌。“九莲灯”舞蹈自当时兴起。“九莲灯”舞蹈用10多张桌子摆成一个八卦字……[详细] |
仙游县枫亭镇“麟山宫皂隶舞”是始于清道光十几年间(1839年)民间舞蹈。“麟山宫皂隶舞”主要活动在枫亭镇北部区域,麟山宫由秀郊、东鼎、东林、荷珠、沧溪、霞安等38个自然村共同组建,祀奉宋代名将杨五郎(尊称杨太师)等神祗,所属宫庙38座。“皂隶舞”俗称“乡人傩”,源于汉代的“傩舞”,也是古代1出巡时用于鸣锣开道、耀武扬威的仪式(在莆仙戏传统剧目中仍有保持简单的表演形式)。“麟山宫皂隶舞”经过一代代民……[详细] |
九鲤湖位于仙游县东北的群山丛中,相传汉代有何氏九兄弟在此炼丹成仙,乘骑湖中九条赤鲤升天而去,九鲤湖因此得名。九鲤湖祈梦习俗,俗称“乞梦”,雅名“卧游”,始于唐代,兴于宋代,鼎盛于明清。古往今来无数游客来此探幽访胜,其目的多是来寻梦。元代诗人卢琦有《游九鲤湖》诗云:“愿借一枕通仙灵”。六朝时郑露、唐衡州刺史许稷、宋端明殿学士蔡襄、宋枢密院编修郑樵、明礼部尚书陈经邦、大学士黄道周、江南才子唐伯虎、著名……[详细] |
青黛是一味应用时间长达千年以上、疗效显著的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定惊、抗菌消炎等功效,已制成上百种不同剂型的中成药。仙游建青黛是用产自仙游县境内海拔在300~500米地区的药用植物马蓝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团块;其为福建“四大建字号”名优地道药材之一,质量居全国同类产品之冠,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仙游建青黛得益于一套完善而独特的提炼手法,而传统提炼技法有800多年的历史,其使用设备简……[详细] |
仙游度尾鼓吹乐是中国音乐史上较为古老的乐种之一。起源于北宋,至今有600多年历史。历代入闽的中原移民,把中原音乐文化与当地民间音乐相结合而形成。是我省独具特色的民间古乐,可分“大鼓吹”、“小鼓吹”、“大棚吹”、“三教吹”四大种类。以大唢呐为主,中、小唢呐为配音,鼓指挥,锣、钹配之。……[详细] |
仙游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是中国传统古建营造技艺的一种,其善于柱槽斗拱与榫卯结构,能在木作中融合雕刻与绘画艺术,营造富丽堂皇、巍峨壮观的古代宫殿式寺庙、府第等建筑;其梁架支柱、榫卯结构、槽拱驼峰等技术,更是在我国古代宫殿式建筑营造技艺中独具特色。清乾隆年间,仙游名匠郭怀受朝廷工部左侍郎邹奕孝赏识,多次随其入京参与宫廷建筑,因而深谙明清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后来,郭怀在大济洋塘村授徒传艺,专心从事古建木作……[详细] |
九莲灯流行于福建莆仙地区,其前身是道士串门做醮时的一种祭把仪式。后由文化工作者佟其改造成群众艺术活动。经过整理的《九莲灯》,剔除了旧有的封建糟粕,吸收民主性精华,使之成为一个优秀的民间舞蹈。这个舞蹈以其轻松活泼、优美抒情的舞姿,反映了一群少女手提莲灯在元宵全节沉灯观景的欢乐情绪,舞蹈中灯火团团,红光闪动,煞似一条火龙欢腾飞舞,其旋灯技巧和穿花队形,颇具新意。舞蹈在设计身段步伐时,还吸收了莆仙戏的表……[详细] |